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向毛主席求情,希望宽大处理陈璧君,陈:我情愿监狱度余生

历史迷小贺 2025-01-08 14:51:47

前言:

1944年11月10日,抗战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病死,他的妻子陈璧君原打算回到广东,想着依仗亲信继续作威作福,然而令陈璧君想不到的是,他在随后不久就遭到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逮捕,直接被羁押在了南京国民政府内的监狱里面。随着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政权的更迭也意味着对陈璧君的处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陈璧君被我党转移到了上海提蓝桥监狱,后经宋庆龄求情,毛主席同意特赦陈璧君,但为此提出了一个条件,而陈璧君在得知这个条件后,却选择了断然拒绝,并且说到:“我情愿在监狱里度过余生!”那么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怎样的条件呢?陈璧君为何会做出如此选择呢?这一切我们还得从她的家世说起。

陈璧君人生的岔路口

1891年陈碧君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裔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方式长大的她,自然比同龄人的视野要宽广的多,在私塾教育期间,他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刊,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这也使得她看不惯当时社会上对女子要“三从四德”的约束,她认为那是对女性的枷锁。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陈璧君没能成为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反而培养了她性格大大咧咧、独立且倔强的品质。这种个性小编觉得也没有什么,反而是当时一种新式女性的代表。后来陈璧君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同盟会,立志要投身于国家的革命运动。

到这里,她的人生轨迹发展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也有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但是“天公偏偏不做美”,在陈璧君20岁出头的年纪时,他在革命运动中结识了同为盟会成员的汪精卫,并随后为他坠入爱河,可她不曾想到,就是这么一步路断送了她的未来。

要说起陈璧君与汪精卫的相遇过程,还得从一篇革命文章谈起。

陈璧君在加入革命组织后,在翻阅“革命党”发行的报刊《民报》时,她偶然间阅读到了汪精卫发表的一篇革命批文《民族的国民》。这篇文章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论作的进一步阐释和深化,汪精卫在文中详细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以及革命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积极影响。

同样,这篇文章不仅受到了孙中山的赞赏,而且也深深吸引着碧玉年华的陈璧君。她被汪精卫的文采和学识所折服,后来还得知汪精卫还是个“美男子”时,陈璧君就更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倾慕之情了。于是汪精卫在一次去往马来西亚进行革命运动筹款之时,陈璧君以她这种大方的性格直接走到了汪精卫的眼前。

做了一番激情洋溢的自我介绍后,便想着试探汪精卫对自己的心意。只可惜当时的汪精卫的确心怀抱负,立志要改变国家的命运,没空搞这些谈情说爱,陈璧君的此次表现也没能打动汪精卫的心。陈璧君此番行动虽然吃了瘪,但她却并不死心,反而是常常跟随在汪精卫的身边,开始以秘书的身份协助他的工作。

其实到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璧君对汪精卫是饱含情意的,只不过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陈璧君能与汪精卫走到一起。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汪精卫已经有未婚妻,两人关系相处的也算和睦;二是陈璧君的长相普通,也很难打动汪精卫的心弦。原本汪精卫也是这么想的,可是随着1910年爆发的遇刺事件却逐渐改变了他的看法。

从正义的少女到汉奸的沦丧

当时汪精卫准备去刺杀清朝的摄政王载沣,也是末代皇帝宣统帝的父亲。他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为此甚至不惜与其同归于尽。可是令汪精卫没想到的是,刺杀行动还没开始,革命党人预先埋到王爷府的炸弹就被找了出来。

后来清兵开始了全城的大规模搜捕,欲将“革命党”势力斩草除根。不幸的是,汪精卫在此次行动中,因为“叛徒”的告密不幸被捕。当时的汪精卫觉得自己肯定必死无疑了,瞬间便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其实如果这时汪精卫死去的话,可谓在历史上会留下个好名声,为国家事业牺牲的“革命者”。

但幸运也其不幸的是,陈璧君直接买通了狱警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劝导他让他不让放弃生的希望,并表示自己会与他同生共死。最后几经波折,被救出来的汪精卫很是感动,不久后两人于1912年在上海正式结为了夫妻。

在孙中山先生举行的革命运动期间,汪、陈二人还算的上是“爱国志士”,为国家的命运而四处奔走。可是随着局面渐稳,手上的权力愈来愈大,汪精卫夫妇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最终走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顺势倒向日本,他与日本人展开和谈,成立了“汪伪政府”,彻底和侵略者勾结在一起。要说起来之所以汪精卫能够成为人人喊打的“卖国贼”,陈璧君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当时在七七事变后,有人劝说汪精卫拉上蒋介石对日和谈,胆小怕事的汪精卫颇为犹豫,在此时是陈璧君站了出来指着那个人的鼻子说到:“难道我丈夫和日本人和谈都要让蒋介石抢了功劳吗?”此话一出那人空口无言,而汪精卫却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下定决心要与日本人“和谈”,并对外宣传这是“曲线救国”之策。

所以后来陈公博、陶希圣和蒋介石在谈论汪精卫时说:“汪精卫的一生成也璧君,败也璧君”。至于为什么陈璧君撺掇汪精卫当汉奸也是理由多多,小编则认为是为了帮丈夫压蒋介石一头,在国民政府的暗斗中占据一席之地。

