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李嗣源如愿登基|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9-25 11:13:37
一.五代故事0.引文

虽然很早之前就说过,李嗣源的上位之旅异常轻松——好多次,根本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节奏,而且是那种你不想费力那我就嚼碎了再喂你的程度。比如:李存勖自己的作死举动,比如以史彦琼为代表的佞幸集团骚操作,比如叛军非要拥立李嗣源当旗帜,比如拿着一手好牌却优柔寡断的李继岌……

那,李嗣源能上位,完全是靠着撞大运吗?显然不至于!

要知道,彼时可是五代这种大乱世,当权者的实力但凡差那么一点儿,底下的人就会蠢蠢欲动,看看能不能搞一下“彼可取而代之”的武装上访来挑战权威,所以:

朱友珪上位不久,就被朱友贞所杀。

朱友贞倒是多坚持了好多年,但是作为一个跛脚皇帝,虽然谈不上政令不出大梁吧,反正,杨师厚、段凝等人对他的命令不能说是置若罔闻,也可以说阳奉阴违了。

强如一代战神李存勖,到了晚年,也没法号令诸将,命丧兴教门。

至于之后,弱势皇帝能苟住就已经是侥天之幸,想令行禁止、如臂使指,还不如考虑如何体面下课呢。

李嗣源命运再好,也不可能逆天而行。所以,他能下克上,别人羡慕不来的大环境固然给力,但其自身实力才是主因。

所以,兴教门之变以后,李嗣源到底又做对了什么,才成功夺舍前任呢?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四月。

1.人事安排

早在【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一文中,咱们就总结过人事即政治的原则。李嗣源已经在残唐五代这个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当然清楚这个原则的重要性。一坐上监国宝座,就立马将自己的心腹安排到最为核心的岗位上。

乙未(初九),即作为监国的次日,李嗣源任命自己的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全面负责军政大事,任命镇州别驾张延朗为枢密副使——主抓财税这个决定帝国生死的关键业务板块。

提拔中门使为枢密使,算是彼时成熟的职场升迁路径——当初,郭崇韬就是走这条路成为李存勖的首席智囊。安重诲在李嗣源被叛军裹挟后,力劝老板坚定走武装上访路线不动摇,也的确很像灭梁之役时,郭崇韬之于李存勖的功效。因此,安排他做枢密使算是水到渠成。

那,张延朗呢?他一个镇州别驾怎么就能得此大位?原因有二:

他是安重诲的儿女亲家。对李嗣源而言,还有比这种任命更能俘获安重诲的感激与报效吗?

如今帝国百废待兴,财税工作至关重要。租庸使孔谦的确能干活,但不善生财的短板同样过于明显且名声太差,李嗣源需要一个有经验、没污点的自己人,来主持财税工作——张延朗就是李嗣源的答案。

张延朗不是后唐土著;而是后梁中央的租庸吏,为协调战时资源分配,被下派到郓州任粮料使。

李嗣源成功突袭后梁,兼并了郓州分公司。张延朗作为分公司一份子,自然也成了李嗣源的战利品。

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技术性官僚都是任何一个当权者不可或缺的人才助力。后唐对财税人员的渴望尤炽热,毕竟相较于河东集体睥睨时代的军事能力,其理财技能包至少较后梁差出两个代差——当然,后梁财税能力过于逆天,也是代差稍显突出的原因之一。

之前张承业在时,的确攒下丰厚家资,勉强能够支撑后唐近乎无节制的军事征伐。但张承业过世、军备物资被后梁突袭焚毁后,李存勖就只能靠着孔谦的个人能力来维系帝国财税体系的运转了。孔谦虽然不善生财,但在敛财、调配资源维度的能力绝对出类拔萃,作为战时财税官,为唐灭后梁立下殊功。

有了这个榜样在前,同样深耕租庸领域的张延朗立即就受到李嗣源的重用,先是让他给自己做粮料使——战争比拼的不就是后勤嘛。后来还安排做了一段时间的孔目官——对,就是孔谦之前在后梁干的工作。

2.李存勖绝嗣

之前,李嗣源对老领导留在洛阳皇宫的家属倍加呵护,还是很得人心的。如今,李嗣源再接再厉,计划将李存勖还在世的宗室兄弟也尽量找回来,妥善处理。为此下令,动员全国开展寻宝模式。

