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清政府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染上疟疾病,太医诊脉后给他开了一剂处方,处方中有一味叫“龙骨”的药。
王懿荣即刻派人前往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抓药,等药被取回来后,他看到这味叫“龙骨”的药上刻着歪歪扭扭的好似篆文的字。
王懿荣本身是位金石学家,对古文字学有着很高的造诣,看到“龙骨”上的字,他感觉十分蹊跷,经过研究,他认为这上面的字就是古代的文字,很有可能是商朝的。
他想得没错,这味“龙骨”药上的字,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甲骨文”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正式对安阳小屯村进行发掘,从此,拉开了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的序幕。
1952年11月1日,殷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殷墟呢?
毛主席乘专列离京南下,视察黄河1952年下半年,全国局势在平稳中安定下来,党中央为了照顾毛主席的身体,特地给他安排了一周的休假,毛主席时刻挂念着人民,建国后,淮河水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严重损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也曾多次泛滥,给老百姓带来重大灾害,毛主席决定趁党中央给自己放假的一周,视察黄河中下游地区,研究治黄问题。
1952年10月25日,毛主席的专列从北京驶出,经过天津,济南,徐州,开封,新乡后,火车北上,返回北京,在此期间,11月1日,毛主席准备乘专列前往安阳。
毛主席来安阳,主要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看看殷墟,第二个,看看袁世凯的墓地。
由于返京时间比较急,毛主席表示只做出了在安阳停留3-4个小时的准备,与此同时,他和陪同的罗瑞卿交待:不管走到哪里,对地方上的工作不过问,不招见,不吃请,不住机关宾馆,吃喝住宿都在车上。
毛主席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是单纯地想要游览一番,不想惊动地方人物,不想闹出那么大的盛势,以免影响了当地官员的工作。
1952年11月1日早上,火车从新乡开启,从新乡到安阳,有个小站是潞王坟,毛主席看后问陪同的平原省省会领导:“这里为什么叫潞王坟?”
省委领导回复说:“潞王坟是明朝潞简王朱翊镠的墓地,因为这个小站设在潞王坟的东侧,所以取名为潞王坟站。”
注:明朝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潞王坟完全是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建成的,如今,潞王坟也是中国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潞王坟的北面是一座山,毛主席抬头望去:“这是什么山?”
省委领导:“凤凰山。”
毛主席一听点点头:“这山名字取得好,怪不得潞王要葬在这里。”
一路无话,毛主席拿着《新乡县志》没有抬头,忽然,他开口:“到了汤阴站,我要下车一趟。”
罗瑞卿赶忙问为什么,毛主席说自己在书上看到了岳飞的记载,所以想要看看岳庙。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罗瑞卿提前和汤阴县的主要领导取得了联系,不一会儿,列车来到汤阴县,时任县公安局局长的苗庆喜赶忙迎过去:“欢迎毛主席来汤阴。”
毛主席听到苗庆喜的话哈哈大笑,握着苗庆喜的手问:“现在汤阴的人民生活情况怎么样?”,毛主席就这么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最关心的,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
苗庆喜:“全国解放后,人民的生活好多了。”听到苗庆喜的答案,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毛主席又开口问道:“镇压反革命工作做得怎么样?”
苗庆喜简单地抓住要点,谈了镇反工作,毛主席边听边点头:“你们为汤阴人民除了害,汤阴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苗庆喜显得很是兴奋,因为这是毛主席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认可,这种认可,是超乎于物质方面的。
这时,罗瑞卿开口点出来毛主席的来意:“主席要看岳庙,不知道哪里情况搞得怎么样?”
问话的时候,县长王庭文赶来了,毛主席看着他有些疑惑:“我们见过?”
王庭文:“去年在华北县长大会上,毛主席您和我们合过影,见过面。”
毛主席点点头,他问:“现在岳庙情况怎么样,还好吗?”
王庭文:“战争年代里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维修。”
毛主席:“群众对岳庙怎么看?”
王庭文:“他们对岳庙都很关心,县里不断地在那里开会,睡觉,群众有意见。”
毛主席的眼睛忽然亮了一下:“群众有意见,你们就不要在那里开会了,把岳庙修好,群众关心岳庙,就要尊重群众的习惯。”
王庭文连连点头。
说完,毛主席就坐车准备去岳庙,忽然意外发生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毛主席万岁”,大家一看,毛主席在车里,就欢声雷动的接连喊了起来,一伙人蜂拥而上,毛主席看到后笑着和大家挥手致意。
罗瑞卿对方考虑后建议:“还是不要去岳庙了。”
毛主席有些不满意,他沉着脸说:“哎,不去就不去吧。”
毛主席上了车,专列向安阳驶去。
毛主席来到殷墟,忽然问道:纣王墓在哪?1952年11月1日早上10点左右,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安阳站,此时,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等人都在车站等着。
毛主席下车看到这么多人,有些不解:“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笑着说:“大家都想见见您,想要得到您的鼓舞,更好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颔首没有说话,逐个与他们握手问好。
当潘复生介绍到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时,毛主席好像很有兴趣:“你叫“陈耀吾”,是“耳东”陈吗?”程耀吾连连摆手:“不是,是那个禾口王,程度的程度。”
毛主席恍然哈哈大笑:“你这个名字没我的好,程耀吾就是你光“耀”自己,我叫毛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泽一方,你是安阳专员,怎么只能光“耀”自己呢?”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大家笑了起来,程耀吾有些不好意思,哑然一笑。
接着,按照预定计划,毛主席坐着小车前往安阳小屯,视察殷墟,既然前往殷墟,就不能不提到商朝最后一位大王,商纣王。
在历史书上,商纣王常常被描写为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的皇帝,毛主席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和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陪同的人都有些受教育,毛主席继续说:“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
不一会儿,车子开到了小屯,当时,殷墟遗址的划定面积大约有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小屯村、花园庄、小庄、王裕口等村落,毛主席乘车来到王裕口之后改为徒步。
走着走着,毛主席忽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谁知道纣王的墓在哪?”
