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延安精神和作风?(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二

看文史观冷暖 2024-03-31 00:04:39

怎样理解延安精神和作风?(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二)

张荣森

第三条,就是我们党的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保证。当时在延安,把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规定为最少每周一次或经常性的严格制度,大家都能自觉执行,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这样能够及时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一旦放弃、扔掉了这个武器,就会使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辨不清是非曲直,那就意味着衰退、混乱、麻木,直至走向危险的境地。

这“三大作风”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中国共产党所以伟大、光荣、正确的具体体现。这些根本精神与作风,是永远需要的,永远不会有什么实质上的 “过时”的问题。

3.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舍己利人、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延安,军民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形成了一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崭新的社会人际关系。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教育引导和模范行为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真善美”的团结和谐的新风气。

在这种友爱的风气中,投机取巧、贪逸恶劳、弄虚作假、华而不实,闹地位,争名誊,闹纠纷,不团结等等五花八门的毛病,通通被认为是不光彩的,可耻的,要受到严厉地批评或教育改造。

那么延安的人们之间就没有矛盾,没有差异,没有斗争吗?当然是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的绝大多数,都能以高度的思想觉悟,共同的理想志愿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也能以真诚的态度,互相理解,互谅互让,并且开展诚恳而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来妥善地解决矛盾。这就是它的优良所在。

4.是艰苦奋斗,为了革命胜利不畏牺牲的高尚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力量的对比是敌强我弱。日寇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所有沦陷区的交通运输线都被敌人所控制,日寇还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地军事和经济的封锁,每年轮番地扫荡。

而国民党蒋介石,始终并未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当时,根据地所面临的困难和艰险是可想而知的。

延安地处陕北,是一个偏僻、贫困的地区,其它根据地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不种棉花,不产布,穷的困难;地瘦人多,粮食缺,吃的困难;人多屋少,住的困难,只好人人动手挖窑而居,有的学校是先挖窑后开学,伤病员极缺药品、医治困难。

我就看着一位打仗负伤的班长,大腿化脓腐烂医生用木匠用的手锯,锯掉了一条腿,因为没有麻醉药品,医生拉一下锯,伤员痛得大叫一声。其情其景,目不忍睹,周围的同志们,无不痛心掉泪。

然而,尽管生活在千难万险之中,坚持抗战到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这个神圣的目标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为了这个目标,大家战胜艰苦,不怕流血流汗,贡献一切力量直至宝贵的生命。

据我个人的长期感受与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大体上是这些。

我们党就是依靠这些精神和作风,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团结了广大的人民,战胜了强大而凶恶的敌人,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他们心甘情愿地跟着党走,老百姓热忱、积极地支持和支援了抗日和解放战争,形成了全民的革命浪潮。

因为有了延安精神和作风,我们的党才具有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根本的条件。

0 阅读:0

看文史观冷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