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个古装剧,两个官家少爷关系很好,但一开口就互相直呼对方姓名,把我给笑喷了——现在编剧、导演都这么没文化的吗?
在中国古代,直呼名字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但凡平辈,直接叫对方名字,就意味着轻视、厌恶对方,把对对方的恶意都直接表达了出来。
我叫你名字你敢答应吗?
为什么直呼姓名会被视为无礼呢?
因为名是长辈取的,是上对下,长对少的。孔颖达疏《礼记》时就注明:“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根据唐朝的法律规定,如果犯了直呼其名的错误,要受到关押三年的处罚。
行冠礼
那同辈之间怎么称呼呢?
很简单,古人除了名以外,还有字和号。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称呼:成年之前称“名”,行了冠礼即举行成人礼后就得称“字”。
而“女子十五笄而字”,这就是“待字闺中”的来历。
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及笄礼
一般来说,彼此辈份地位相当的,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则用名不用字;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亲切;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另外,古人还会给自己取号。
这个可不是银行排队取号,而是给自己取个别称,称自号;或者是别人送上的称号,称为尊号、雅号等。《周礼·春官·大祝》中说:“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古人取号一般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环境取号 如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
2、以志趣抱负取号 如杜甫认为自己在仕途上一事无成,无法施展抱负,徒然成为无用老头,故而以“少陵野老”自称;贺知章自认为行为旷达,不拘礼法,所以取号“四明狂客”。
3、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取号。例如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欧阳修有藏书一万卷、集录的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以及他本人一介书生,故自号六一居士。
4、以轶事特征为号。如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5、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籍贯临川,号王临川;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贾谊担任过长沙王太傅,号贾长沙;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
6、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岳飞,谥号武穆,被称为岳武穆。
7、笔名、艺名也可以看做是别号。如周樟树,笔名鲁迅;郭开贞,笔名郭沫若;岳龙刚,艺名岳云鹏;白梦妍,艺名白鹿。
见面作揖
在古代,两人见面时如果要询问对方名字时,也不会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而是会用上一些谦词,如:“贵姓”、“尊姓”、“高姓”、“表字”、“讳”、“尊讳”、“尊号”、“尊仪”、“尊范”、“台甫”、“台篆”、“雅篆”、“雅号”、“雅称”、“爱称”、“昵称”、“芳名”等。
在相互称呼时,尤其是涉及到尊长,还需要避讳,这个咱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