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齐国,水晶、玛瑙出土多于其他六国,但玉器出土不多。仔细想想,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开始,陶器等都是拔尖的,但玉器与其他地区的相比,如红山、石家河,就逊色了。似乎,这一带玉器不是传统优势奢侈器物。
直到商王村战国晚期贵族墓的发掘,出土的玉器又多又精美,一下子“追平”了战国各国的琢玉水准。
商王村大墓出土的几件玉器在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上展出,那套玉组佩太漂亮了,为同时期玉组佩中的佼佼者。

战国晚期 商王村玉组佩 山东淄博商王村1号墓出土。

由八件各式玉器组成,不仅呈现了浪漫主义艺术造型和风尚,也将镂空、减地、游丝雕等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典型的战国晚期楚式玉器风格。

战国末年,楚国吞并鲁国,与齐国接壤。鲁国故城曾发现大量楚式玉器,反映了地域文化交流的频繁,也折射出战国末年楚国手工业制作的繁荣。

好漂亮的纹饰,双龙内部是双凤,想象力丰富。

这件双龙首的玉珩也够漂亮的。

战国晚期 龙虎纹绞丝环。

战国晚期 龙首珩。

玉具剑,分别为春秋晚期 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和战国晚期 淄博商王村2号墓出土。

玉具剑发端于两周之际,到春秋中晚期已发展出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件一组的完整组合模式。至战国晚期,玉具剑开始普遍与长铁剑相配套,已然成为标榜身份等级的玉礼器具。

古人如何佩剑。

云纹白玉韘,战国晚期 淄博商王村2号墓出土,玉韘 春秋晚期 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战国晚期的玉韘虽保持了实用韘(玦)的结构特征,但近乎平直的厚度说明此时已经完全脱离实用器范畴,成为纯粹的配饰。从时代上看,楚人范增在鸿门宴上所举的,便是这样的“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