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为了避祸,躲藏在民间,也在这番人肉搜索中被挖了出来。有人便将二人的信息偷偷上报给安重诲。

安重诲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找来霍彦威,说出自己的想法:老板虽然掌权,但根基不稳,宜早早清除宗室诸王,彻底灭了骑墙派首鼠两端的念头。只是,老板人善,这种事情咱们干就得了,没必要让他老人家知情。

霍彦威举双手赞成,于是秘密派人于民间暗杀两人。

事情过了一个多月,李嗣源才得到确切的消息。当即严厉谴责安重诲,并为死去的两位宗室伤心很久。

之前跟刘皇后一起逃跑的李存渥,压根没有被晋阳的李彦超所接纳,不得已只好逃亡到岚谷,随后为部下所杀。

至于薛王李存礼及李存勖那些年纪尚幼的儿子,如: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都在兵乱中成了失踪人口,从此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

至此,李存勖一脉唯一的漏网之鱼就剩邕王李存美了。而他能成为漏网之鱼,与其说得益于李嗣源的法外开恩,还不如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呢——李存美因中风而半身不遂,不但自己没办法兴风作浪,别人也完全不可能推他出来搅风搅雨。

曾经扬名潞州、大战柏乡、于胡柳陂逆袭、在北境逼退契丹、沿夹河苦战、袭郓州奔大梁的李存勖一脉飘散于历史的风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诚哉斯言!

3.处斩元行钦

戊戌(十二日),元行钦被押解至洛阳。相较于如丧家之犬的四日逃亡,械送回京就从容得多,用时八日,恰好翻倍——不过,心情都是一样的绝望。

面对曾经的养子,李嗣源怒斥:我对你哪点不够好,你居然忍心杀了李从审我的好大儿?

嗯,这其实也是我十分想知道的。

元行钦自知并无生机,干脆拒绝回答,转而强硬回怼:那我问你,李存勖又对你哪点不够好呢?

确实,虽然一直提防、猜忌,但李存勖还真没在行动上辜负李嗣源。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既然道理说不通,那……就物理毁灭吧。

4.李继岌进退失据1)李嗣源西拒平蜀军

元行钦不过肘腋之疾,李继岌才是心腹大患,李嗣源必须全力以赴,绝不敢给李继岌任何机会。

李嗣源派兵西出洛阳,扼守平蜀大军回师之路:

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挡在李继岌回师帝都洛阳的咽喉要道;

任命李从珂为河中留后,钉住李继岌北归龙兴之地晋阳的必经关隘。

之所以是这两个人,主因自然在于二人是李嗣源自己人中的最强战力。可一定程度上,反复重用二人也是彼时后唐——至少也是李嗣源——人才凋零的体现,将来的反噬就极难避免了。

之所以要防住这两条路,则是因为平蜀大军想回中原,要么左转向北——那得做好直面契丹骑兵的风险;要么右转向南——想来杨吴不大可能借道。

2)李继岌失措丢小命

与李嗣源的谋定后动、步步为营不同,李继岌如惊弓之鸟,在得知老爹死讯后,第一时间就慌不迭地自兴平换了一个方向进攻。直到退至武功,还是李从袭率先回过味来,急忙阻止自己的老板:

老板,眼下你跟李嗣源成事儿的概率其实是五五开,与其怕事退却,不如勇猛精进。希望你能下定决心:急行军回师洛阳,平定李嗣源的叛乱。

当初冤杀郭崇韬时,李继岌就没有自己的主见,此刻自然也没理由突然就成熟起来。全无想法的李继岌就只又一个念头:你说的对啊!

