韩国曾3次强行废除汉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身份证上仍需写汉名

言话古今 2024-10-30 09:40:49

历史上韩国曾三次尝试废除汉字,意图建立独立的本土文字体系,强化民族文化认同。

然而,三次废汉政策均以失败告终,至今汉字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身份证、法律文件及教育中被广泛使用。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汉字与朝鲜半岛渊源

汉字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在东亚历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传播不仅代表是一种书写工具的扩展,更是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体现。

汉朝时期,汉字就传入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多个周边地区,这股文化影响历经朝代更替而持续不衰。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与中国一衣带水,双方在语言、礼仪、思想等方面的交流紧密而频繁,形成彼此相连的文化圈。

汉字引入朝鲜半岛后,统治者很快意识到它的实用性,开始将汉字用于记录政事、书写经典、记录历史等多方面。

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即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鼎足而立,各政权纷纷与中原王朝建立朝贡和文化交流关系,汉字则成为使者沟通和官方文件记录的文字。

朝鲜半岛的史书记载、文献记录,都采用汉字进行书写,同时也是日常书面用字,承载朝鲜半岛的宗教与政治文化,可以说汉字早已扎根半岛的文化脉络中。

朝鲜王朝建立后汉字文化达到顶峰,李氏朝鲜时期被确立为官方正式文字,称为法律、礼仪、外交和教育等重要领域的书写工具。

统治者视汉字为国家文明的象征,以汉字为主的教育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高等官员及士大夫阶层必须熟悉汉字才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重汉性不言而喻。

汉字文化不断普及的同时,朝鲜统治者也曾意识到,本民族语言独特性的重要程度,所以便想要推广朝鲜语言。

世宗大王在位期间,朝鲜王朝在保留汉字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系统,以便提高全民的识字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学者编制了拼音文字谚文。

谚文的诞生解决语言与文字不统一的问题,使得平民百姓在不掌握汉字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基础的识字能力。

朝鲜的语言与汉语有显著差异,汉字多用于官方记录和学术领域,普通民众难以使用,所以谚文的发明弥补汉字在朝鲜语言中的局限性。

从某个角度来说,谚文算是对汉字的一种补充,因为谚文的出现并没有取代汉字在朝鲜的地位,官方教育和文献记录依然使用的是汉字。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传统士大夫阶层强烈抵制谚文,认为汉字象征着文明和权威、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学习汉字代表着知识的高端层次,谚文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最后便形成汉字和谚文互补的局面,朝鲜的史书、官方记录、律法大多仍然用汉字书写,谚文则更多用于民间的诗歌、民谣和日常交流。

朝鲜社会在汉字和谚文的共同作用下,既延续汉字文化,又融入自身语言特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朝鲜王朝末期。

20世纪初的殖民政策

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一直维持着向中国进贡的宗藩关系,汉字文化的影响随着两国间的紧密交流不断加深。然而,19世纪末期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朝鲜半岛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甲午战争后中国失去对朝鲜的控制,日本逐渐在朝鲜半岛扩展势力,并在1910年彻底吞并朝鲜。

日本殖民者为推动文化同化,决定减少汉字在朝鲜教育中的使用,旨在削弱朝鲜民族的文化认同,以便更快地融入日式生活方式。

日本当局强行推行日语,要求朝鲜人学习和使用日文,甚至在学校中禁止教授汉字课程,断绝朝鲜与汉字文化的联系。

朝鲜民众虽然不得不学习日文的以适应教育要求,但对汉字的依赖依然深厚,尤其是在宗教典籍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汉字的存在仍然无法被替代。

朝鲜民众甚至对此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阶层,认为废除汉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改动,更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压制。

许多朝鲜知识分子组织起来,保存本土文化和传统教育方式,最终日本的废除汉字政策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迅速恢复汉字的教育体系,重新建立起对汉字文化的依赖。

韩国汉字废除运动

时间来到1948年韩国正式建国,独立后的韩国政府面临着文化独立和民族认同的问题,为摆脱被压迫的历史阴影,开始推行一系列去殖民化和去汉化政策。

汉字被视为封建统治的象征,废除汉字成为韩国政府突出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快政府宣布以韩文为官方唯一文字,并鼓励教育体系逐步减少汉字教学。

然而,汉字的长期使用已经深深嵌入韩国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中,突然废除汉字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汉字在韩国史籍、经典文献和学术研究中应用广泛,许多人发现脱离汉字的日常生活变得格外困难,比如学术领域的许多专业词汇和文献使用汉字表达,年轻一代很难理解传统典籍和相关领域的学术内容。

在此情况下文盲率一度增加,社会对文化断层问题严重,废除汉字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韩国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纷纷提出质疑。

为缓解压力,韩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调整政策,恢复部分汉字教育,特别是在历史和法律等领域留大量的汉字课程。

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快速发展,朴正熙提出全面废除汉字的计划,认为废除汉字有助于韩国文化的独立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建立完全韩文化的社会。

不久之后,朴正熙政府在教育、社会生活中全面推广韩文,颁布一系列法律强制推行韩文单一制,想要彻底取代汉字。

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政策落实困难,法律和医学领域的专有术语主要是通过汉字表达的,完全转化为韩文需要重新定义大量术语,导致政府文件、法律条款和医疗文献的编写难度加大。

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问题,汉字对跨国交流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与中国、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交流中,汉字仍然是重要的沟通工具。

紧接着亚洲危机到来,韩国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一政策,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全球化需求,三星、现代等大企业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求职者具备汉字知识。

汉字成为进入一流企业的必要条件,促使韩国年轻人重新关注汉字学习,甚至推动市场上汉字教材和辅导书的热销。

单一化的语言政策并不适合韩国的文化和经济需求,政府又开始放宽废除汉字的政策限制,允许汉字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重新应用。

1910年日本殖民统治的压迫,1948年韩国推行韩文,60年代朴正熙再度发起语言改革,三次废除汉字的运动都没能消除它的影响,可见汉字在朝鲜半岛深厚的文化根基。

哪怕是到了今天,这样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有汉文名字

0 阅读:149
评论列表
  • 2024-11-01 10:54

    说来说去,还是老祖宗影响力大,吾辈当自强

  • 2024-11-04 15:34

    以前的棒子就是一个屁

言话古今

简介:世界故事集,每日一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