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在中央红军最为困顿的时期,遵义会议的召开,把党的路线又重新拉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因此,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完全可以将其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中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遵义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委员会筹委会,决定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
既然要建馆,首先少不了会址的确认,其次便是馆长的人选,会址好确认,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专门电告贵州省委:遵义会议是在黔军阀柏辉章的房子里召开的。
除此之外,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机构也致函中共遵义市委称:1935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
有了这两点,关于建馆的会址就确定了,馆长的人选,却又成为了问题。
思来想去,有人推荐一位叫孔宪权的老红军,上级得知后,当即表示同意,1958年,邓小平参观遵义纪念馆见到了孔宪权,他高兴地说:“你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最合适的人选。”
孔宪权到底有何特殊身份?邓小平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伤掉队,人生剧变孔宪权是湖南浏阳县人,他出生在浏阳一个相当贫苦的家庭,小时候,他甚至连一条自己的裤子都没有,更别说上学了。
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想要吃饱饭,很多人都选择参军,孔宪权也不例外,长大后,有一次,他看到彭德怀率领的部队战士个个都肚子鼓鼓的,他很羡慕,所以就报名参加了这支军队。
最初参军时,孔宪权不过就是为了能够吃上饭,而等他吃上饭后他才明白,他参加的这支部队叫红军,红军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天下所有的穷苦老百姓都有饭吃,能吃饱饭。
在摆脱了最基础的吃饭问题后,孔宪权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自此,孔宪权的人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由于孔宪权为人机灵,打仗勇猛,所以他很受上级的器重,参军不久,他就升任了排长,这个排长还是彭德怀的传令排长,职务不高,但是位置很重要。
孔宪权虽然此时思想觉悟高了,但是在生活上,也有些小问题,譬如他喜好饮酒,当然,饮酒并不是什么错误,孔宪权作为军人,在打仗时饮酒,误了正事,那就不对了。
有一次,彭德怀派人给孔宪权下了命令,要他下午三点率部出征,可是在当天中午,孔宪权硬是没控制住自己喝多了,下午的正事,自然是没办成。
彭德怀的脾气,众所周知,孔宪权犯了如此大错,彭德怀大骂一顿,也当即撤销了孔宪权传令排长的职务,让他重新当了大头兵,对此,孔宪权也不怨恨,毕竟是他自己的错误。
红军长征时,孔宪权已经是红三军团十二团的作战参谋,1935年2月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却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了摆脱敌人,毛主席决定“二渡赤水”,再占娄山关,攻克遵义。
红三军团接下了攻克娄山关的任务,彭德怀又将任务交给了十二团,十三团。
话不赘言,这次战斗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孔宪权由于冲的太猛,负伤了,当天晚上,孔宪权就被送往了遵义城内的天主教堂,进行疗伤。
这天晚上,由于伤口疼痛的厉害,孔宪权嘶吼了整夜,其他的伤员同志们因为他的痛苦大叫也都没有休息好,直到多年以后,他们还对此情景记忆深刻。
曾担任我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此时是红三军团十三团的总支书记,他因为弹片击中臀部,也在这里接受治疗,对孔宪权的吼叫,时隔几十年,他依然没有忘记:“当时孔宪权害得我们一夜睡不着,他一直喊杀,杀,杀,这是红军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喊的口号。”
孔宪权身体负伤,部队不能多停留,要继续往下走,为此,红军总部做出决定,将伤员就地安置,孔宪权没办法,成为了被安置中的一位。
不过,党组织并没有亏待他,他本是十二团的作战参谋,但是党组织却将他视为团干部待遇进行交待,不仅给他留下了一名医生,一名通讯员,还有三百块大洋,并将他送到了当地开明地主宋少前的家里。
自此,孔宪权的革命人生,发生了剧变。
流浪民间十五年作为一名军人,要离开部队,孔宪权当然不舍,但是他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他知道自己如果再跟部队走下去是拖累大家,所以,他同意留在宋少前的家里。
宋少前虽然是个地主,但十分开明,他对红军很有好感,所以孔宪权留下来以后,也没有遭到什么虐待,而是在好好养伤。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个月,这十个月,陪他的医生和通讯员早已不知去处,而此时他的左腿虽比右腿短了十多厘米,但是也已经基本痊愈,所以,孔宪权准备离开宋少前的家里,去寻找红军队伍。
宋少前得知他的想法后当即摇摇头:“你不能走,万一红军几年后回来发现你不在这里,他们找我的麻烦,我怎么证明你是伤好走了?”
孔宪权没办法,只能继续留下来,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后,我党与国民党开始谈判,而国民党也不再发动军事力量与红军作对,孔宪权这才准备走。
由于此时已经完全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再加上他所在的地方是个小山村,没办法,孔宪权只好一边靠给别人当瓦工混吃饭,一边找队伍。
孔宪权是个老红军,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经过地方,秋毫无犯,而且纪律严明,对老百姓很好,老百姓对红军也是有很大的好感,当地的老百姓得知孔宪权之前是红军后,对他的态度非常好。
后来,孔宪权还给人写“诉讼状”帮穷苦老百姓打官司,当地的人对他更敬重了,皆称他为“活着的红军菩萨”
从1935年负伤开始,孔宪权便流落在民间,这一过,就是15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由于他一直都在小山村里,他也没能和部队联系上,直到1950年,在一张报纸上,孔宪权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老战友,杨勇,苏振华。
杨勇,苏振华都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此时他们正分别担任着贵州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在红军时期,他们也都是在红三军团任职,都是团干部,与孔宪权都熟识。
当孔宪权看到杨勇,苏振华两人照片后,泪眼朦胧,在梦里,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梦到这个场景了,很快,他给杨勇,苏振华两人写了一封信。
遵义纪念馆最合适的馆长杨勇,苏振华两人接到信时,第一个不是惊喜,而是诧异,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孔宪权已经牺牲了,而此时却突然收到来信,两人又赶忙转交给了老领导黄克诚。
黄克诚与孔宪权更熟,当初孔宪权入党时,还是黄克诚介绍的,而当黄克诚得知孔宪权还活着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就是高兴。
随后,黄克诚亲自出面,证实了孔宪权的党籍,孔宪权在信中也写道:请求党组织为我分配一份工作。
黄克诚便将信转到了有关部门,中共遵义地委得知此事,随即任命孔宪权为第七区的副区长。
就这样,孔宪权终于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此后,他一心兢兢业业的为革命继续奋斗,遵义会议纪念馆准备筹建时,孔宪权作为当年参加战斗的老红军,他被任命为了筹建委员会的一员。
纪念馆筹建成功开馆后,孔宪权毫无争议的担任了首任馆长,由于遵义会议纪念馆是全国第一批纪念馆之一,该怎么建设?该怎么管理?都是一团雾水。
孔宪权上任后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好在他最后成功的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的这个重要使命。
后来,也是孔宪权给中央写信,请毛主席为遵义纪念馆题字,毛主席挥笔写下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这个题字,是毛主席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词。
1958年,遵义纪念馆正式开馆,遵义会议的参与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前来纪念馆参观,他对孔宪权很是满意,赞许道:“你是遵义会议纪念馆最合适的人选。”
孔宪权之后还曾前往北京,专门到老战友胡耀邦等人的家里做客,改革开放后,孔宪权的传奇经历被广泛传出。
1988年,孔宪权走完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去世后,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胡耀邦也专门发来挽联哀悼,全国七大军区亦发来唁电,在当时,能够受到如此的待遇,孔宪权的一生,也算是不白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