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文人更有着菊花情结。或独自或雅聚,秋日赏菊几乎是文人的“规定动作”,并流传下来很多与菊花有关的诗词,是中华文化里璀璨的亮色。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就在大观园里吃螃蟹写菊花诗,各抒胸臆。现代人再也没了那些闲工夫、雅趣和才情,想来已经没有几个人能真的写出像样的诗词啦,那就背几首吧!
11月初游苏州狮子林,正好赶上菊花展。苏州园林是古代文人心灵家园的现实版,菊花是心灵家园的花卉版。园林和菊花,真的好配哦!
自己才情不够,只记得耳熟能详的几首。谁来接下这个“飞花令”!

游狮子林,正赶上菊花展,菊花迎宾。

园林+菊花,把人带到有雅趣的时代。但即兴作诗已是万万不能的啦,背,背一两首也许还可以。

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有:“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别的都可以不知道,但陶渊明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定知道。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里面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就是文人爱菊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也是世人爱菊花的原因之一。

黄巢这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最霸气啦!

菊景交融,园林人用心了。

好漂亮的妈妈,好漂亮的小姑娘。

狮子林里的大狸花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尽了菊的傲然。

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还是一首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孟浩然这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友人相会,再合适不过了。

耳熟能详的就想起来这么几句,谁来接下飞花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