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中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了一位名叫金友之的老人,还举行了比较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
这一切,太反常了。
因为他既非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局级和军分区干部,还不是劳模和英雄,按说是不能长眠在这里的。
凭什么,他会安葬在此?这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1918年,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传出阵阵婴儿的啼哭声,接生婆眉开眼笑地说:“摄政王,孩子生了,母子平安,是个龙种。”
一个年仅四十,身穿西装的男子皱着眉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叫摄政王?没趣。”
说完,他让管家拿出十块钱给了接生婆,催促道:“别再乱说话,快点离开!”
这个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摄政王载沣。不过,摄政王前面要加三个字“曾经的”。因为早在1912年,清王朝已经被推翻,宣统皇帝退位,爱新觉罗家族风光不再。
出生的这个男孩,是载沣的第四个儿子。
载沣的能力一般,被慈禧太后任命为摄政王,应该力挽狂澜,不辱使命才对。可是他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没有除掉心腹大患袁世凯,也没有勇气进行政治改革,亲手把大清送入坟墓。
虽然说载沣没有魄力,但是有一个长处,生育能力很强,就两个福晋,竟然生育11个子女。
康熙和乾隆生育能力那么强,每个妃子平均生育不到两个孩子,载沣的生育率是祖宗的四倍。
可见,载沣是个宠辱不惊的主,大清灭亡之后,还能专心造人,心理的强大可想而知。
载沣的头两个儿子名气很大,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大儿子溥仪,也就宣统皇帝,曾经两度当皇帝(其中有一次是复辟),但是时间都不长。
第一次当了4年,被辛亥革命推翻;第二次被辫帅张勋推上皇帝宝座,只坐了十天。第三次认贼作父,被日本人扶植上台,当了11年的儿皇帝。
载沣的老二溥杰,出生于1907年,哥哥溥仪是储君,父亲载沣当时是军机大臣。
毫不夸张地说,溥杰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溥杰5岁的时候清朝就灭亡了,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到东北后,他曾经在溥仪的“御林军”任职,还娶了个日本姑娘当老婆。
老三爱新觉罗·溥倛,出生于1915年,这时候大清已经灭亡三年。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爱新觉罗家族随便从故宫里拿出一件文物买了一辈子也吃喝不完,起码说不差钱。
再说了,根据袁世凯跟隆裕太后达成的溥仪退位条例,溥仪家族每年还能从北洋政府那里领到400万元的“零花钱”。
可是,溥倛薄命,三岁时就夭折了。即使他活着,长大后也花不到这些钱了。因为辫帅张勋闹复辟,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小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当初的“优待条例”也成了一张废纸。
这等于说,张勋这个老家伙好心办坏事,狠狠地坑了溥仪家族。
溥倛夭折三年之后,老四呱呱坠地。
这个老四,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取名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准确的说,他跟末代皇帝同一个父亲,却不是一个妈。
溥仪的母亲是瓜尔佳氏,闺名“幼兰”,是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军机大臣荣禄之女。
对于小四的降生,载沣的心情一般,没有那种添丁的喜悦。
当时大清灭亡的时候,载沣没有悲伤,没有生气,而是看淡这一切。
当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退位也好,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可是没想到,两个福晋太能生,一共生了11个,孩子再好多了也闹心。
所以,载沣的心情,就像姜昆相声里那个生了几个妞的父亲那样,口头禅就三个字“烦着呢”。
烦归烦,儿子还是要教育的。
大清虽然倒了,但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资源还是很厉害的,东北军阀张作霖隔三差五往皇宫里送零花钱。
北洋政府也有很多政要,是大清的旧臣,对载沣和他的家人非常客气,时不时的也会施以援手。
因此,爱新觉罗·溥任也是掉在了蜜罐里,小时候衣食无忧。到了上学的年纪,溥任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来不担心交不起学费。
1924年,载沣最小的女儿刚刚3岁,溥仪被布衣将军冯玉祥撵出了皇宫,优待条件成为废纸一张。
载沣从此没有了安全感,就带着孩子们离开王府住到了北京的西什库教堂。
这个教堂想必很多人都熟悉,1900年,慈禧老佛爷下令出动8万人,围攻了63天没有拿下的,就是这座教堂。
此一时彼一时,时间来到20世纪,攻打教堂的事不会再发生了;因此,载沣搬到了这里。
可是到了1927年,北京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北伐胜利了,北洋军阀垮台了,载沣的老熟人,老下级,老臣子们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在溥仪的劝说下,载沣只好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天津租界生活。
在天津,载沣安全感大大上升,生活安定了,他的几个孩子们,也结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了,开始学习知识。