这么一看,就算是历史再给李继岌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他还是会经不起李从袭的软磨硬泡,最终冤杀郭崇韬。

无论平行宇宙会发生什么,刚刚还向西进攻的平蜀大军在李继岌的命令下,又一次转进如风,将枪口对准了洛阳。这一刻,李继岌倒是很像自己老爹“退回洛阳后,接受枢密使的建议,重返平叛路”的样子——有用的学不到,没用的倒是上手极快。

平蜀军行至渭水,发现浮桥已经被权西都留守(A)【张篯】断掉。李继岌在政治上再幼稚,这么明显的站队信号他还是看得出来的。显然,张篯已经用实际行动,在他与李嗣源之间作出了明确而坚定的选择。

不知道在目睹这一切之时,李继岌是否回忆起不久之前,康延孝兵变,也是切断了桔柏津的浮桥。那一次,李继岌是不屑一顾且挥洒自如的;而这一次,他只能假装镇定,率军渡河东归,当天抵达渭南。

要是在甫一接到兴教门之变时,李继岌就能如此“其疾如风,侵掠如火”,铁王座花落谁家尚有一丝疑问。但李继岌在进与退之间反复横跳,最后在宦官建议下才做出回师洛阳的决心,队伍中除了李继岌本人的铁杆心腹,就已经全部对他失去信心。

想想看,他那个天下莫敌的老爹一旦失去人心,都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李继岌一个温室里长大的创二代,又有什么资格逆天改命呢——部队集结扎营时,他悲哀地发现,连所谓的心腹,如吕知柔之流,早都跑得不知所踪。

能够用来与李嗣源一较短长的筹码全都消失不见,李继岌清楚:目前的处境下,铁王座已经彻底与自己绝缘。他还想着最后挣扎一下,看看能不能保住性命,便找来李从袭问计。

事已至此,阴狠狡诈如李从袭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实话实说:干大事儿的时间窗口就开那么一小会儿,既然大势所趋、窗口关闭,老板你就得学会接受命运。至于应该如何自处?现在也只有你自己才能拿主意了。

一番话把李继岌说得当场就尿了。思前想后,确如李从袭所言,实在找不到一丝生机。于是命令仆夫李环勒死了自己——这样,至少不用遭受凌辱,还能保一个全尸。

就这种表现,哪怕老天给李继岌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他依然还会跟现实一样,缺乏自己的主见,永远只知道跟着身边那些最大的声音走。

对了,诸君应当对这个终结了李继岌的李环还有印象——当初,就是他用铁挝在背后偷袭,杀死了郭崇韬,冥冥中似乎一切均有定数。

诸君对这种当权者走投无路时,安排亲信了结自己的做法也应当还有印象——当初,朱友珪安排自己的马夫冯廷谔送自己最后一程、朱友贞安排都指挥使皇甫麟给自己一个痛快。不同的是,冯廷谔和皇甫麟送走老板之后,马上自杀,追寻其于地下;而李继岌则没有这个待遇,史料对李环的记载至此戛然而止,基本暗示了他并没有自杀。

嘚,这李继岌混得还不如朱温的两个儿子呢!

甚至,李继岌所面对的局面也远不如朱友贞、朱友珪的恶劣。

当初,二朱坐困愁城,只有生或死两个选项——而敌强我弱,所谓生的按钮,颜色根本就是灰色的嘛。

李继岌则不同,哪怕不少人已经抛弃他,但一来手下还有队伍,多少还有一战之力;二来远在关中,李嗣源再有优势,短期也不能拿他怎样。只要缓过这最为难的阶段,自己能不能利用李存勖继承人的身份,在孟知祥那里打个秋风——给人家当橡皮图章当然危险,可看看汉献帝,至少生命无忧;看看宇文邕,还能反杀权臣。就算跟绝大多数傀儡一样被权臣利用完就丢进垃圾桶,至少也算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啊——何况,能恶心到篡权的李嗣源,不就已经值回票钱了嘛。

但,李继岌完全没有挣扎,直接投子认负,实在太过懦弱了……嗯,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压根就不是李继岌想自杀,而是李从袭想要拿老板的死,做觐见李嗣源的投名状?

君不见,明宗实录便提及:李从袭一度为救下康延孝而奔走,可惜向延嗣的效率太高,抢在了李从袭的前头。如果——我是说如果——李从袭得手,他是否会怂恿李继岌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后唐大舞台有胆你就来】一文中提及的上策?

