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粟裕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天,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奠基典礼。
毛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接着是朱德,贺龙,粟裕作为第四位上前填土的将领,他甚至排在了刘伯承,罗荣桓之前。
而那个时候,恐怕粟裕并未想到的是,眼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会从奠基到竣工历时9年,甚至他更不会想到,毛主席会指示,在碑文上不许提中国共产党。
众所周知,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家才推翻了压迫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当然是付出代价最大的,所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撰写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合情合理,可毛主席为何却不允许提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我党的号召下,全国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名流等一同欢聚北京,召开了新政协会议,正是这次会议,众人一致提出,为了纪念为革命牺牲的那些烈士,要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深藏着历史的符号,还珍藏着许多烈士诞生、成长的特殊记忆,这是一件大事,党和国家尤其重视,特别指令北京“一把手”彭真亲自负责此事。
彭真为此又将中国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请来做自己的副手,群众的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彭真与梁思成等人商议后,决定向全国人民征求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俱兴,又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盛事,很多建筑学家,雕塑家等等,全部都参与了进来,最终经过征集,总共有240多套各种各样的方案呈在了“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案头。
经过一年多的筛选,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妻的方案,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他们建议继承中国传统碑的造型,以“碑文”为中心主题,用浮雕的形式表达“碑文”的英雄事迹。
确定了营造方案,又有了新问题,如果要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那就意味着要寻找到一块相当大的碑石。
为了避免碑心石不折断,经过计算,至少要一块300吨的巨石,才能达到要求。
既然要造,那肯定是要造最好的,花岗石自此入选,那么,哪里有最好的花岗石呢?经过地理专家的论证,他们一致认为青岛崂山最西端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石质均匀,而且耐风化,是最佳的花岗石。
因此,兴建委员会便集合各种资源,前往浮山采石,经过长达110天的努力,再加上一些老师傅的手艺,一块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料终于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下来。
后来,经过几道加工,当碑心石被送到北京时,已经“瘦身”为60吨,减少了五分之四的重量。
1955年,毛主席亲自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而在对碑文进行撰写时,毛主席直接指示:“碑文不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对此很多人有些不解,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共产党带领中国百姓走上了独立自主的日子,为什么不提及共产党呢?这不符合事实。
毛主席听了众人的意见后,解释说:“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核心。”
在毛主席看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天下,不仅是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支持,正如他之前的经典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点滴雨露,才能汇聚成为汪洋大海,荧荧星光,当然也可以在夜里凝为璀璨星河,纪念碑,当然要纪念那些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但同样,也应该纪念那些曾英勇奋斗的人民群众。
毛主席的指示,有理有据,我们也更能进一步的体会到毛主席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信念了。
后来,一切准备就绪后,周恩来总理接到重任,负责书写毛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并在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宣读的碑文。
周总理深知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他对待的很认真,每天早上醒来,他第一件事就是练习碑文,白天工作忙,晚上回去后,他还接着练。
待总理写好后,他亲自送往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并谦虚的表示:“如果不行,我再写。”
这碑文内容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这100多字的碑文中,仅“人民”两字,就被提到了8次,这深刻的表明了我党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信赖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态度。
同时,人民英雄纪念碑总共设计了十组浮雕,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到《支援前线》总共100多年的历史史实,重大事件。
1958年5月1日,历时9年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矗立在了北京中轴线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成功建造,不仅凝聚了当时全国老百姓的心,而且也证明了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将人民的赞美,留给了真正的人民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