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是我军赫赫有名的虎将之一,他34岁时,就当上了军长,建国后,又成为了开国中将,谁都认为王近山此后的仕途将一帆风顺,扶摇直上,可让人傻眼的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由于婚姻问题,王近山的人生发生了令人猝不及防的“剧变”
老部下肖永银鼎力帮助1964年,王近山因为婚姻问题,遭到了党组织的严厉处分,他不仅被撤销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而且他的军衔还从中将降为了大校,并被安排前往河南周口一个农场当副场长。
地位的转变,使得王近山的人生,进入到了一个低谷期,就在所有人都远离他的时候,好在有保姆小黄愿意与他同甘共苦,这才让极度悲伤的王近山,有了一份宽慰。
几年后,虽然已经习惯了农场困顿的生活,但是王近山一想到国家还是多事之秋,这位老将的心还是时不时的飞回部队,想要继续为国家效力。
1968年,王近山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银少将,此时肖永银担任着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考虑到肖永银也许能帮自己,所以,他就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南京,找肖永银问问。
肖永银对王近山的儿子到来非常高兴,王近山的儿子说道:“肖叔叔,这次我来南京,有两件事,第一是我想当兵,第二,我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
肖永银听后说:“你当兵没问题,关于第二件事,你回去以后帮我带三句话给你爸爸,第一,我问候他好,第二,不要参加什么派,第三,他的问题是中央定的,问题解决还要靠中央,等时机成熟,就直接致信毛主席,信怎么写,第一,有错误要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讲清楚,第三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自己年龄不大,想要继续为党工作。”
当王近山听到儿子传达的关于肖永银的话后,他当即泪流满面,非常感动,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肖永银此时对他,可不就是“雪中送炭”吗?
1969年春,党组织准备在北京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王近山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解决自己问题的时机来了。
王近山此时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
许世友,王近山,肖永银他们都是四方面军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重于山,浓于水,肖永银也建议王近山写信时,最好给许世友也写一份,这个提议,正和王近山自己的想法一样。
不久,王近山写了三封信,分别给了肖永银一封,以及许世友两封,之所以给许世友两封,是要许世友在恰当的时机给毛主席。
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王近山写道:“我叫王近山..今年53岁......”
肖永银拿到信后,直接找到了许世友:“许司令呀,王近山给你写了一封信,还有一封是给毛主席的,只有你能见到毛主席。”
许世友一听是王近山的事,素来讲战友情谊的当即表示同意:“好,等我去北京开会,我直接把信交给毛主席。”
尤太忠出言献策开国少将尤太忠也是王近山的老部下,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是六纵司令员,下辖3个旅,其三个旅长,分别是尤太忠,李德生,以及尤太忠。
尤太忠将军的性格正如其名,非常讲“义气”,他此时虽然仅为军长,但是也对老领导王近山的情况非常关心。
九大会议期间,尤太忠找到了许世友,想让他帮帮王近山,尤太忠道:“许司令呀,王近山的处分有点严重了吧,让一个立下那么多功劳的老红军去当农场副场长,而且已经好几年了,这让他怎么活啊?”
许世友当然知道王近山过得不好,他当即开口道:“那就让他回来嘛。”
尤太忠听后却是摇摇头:“中央处理的人,恐怕不好回来。”
许世友想了想也是如此,就问:“那该怎么叫他回来?”
尤太忠:“这不是要打仗了吗?王近山能打,你见到主席后,提议要王近山回来打仗,这不就行了吗?”
许世友一听是个好办法,就记在了心里。
虽然王近山此时无权无职,但是许世友,肖永银,尤太忠这三位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却是一直心系着他,这也是王近山的“幸运”
1969年九大,许世友来北京开会,此时他已经将信交给了毛主席,一天,许世友又想到了尤太忠的话,就找到了毛主席,对主席说:“主席,我向您报告个情况,这件事只有您才能解决。”
毛主席看着许世友这位爱将,笑着说:“说吧,什么事?不要拐弯抹角的。”
许世友:“战争年代里有几位虎将,很能打仗,现在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比如王近山,让他们回来吧?”
毛主席点点头:“你说的王近山,就是哪个“王疯子”吧,我知道他。”
许世友:“就是他,他的问题,处理的有些严重了,这不公平,应该叫让他重新出来工作。”
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随后说道:“你提的意见很好嘛,这件事让恩来过问一下,这个“王疯子”,疯的有水平啊,放虎归山,谁敢要他呢?”
许世友等的就是毛主席这句话,他直接说道:“主席,可以让王近山来我们南京军区。”
毛主席点点头表示同意。
不久,中央军委下令,任命王近山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至此,王近山终于复出成功,这其中,可少不了肖永银,许世友,尤太忠三人的努力。
重回领导岗位,显得格外高兴王近山得知自己有了新职务后,非常高兴,喜极而泣,随后,他便坐火车带着已经是他妻子的小黄还有几个孩子在郑州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
火车来到南京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尽管如此,尤太忠,肖永银等人都在寒风中等待。
王近山下车看到这些老战友们后,非常激动,大步上前和他们握手,尤太忠看到王近山是坐硬座来的,他有些“生气”的责怪道:“老首长,你怎么坐硬座啊,连个卧铺也不舍得,哎,你呀.....”
当天晚上,尤太忠在军区又陪同王近山吃了饭,第二次,许世友又专门召开宴会,欢迎王近山到南京军区工作。
能够重新为党组织工作,王近山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如饥似渴的去学习,一心投入到工作中,丝毫也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和精力。
实际上,由于常年的战争,再加上他多次负伤,他的身体负荷已经很大,但尽管如此,王近山也不在意,他知道自己能够重回岗位,就一定要对得起党组织对他的培养。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近山的身体也垮了下来,1974年,王近山逐渐感到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得知他患了胃癌。
面对生老病死,王近山有些坦然,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为组织工作。
对于王近山的病情,党中央领导十分关心,邓小平专门批示:“吃什么药就给什么药,南京不行就送到北京治疗。”
1978年5月7日,王近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一天,宋时轮上将专门到南京军区对南京军区领导传达了邓小平对王近山的评价:“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许多艰苦战斗中最后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尽管有这么多的老领导,老战友牵挂着王近山,但是病魔无情,5月10日,王近山永远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王近山去世后,他的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副军级,如果按照这个待遇为他办丧事,这和他多年的功劳完全不匹配。
关键时刻,邓小平做出指示,追认王近山为军区顾问,就这样,王近山的葬礼规格提了两级,成为了大军区正职待遇。
王近山的革命人生中,在建国后,有那么多的艰难日子,但是好在他挺了过来,他的葬礼本来规定是500人参加,但是后来实际参加了1000多人。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王近山的后半辈子遭遇,当然和他的婚姻有关,而这一切的对错,恐怕后人也无法去评,无论怎么说,王近山为革命贡献一生,他永远都值得后人敬佩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