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被人叫草包,毛主席麾下战将陈士渠:对他的很多评价不够厚道

百年人物志 2024-07-16 09:26:50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他是德国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奥匈帝国军队时才14岁,后来加入了苏联红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长为了旅参谋长。他还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可以看出,李德的军事资历并不浅。

然而,在中国,人们一提到李德,对他的评价和印象却都不怎么好。这主要还是因为他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败的领导和指挥。

1932年春,李德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奉命来到中国开展情报工作。当时,他和在上海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洛甫有了交往,并经常谈论一些政治、军事问题。

1933年初,因顾顺章等人先后背叛组织,临时中央决定撤往中央苏区。这时,博古考虑到李德不仅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他懂军事,会打仗。能够弥补自己不懂军事的缺点。

于是,他向共产国际连续发去了几封电报,请求让李德一起前往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1933年9月,李德作为军事顾问来到了中央苏区。

根据共产国际的明确规定,李德是作为军事顾问来到中央苏区的,他没有指示权力,只有建议权,受命于中共中央。

然而,由于博古等人将毛主席排挤出了对红军的领导,而他自己又懂军事,加之当时中央苏区正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剿”。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李德便受命主持起了军事工作,领导和监管战争,研究并制定具体的作战方针的战略。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李德放弃了毛主席此前所采用的“诱敌深入”的战术,反而选择跟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硬碰硬,提出阵地防御和短促突击相结合的新战术。

作战期间,每当前线传来战报,作战参谋便在军事地图上找到地点,然后绘制成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敌我双方的情况,再将战报翻译成俄文。一起送到李德的房间。

而李德看过电报后,便盯着眼前的地图,一边抽烟,一边思考,有时候拿起笔划一划。然后便下达命令,一旁的伍修权便将这一命令翻译成中文,转交给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同志。

从李德勾勾画画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他连碉堡在哪个地方挖、哨兵站在哪里、机枪、炮摆放的位置都做了详细的标记,并要求前线的战士们彻底执行。这样照本宣科的做法无疑将走向失败。

当时的地图本来就有误差,甚至地图上的地名都不够准确。但在此情况下,李德却不考虑这些因素,更不考虑当地的地形条件、气候变化,就连部队的吃饭和休息时间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于是,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败仗便一个接着一个。

此外,由于经常朝令夕改,常常令前线的指挥员措手不及,如此折腾,导致大家的不满情绪不断堆积。

面对前线指战员的这些声音,李德充耳不闻,反而指责他们没有完全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动辄便要处分、问斩。

毛主席曾先后五次来到李德的房间,向他提出了作战的战略战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党当前的情况。但李德始终固执己见,没能听得进去。

就这样,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原本能征善战、敢啃硬骨头的红一、红三军团先后遭受重大伤亡,损失惨重,而红五和红七军团则被迫辗转于敌人的堡垒和主力之间,深陷被动挨打的处境。

尤其在广昌保卫战前,彭德怀多次向中央提出不能固守,但李德却拒不接受这一建议。最终导致我军战士们覆灭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之下。

这也让彭德怀在战后的大会上指着李德,痛骂“崽卖爷田不心疼。”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作出了长征的伟大战略决策。一开始,李德、博古等人并没有想到要走这么久的路,他们本计划要跟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所以,红军在长征初期带着所有的家当,各种瓶瓶罐罐。这也使得红军整体行军的速度特别慢。给前方开路的先锋部队和后方掩护撤退的同志带来了很多压力。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作战后,各指战员、前线战士们越发想念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在这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同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展开坚决斗争,将红军带往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最终为红军争得了一丝生机。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李德在这次会上受到了批评,伍修权为他翻译时,他的情绪很沮丧,不停地抽烟。虽然他仍然坚持不承认错误,不同意中央对他的批评。但其实,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发言不重要了。

遵义会议后,李德没有了指挥权,也渐渐不再参加红军领导层决策的会议。

此后,李德来到红一军团,并跟随红一军团走完了长征之路,他也是唯一一位走完了长征之路的西方人。

李德来到中央苏区的时候,是怀着帮助中国革命的美好愿望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错误指挥也给我军带来了重大灾难。

因为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表现,也让他在很多作品中的形象不太好,外界甚至还出现了评价“李德是草包”这样的声音。

然而,开国上将陈士渠作为毛主席麾下的战将,却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他公开表示:“李德实际上不是草包,虽然只比我大了9岁,但军事资历却比我深。而且,他当时是历经艰难险阻来到苏区的。”

在提到李德的错误指挥时,陈士渠也没有避讳,直言:“其实共产国际只是给了他顾问的身份,他并没有实际指挥权。但是因为王明、博古对他太过信任,而毛主席当时的游击思想被排斥。因此,李德提出的阵地战才被红军广泛应用。”

作为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李德自然也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李德在失去了实际指挥权后,他虽然也沮丧、不满,但同时他能够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投入革命工作。仅从这一点上看,便很难得。

后来,在红军大学教书时,李德又向学员讲述了很多关于现代化步炮协同的问题,这给听课的陈士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红军不可能永远打游击战,这些现代化作战方式必将在未来发挥作用,我军将领提早知道自然有好处。

李德在红军大学的课程很受学员欢迎,大家也对课堂上的他有了新的看法。而李德在与毛主席接触的时间里,也渐渐接受并认可了毛主席的游击战等战略战术。他更是公开表示“毛主席很伟大,中国红军也很伟大。”

这一认识是李德通过实践获得的,足以表明他是打心底认可毛主席的。

还有一件事情,足以改变一些对李德有偏见的人的看法。长征时期,因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搞分裂,李德得知后,以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展开了坚决斗争。

一天,红军大学的师生集合准备提前北上出发时,红四方面军的李特骑马赶来,要求红四方面军中的同志南下。李德严厉斥责了这一分裂行径,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很快便扭打在一起。

毛主席急忙上前制止,由于李特情绪激动,还带着枪,李德从后面紧紧抱着他不肯撒手,毛主席看后,说道:“算了,让他走吧。”李德听到毛主席的话后才松手放走了他。

在现场的彭德怀看后,称赞李德“这次站在了正确的一面。”

虽然李德曾经为我党、我军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他凭借自己坚定的革命信仰、专业的军事知识和知错能改的品质让我党同志们逐渐改变了对他“草包”的看法。

参考资料:人民网、《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阅读:925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