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他从总参作战部长被降为省军区司令,王尚荣:很快就能解决

百年人物志 2024-08-28 10:46:33

在所有开国将帅中,仅剩下一位还建在的将军,他就是王扶之。

王扶之出生在陕西子洲,父亲王登科为他取了个学名王福治。小福治5岁时便没了母亲,父亲远走他乡赚钱。就这样,他跟着爷爷过上了讨饭的生活。

1933年,父亲王登科回到了家乡,为地主家打工、种地,小福治则跟着放羊。次年冬,父亲用省吃俭用的钱,把儿子送进了私塾读书认字。

1935年,刘志丹带领红军来到了王福治所在的村庄,王福治看着队伍中一群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娃娃兵,心中顿时萌生了参军的念头。

于是,王福治便去找红军报名去了。在登记名字时,王福治说出自己的名字后,登记的一名同志不禁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厦倾危,国人扶之”这句话,他抬头看着王福治,说道:“要不你就叫王扶之吧。”

就这样,王扶之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王扶之也是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红军改名八路军,并换上了新的军装。王扶之想不明白,赌气“回家找别的革命队伍”。

上级领导得知此事后,立即叫来王扶之,语重心长地教育道:

“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党是团结全民族力量一致对外,当抗日救国的先锋军!改编又不改心,红旗还在我们心里!”

一句话点醒了王扶之,此后,他将那面红旗深深埋藏于心底,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告诉自己对得起红旗。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扶之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之一,担任39军115师343团团长。此后,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中,都能够看到王扶之在前线英勇战斗的身影。

1952年8月,王扶之在作战室研究工作时,突然被敌人投下的炸弹埋在了坑道深处。志司得知情况后,立即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人。39军的吴信泉军长也立即派出工兵营前往增援。

然而,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志愿军干部花名册上,王扶之的名字后面被加上了“牺牲”两个字。

第二天下午,有人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坍塌的地方飞了出来,苍蝇能活,就说明里面还有人活着。大家欣喜若狂,又一次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

幸运的是,在被埋了38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等三人获救。

回国后,王扶之受到重点培养,并对他委以重任。1968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王扶之被调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先后担任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可见中央领导对他的信任。

在此期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相继爆发,王扶之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叶帅、邓小平的指挥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

上世纪七十年代,王扶之也受到了冲击,被免去作战部部长一职,并接受审查。

1975年,王扶之被任命为山西省军区司令,离开北京前,老首长王尚荣安慰他说:“你的问题总会弄清楚的,工作调动也属正常,你一定要正确对待。”

王扶之点点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1976年,王扶之来京参加会议,期间,他碰到了老首长王尚荣。王尚荣高兴地对他说:“你的问题已经基本明确,很快就能解决了。”

王扶之则笑着表示:“首长,我这官也不小呦。再说,这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王尚荣听后,十分欣慰。

1980年,在叶剑英元帅的过问下,王扶之被安排了新的工作,关于他此前的一些问题也弄清楚了。

0 阅读:160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