省委领导看着安阳的市委领导,安阳几位领导相互看来,摇摇头,难以回答。安阳专员程耀吾也是摇了摇头,不过大家都看着他,毛主席也看着他,他不得不说话。
程耀吾说:“解放前的时候这里盗墓成风,被偷,被挖的古墓数不胜数,也许纣王的墓早就没有了。”
毛主席听了程耀吾的答案,有些不太满意,不过,他没有再执意纠结此事。
走在安阳这片土地上,看着殷墟,毛主席又恢复了好心情,在历史长河中谈笑风生:“这里可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古都,殷商王朝在这里建立了270余年呢。”
毛主席的博学,让陪同的人都很佩服,据史料记载,商朝因为政治动乱和水患,曾经多次迁都。直到公元前约1300年左右,商朝第十九位国君盘庚将商朝首都迁都至殷,商朝的都城这才稳定下来,从建国后到灭亡,商朝共计约273年。
片刻后,毛主席来到殷墟“妇好”墓旁边的一座小桥上,稍微休息。
当时“妇好”墓还没有挖掘,因而毛主席并不知道,离他不远的地方就是妇好墓。
注:妇好是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的妻子,生前她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地位显赫。
毛主席来到小桥休息后,便徒步带着众人登上了附近一座高山,他指着漳河:“漳河曾经是曹操训练北方水军的地方,这里是曹操发家致富的地方.......
此时,毛主席有意考考安阳市的诸位领导,就指着漳河附近的两个村庄问:“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程耀吾之前做了功课,对于毛主席的提问,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西边那个叫小司空,东边那个叫大司空。”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那你知不知道司空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人一时语塞,答不上来,毛主席对着程耀吾解释说:“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员职称,至于地位的话,和你的级别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殷墟已经参观完了,毛主席立刻指示,掉头前往袁世凯的墓地。
参观袁世凯墓地,讲述袁世凯罪恶历史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曾盗取革命果实,成为民国大总统,1915年,他不顾全国老百姓的反对,执意恢复帝制,后在舆论中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57岁的袁世凯因病去世。
袁世凯在生前,就为自己找好了墓地,就是如今的洹水北岸太平庄的“袁世凯墓”这是一座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的古今并存的“陵墓”。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遵照其遗址,花费2年时间,150万大洋修建而成。
毛主席来到袁世凯墓,通过牌楼,看到牌楼院两侧的文武石人、石狮问道:“这些都是一块石头所雕,你们知道这块石头上怎么运动来的吗?”
有人回答:“据说是泼水成冰运来的。”
毛主席点点头:“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致游览一番后,当地领导提出来吃饭的建议,毛主席自从早上从新乡做专列来安阳,还未进食,毛主席表示同意,接着,当地领导人派人将水果,食品,水杯送来。
毛主席要大家坐下一同吃,给大家分完后,毛主席讲起了袁世凯的历史:“袁世凯是你们河南项城人,他在项城有很多地,在安阳也买了很多,他特别善于搞两面派手法,戊戌变法时,他当面慷慨陈词,背面却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给自己换来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头衔。”
喝了一口水,毛主席继续说:“宣统初年,醇亲王要杀袁世凯,唯恐他的幕僚造反,就让他回家养“足疾”,他看中了安阳这块土地,所以来洹水隐居,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果然被清廷再次启用,他窃取大总统的职位,又来复辟帝制,由于他倒行逆施,当了83天皇帝,就去见上帝了。”
在场的一些人对袁世凯的历史不太了解,从毛主席说完后,大家一直认为袁世凯确实不是一个什么好人,因而有人提议,将袁世凯的墓给平掉。
毛主席制止了:“不要平,还有保护好,给后人当反面教材嘛。”
休息一段时间后,毛主席离开了袁世凯墓,下午2点多,毛主席回到了车站,坐上专列,离开了安阳,专列向着北京驶去。
结语毛主席的这次黄河视察,给当地的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基层干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博学,大家对毛主席的敬佩更多了。
毛主席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注,也让当地的领导非常感慨,果然,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毛主席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想的都是老百姓,伟人不愧是伟人,是人民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