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珍藏30多年的一本书,竟然是“宫廷秘方”,2017年价值2.16亿

律令9章 2022-04-03 13:16:33

今天看,“中医”几乎伴随着华夏历史一起发展,虽说扁鹊、华佗这样的“神医”并不多,但医术高超之人可不少,就比如历代“御医”;能给皇帝看病的人,医术自然不是一般的高超,如果再能写部“医书”,那对后世影响可就大了。

2017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来到“收藏家协会”,他要请专家鉴定一本“医书”;这就引出了30多年前的一段传奇故事,这本“医书”后来被嘉德拍卖公司估价,其价值竟然超过了“2.16亿”。

1979年,“老人”还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这天和往常一样准备下地干活;当时天色尚早,田里不仅凉快,还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李山岗”心情不错,肩上扛着工具,嘴里哼着小曲儿,溜溜达达来到地头;抬眼一看,田里竟然蹲卧着一个人,正一把一把揪着还没成熟的青麦穗往嘴里塞。

这一幕着实令人生气,庄稼还没熟就有人糟蹋,这还了得;“李山岗”大喊一声,几步奔到那人身后,一脚就给踩住了;地上那人本想挣扎逃走,结果却连身子都站不起来,“抓贼”也太容易了吧?

“李山岗”把那人翻过来,本想瞅瞅究竟是谁,结果却看到一张蜡黄的脸;这张脸也把“李山岗”吓了一跳,但毕竟是小伙子,壮壮胆,揪住那人就来了一场“审问”。

地上那人明显有病,说话少气无力地,磕磕巴巴总算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1979年虽说大家都不富裕,但不至于饿到逃荒的地步,结果,那人却说自己是“逃荒”到这里的。

说起“逃荒”,想来老辈人还有印象,李山岗当时30多岁,同样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心里难免生出一丝怜悯;不过他也奇怪,1979年怎么还有逃荒的人呢?

概括来讲,偷麦穗那人姓汪,祖上还是清廷宫内的御医,因此家里藏着不少医书;但是,那年月流行大运动,家里早被抄了个干净,唯独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医书,汪家人冒着生命危险藏了起来。

好不容易熬过大运动,汪家那本“祖传医书”却偶然漏了底;按道理说,1979年已经没了“抄家”之说,但汪家祖上可是“清廷御医”,祖传那本医书更是封建糟粕。

虽说当时没什么大动静,但汪家人还是遭遇了风言风语,为了不挨斗就逃出了家乡,一路偷麦苗为生;“李山岗”是过来人,他可知道批斗的厉害,不禁心头一紧,但见那人面黄肌瘦,真抓起来又于心不忍。

最后,“李山岗”决定放了那人,但那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看样子不仅是饿,身上还有病;出于好心,“李山岗”上前扶了一把,那人踉踉跄跄站起来,先是鞠了一躬,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言明:他已经没有能力保护这本书了,如今就送给李山岗,只要不毁了就好。

碰到这事,怎么跟村头“打板说书”的内容那么像?李山岗一阵发愣,再回过神,那人已经走出老远,之后再没见过此人;李山岗拿着书也挺紧张,一直没敢公开露过,直到90年代才敢拿出来看看。

当年,那位“偷麦穗”的人一再强调,书是他的祖上所写,名叫“汪必昌”,曾是清廷御医;可惜李山岗文化浅,即便手里有这么一本书,但内容却看不懂,只是一直珍藏着“没毁”。

古有“盛世古董,乱世金”之说,随着时代发展,北京琉璃厂等古玩汇集地再次兴盛起来;90年代的“李山岗”已经是位老人了,一天闲逛,在琉璃厂的书摊上偶然看到一本书,名字叫《聊复集》,作者就叫“汪必昌”。

这个名字吓了“李山岗”一跳,怎么跟他手中的医书作者名字一样,难道是巧合?就这样,李山岗买了一本《聊复集》,赶回家跟自己手里的书做对比,内容果然不一样。

虽说两本书内容不同,但“汪必昌”这个名字还是引起了李山岗的注意,对此他还做了一番研究;“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县人,因其医术高超被召入宫,成为嘉庆皇帝的御医。

一见“御医”,李山岗心头又是一颤,当年“偷麦穗”那人的祖上也是御医,难道说的是同一个人?据资料记载,“汪必昌”担任9年御医,深得嘉庆皇帝的信赖,并在嘉庆五十寿诞时受到公开嘉奖,由此汪家鼎盛一时。