可不管怎么说,汪精卫夫妇在作出此番决定后,他们的名声可算是彻底的“臭了”,昔日的许多朋友都与他俩割袍断义,划地绝交了。对于这些,陈璧君最初是不在意的,可她虽是有谋略可还是少了几分见识,他没想到在随后日军便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根本无法保障此前日本人许给他们的承诺。

特别是太平洋战场开启后,美国的加入使得日本的衰象开始显露,陈璧君大为惊惧,而汪精卫更是一病不起。不得不前往日本治病,最终在1944年11月10日客死他乡。

可汪精卫死后没过多久,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随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给了她晴天一个大霹雳,他此后便独自一人过着流浪的生活,终日生活在恐惧当中,就在日本投降后的一个月左右,南京城内举行了战犯审判庭审仪式,陈璧君以“投敌叛国”罪被捕入狱。

陈璧君被审判,宋庆龄求情

1945年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了《处理汉奸案件条例暂行法案》以及《惩治汉奸条例法案》等。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公审陈璧君,由于她是汪伪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苏州市民倾城而出,正如《申报》所报道的那样:“苏州高等法院审判头号女汉奸陈璧君”。

在接下来的苏州公审中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虽然坐了牢,但是陈璧君对蒋介石却并不服气,口口声声说这是蒋介石公报私仇让她坐牢终身,于是她在被关押期间也是趾高气昂,根本不把看守放在眼里。然而她嘴里面说的虽是强硬,心底到底还是脆弱的。

在陈璧君同监狱的其他人被枪毙时,陈璧君忍受不住内心的折磨,夜夜哭泣着。等着昔日的好友褚民谊被枪决时,陈璧君更是心脏病发作,一夜就昏厥了三次。可以说此时的陈璧君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出狱与女儿相聚。

可蒋介石是注定不会答应这件事的,等到1949年苏州解放,陈壁君被押送到上海的监狱之后,他更是彻底绝望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肯定会被秘密处决,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真的能够得到出狱的机会。

1949年陈壁君被转移关押到上海提兰桥监狱之后,宋庆龄意外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和何香凝商量了一下,最终在一次会后找到了毛主席,表明陈壁君年老体衰,希望能够特赦陈壁君,何香凝也表示,毕竟陈壁君不是决策者,能不能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对他进行特赦?

说起来,宋庆龄与何香凝过去和陈壁君的关系都很好,前者就不必说了,毕竟汪精卫也曾跟着孙中山先生搞革命,而且深受礼重,至于后者,在汪精卫夫妇成婚的时候,何香凝还是陈壁君的伴娘,虽然后来由于汪精卫夫妇当了汉奸,大家关系破裂,但是如今眼见陈壁君如此凄惨,有些策隐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毛主席的条件与陈璧君的思想改造

毛主席等人认真的考虑了宋庆龄与何香凝的意见。经过讨论过后,大家觉得陈璧君过去虽然有错,但毕竟不是首恶,只能说是参与者,再加上也受到多年的关押,如今年纪也大了,可以加入特赦名单。可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那就是陈璧君必须先写一份诚恳的认罪书。

宋庆龄与何香凝觉得这理所当然,于是满心欢喜的给陈璧君写了一封信,告诉了他这件事情。原本想着事情能得以顺利解决,却没想到监狱里的陈璧君看到信后沉默不语,最后还是表示了拒绝,并给给宋庆龄与何香凝写了回信。信中说到: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去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度过我的余生,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眼见陈壁君到底也死不认错,宋庆龄与何香凝也只得沉默,再不提特赦的事情。而毛主席等人也没以汉奸罪判处陈壁君死刑,反而是让她在狱中好好改造,也算是顺遂了她的心意。

刚刚被关押的时候,陈必君的对立情绪是很浓重的,大吵大闹,以绝食相逼,这都是常有的事情,或许他自己也抱着一死了之的打算。然而,无论他怎么闹,负责看管的人都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甚至在陈壁君生病之后,政府也是全心全意给他治病,细心照顾她。时间久了,陈壁君心中也泛起了疑惑,难道过去真的是他做错了?心有疑惑,陈壁君自然想着去寻求答案。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看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书籍。看完这些书后,他可以说是幡然醒悟,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番戾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陷入盲目者忽得光明。”按理说,已经怦然醒悟的陈壁君已然是能够接受特赦,只可惜由于身体过于虚弱,她最终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由于长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头痛、失眠能等问题,所以她平日里便是医院的常客,好在监狱医院对她悉心治疗,认真照顾,这才帮助她一次次挺了过来。

可是等到1959年3月,意外终归是发生了,这一次陈壁君被送到医院过后,迟迟都没能治愈。1959年6月17日,陈壁君在上海提兰桥监狱医院去世,享年68岁。

结 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汪精卫夫妇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和反复。他们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但最终却因为政治理念不合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然而,无论他们曾经做出过什么贡献或犯过什么错误,都无法改变他们作为汉奸的事实。在抗战胜利后,他们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背叛了革命事业或民族大义。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和谅解,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认识历史、铭记历史,从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参考文献:

——《陈璧君:从革命者到汉奸》

——《陈璧君服刑记》

0 阅读:15
历史迷小贺

历史迷小贺

邢子淳晨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