其中,四儿子溥任,六女儿韫娱,七女儿韫欢令人羡慕地进入英国人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耀华学校,成为那里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
1931年,溥仪在日本人的蛊惑下,鬼迷心窍的跑到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成为傀儡皇帝。
载沣却认为儿子是“胡闹”,不看好他的选择,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折腾,留在了天津租界。
然而,作为皇帝的老爸,载沣的安全必须受到保护。在日本人的劝说下,他们被迫搬到了日租界。尽管如此,溥仪还是不放心,几次三番邀请父亲到东北定居。
1934年,在溥仪的邀请下,载沣心动了,他带着所有的儿女们到了长春。可是到这里一看大失所望,儿子没有任何自由,是彻头彻尾的傀儡。
他对小儿子溥任说,这哪是当皇帝,连石敬瑭这个儿皇帝也不如待了半年后,载沣看透了一切,决绝地离开溥仪,回到天津。
临走时,却把四女儿和五女儿留在了长春,只将小儿子溥任和六女儿韫娱和七女儿韫欢带走。
那么,载沣的四儿子爱新觉罗·溥任命运如何?总的说来,爱新觉罗·溥任的一生是顺利的。前面说过,溥任接受过教育,可以说是满腹经纶。作为溥仪的弟弟,溥任没有卷入政治,不然的话跟父亲到东北区,他就不会回来了。
溥任这样做,其实是受到了父亲载沣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不少余孽,包括有些铁帽子王还执迷不悟,打算螳臂当车,“誓死”捍卫大清。载沣却非常看得开,打算回家抱孩子。
溥任潜移默化,受到父亲影响,行事低调,从不对政局发表看法,更不会涉足政坛。
无论是抗战,还是内战,溥任都采取了超然事外的态度。
为了不介入纷争,溥任甚至把名和姓都改了,取名金友之,表示自己跟过去切割,不再把自己当成王公贵族,放下历史包袱。
1947年,他跟父亲载沣商量说:“我们办所学校吧,可以增加点收入。”载沣一听,欣然应允说:“太好了,我也正想找点事做呢。”
父亲拿出自己的积蓄,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一所学校——北京竞业小学。载沣是出资人,自然是董事长,儿子溥任只能当校长。学校的品位很高,收费也不低,来这里上学的都是达官贵人和富豪的子女。
学生也不多,人数保持在200名左右。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此刻的载沣卧病在床,心却提了起来。因为我党推行的是公有制,王府的产业可能会被没收。一旦那样,一家老小何处栖身?
还有,那所学校会不会被没收?那样的话,全家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政府承认醇王府是载沣的私产,但是当时办公用房短缺,载沣一家住这么大的宅院有点浪费。
在充分协商之后,溥任在1949年10月出面将王府出售给政府,作为高级工业学校校址。
载沣一家人,则拿着买房子得来的钱,欢天喜地迁到东城魏家胡同一个宽敞的宅院,结局是双赢。
卖了房子之后,溥任并没有坐吃山空,而是继续工作,以普通教师的身份继续教书。
1988年,溥任70岁高龄,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才退休。
退休之后,溥任也没有闲着,开始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研究清史。
除了研究历史,他还泼墨作画,到东南亚和日本举行画展。由于他的画技很高,加上他“皇弟”的特殊身份,他的画作很受欢迎。
2015年4月10日下午3时,溥任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97岁。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理解,溥任为什么能葬在八宝山。
首先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身份特殊,是皇族。末代皇帝溥仪,1967年去世后葬在了八宝山。1994年,87岁的溥杰去世后,同样也葬在了八宝山。
溥任作为慈禧的孙辈,溥仪的弟弟,去世后理所当然也能葬在八宝山。而且相比之下,溥任的历史更“清白”,觉悟更高。他没有像两个哥哥那样,跟日本人有纠葛,个人历史有灰色地带。
而且他非常爱国,充满爱心。他捐赠图书和文物,我们还可以理解是大势所趋,不这样不行。但是他后来为社会和单位捐款,却纯粹是自愿的。
举例来讲,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遭受洪涝灾害之后,溥任听说后立即让家人向灾区人民汇款。
他还设立了"友之奖学金",奖给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
1998年,溥任老人一次就向古北口满回民族小学捐赠10万元。
因此,北京市人民政府把“第四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授予给了他。
也许你会说,人家是皇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祖宗的遗产花不完,捐款不影响他高品质的生活。
事实上,溥任的生活很清贫。他所居住的房子,是几间建于50年代的旧平房,已经破败不堪,年久失修。
他生活节俭,经常让家人买农贸市场处理的蔬菜,和超市搞促销时的特价商品。
他参加文史馆的会议和活动时,按规定能报销来回车费,可他总是尽可能地坐公交或者骑着自行车,从不打车,为国家节省开支。他向社会奉献了爱心,却甘愿清贫,这种高贵品质赢得了广泛的尊敬,感动了周围很多人。
因此,当1994年4月16日上午,溥任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时,上百名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到现场悼念,场面感人。
低调做人,勤勉做事,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充满爱心;这样的老人怎么会不赢得人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