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汪必昌”告老还乡,他将毕生所学及在皇宫中研究出的“诊疗偏方”汇集成册,写成《聊复集》。当时琉璃厂的“韫宝斋”还刊刻了《聊复集》,如今李山岗买的这本《聊复集》,虽说是近现代的发行本,但“汪必昌”这个名字更引起了他的怀疑。

自己手中也有一本“汪必昌”的书,内容却和《聊复集》有着明显不同,难道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李山岗手里的“汪必昌”医书并不精致,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一本红格稿纸订成的“手稿”;还不止,“手稿”内容看起来也不整洁,内文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这不会是“汪必昌”未载入《聊复集》的手稿吧?

由于缺少专业知识,李山岗一直心里含糊,除了“汪必昌”这个名字,再没有其他线索;随着时代发展,古董收藏之风再次刮起,北京琉璃厂等地愈发扎眼,还涌现出了不少“能人”。

此时的“李老”也曾找人看过,手里的医书纸张是清代的,由于年代太近,因此并不值钱;虽说“不值钱”,但李老心里更乱了,纸张是清代的,“汪必昌”也是清代的,难道一点联系也没有?

还不止,当年“偷麦穗”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带出来的书,真如现代专家所说“不值钱”?李老也是讲信用之人,当年答应别人要珍藏这本书,他就真的一直放着。

直到2017年,此时的李山岗已经是位年愈70的老人了,“李老”自知再珍藏这本书已经没有意义,但为了当年的“承诺”,老人还是决定给这本书找个新的归宿;恰巧,2017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正在征集明清书稿,李老就带着那本书找上了门。

当时“书刊协会主任”等多位专家参与鉴定,李老手中的书正是清代御医“汪必昌”的亲笔手稿;更为难得的是,“手稿”内容并未收录进《聊复集》,诸如《怪证汇纂》、《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批注、《针灸论》、《怪证方法》等,这些可以说从未公诸于世。

概括来讲,这本“汪必昌手稿”以《怪症方法》篇幅最大,内容占到四分之三,其中收录整理的“宫廷秘方”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包括“肿瘤”、“尿血、吐血”等诊治内容。

从历史角度去看,古代“宫廷御医”拥有当时最顶级的医疗资源,甚至是在举全国之力研究医学,得出来的成果称之为“秘方”也不过分;还有一个原因,古代御医比之民间郎中有着很大不同,“御医”只针对皇家,他的研究成果也属于“国家机密”,不得外传。

“御医”写的医书,在今天无疑是珍贵文物,而且对后世中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部《怪症汇纂》甚至已经超出了文物的范畴,说“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虽说如此,“李老”只是珍藏这本书,如今又在寻找能继续珍藏的人或场所,理论上还是可以用数字来体现其价值的;嘉德拍卖公司就曾对这本书做过估价,2007年市面上也曾出现过一本“御医手稿”,作者是晚清御医“任锡庚”。

“任锡庚手稿”中包含了50多种药方或诊治方法,2007年的拍卖成交价为200万;十年后的2017年,“汪必昌手稿”中共有650多种药方或诊治方法,如果按每种药方(治疗方法)价值40万来算的话,“汪必昌手稿”的总价至少在2.16亿以上。

53 阅读:18513
评论列表
  • 中医博大精深,可以吾辈子孙将其没落了

    文不聊恨 回复:
    不是信不过中医,是信不过现在的人,唉
  • 2022-04-11 11:09

    有这样书,就应该印岀来,造福人民

  • 2022-04-08 13:19

    我有一本繁体字带篆体字的,啥字都有能值多钱

    ♂♂ 回复:
    康熙字典吧[得瑟]
    幽灵 回复: ♂♂
    不是字典
  • aaa 3
    2022-04-24 03:25

    我家也有一本医书,望闻听切药理都有,里面也有针灸,送给别人了。。。

    一个帅哥而已 回复:
    [呲牙笑]我买你的吧 要回来
  • 2022-06-20 09:55

    一个面黄肌瘦,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怎么一转眼就走远了呢?难道是遇到了神仙?

  • 2022-04-24 06:14

    一个好方在医院一年就能挣一亿。

  • 2022-04-15 18:35

    估计是“考古”出来的东西。现在才敢拿出来。

  • 2022-06-19 08:34

    石疗,针灸,中草药现在有的没了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