康延孝死了,所谓的上策便成了无根之木。要是不能阻止李继岌投降李嗣源,谁能保证自己曾献策的事情不会被捅到李嗣源耳朵里。到那时,天晓得自己将会面临何种结局?这个险值得冒吗?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

3)李嗣源接收平蜀军

无论主动杀了老板当礼物,还是暗地里教唆老板自杀当礼物,李从袭最终的目标都没能实现。

当任圜接手平蜀大军兵权,带着队伍抵达华州时,李嗣源心腹李沖正等在那里,见面不容分说,就干掉了身为西川行营都监的李从袭——这人污点太多,活在世上一天,就是抹黑李嗣源名声的十二个时辰。甚至,即便李沖干掉了他,还要被后世史家批评——这种人死有余辜,你应该公之于众、明正典刑才合适;怎么能私下里处决他呢?

对啊,为什么要私下里处决呢?是不是不想掩盖某些腌臜事儿?彼时,李沖不过是李嗣源刚刚任命的华州都监,属于官不大但影响大的角色。若不是拿着李嗣源的密令,他哪里有权力越过被派去慰抚平蜀大军的石敬瑭杀人?

而且,李沖干的也不止于诛杀李从袭这一件事儿,他还杀了恰好路过的同州节度使李存敬——不仅杀人,还顺手屠了人家满门。

再而且,他更是“擅逼”华州节度使史彦镕入朝,而手握一镇军政大权的史彦镕还不敢反抗,乖乖听话赶赴洛阳。

诸君觉得哪件事儿是他个人的意图?

李存敬不是李克用的亲儿子,和李嗣源一样,也是养子。然而,他的威胁不就出在养子上面了嘛——要知道,如今铁王座上面的那位,同样是李克用的养子,赵老爷摸得,我就摸不得?

至于史彦镕,无非就是服从性测试。你要是敢不听话,石敬瑭可就在华州,他会以德服人的——武德;要是去了洛阳,那就算向李嗣源低头,一切都好说。君不见,一到洛阳,史彦镕就找安重诲诉苦,安重诲则安慰两句后,又把他派回华州,随后将李沖召回——该干的事儿都干完了,还留在华州也没意思不是?

有李沖在华州“肆意妄为”扮白脸,作为此行定海神针的石敬瑭的工作就容易得多。上至任圜,下至士卒,都对能回归朝廷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完全没有外露出哪怕一点儿的不满。

至此,李嗣源之前的百般辛苦、千般算计总算有了收获——平蜀大军这个最有可能对抗自己的力量终于收为己用。

5.安重诲敲打霍彦威

为了能确保政权更迭过程中,尽量规避不可控的风险,李嗣源一直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甚至都到了不惜压抑自己欲望的程度,比如:让曾经抛弃自己的侯益官复原职;善待李存勖的皇妃;放皇宫里的美女出宫,开始新生活。

这么高的境界、格局,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自从被派到邺都平乱起,霍彦威就一直陪在李嗣源的左右,数次危急关头,都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就是这样一个眼光、能力都了不起的人,跟李嗣源比起来,还是显得那么快意恩仇、急功近利。

一入洛阳,已经可以替李嗣源当半个家的霍彦威就将温韬、段凝两人收押入狱。

要知道,这两个人名声虽然恶臭无比,但彼时的的确确处在后唐权力金字塔顶端,是绝对的绝对实力派:温韬官至太子少保、段凝则是威胜军镇节度使。

霍彦威与二人素有嫌隙,就想着借此良机公报私仇。反正他们名声不好,自己杀了,也不会有谁站出来替他们说话。

霍彦威还真就想错了!能替李嗣源当另外一半家的安重诲找上霍彦威,表达了自己的异议:

段凝、温韬的名声的确已经差到了极点,以你的实力与实力,杀他们的确跟捏死只蚂蚁没两样。

然而,我得提醒你一个事实:这两个人犯的错与造的孽,其实都发生在后梁。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果然不可;可用本朝的剑去杀前朝的官,好像也没啥道理吧!

再说,老板现在地位尴尬,首重安抚人心,而非杀人立威。如果只为你自己着想,杀了也就杀了;但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两个人,现在不能杀——起码,不能由你来杀。

果然,更明白老板心思的还是安重诲。辛丑(十五日),李嗣源释放了两人。不过,考虑到这两个人卑劣的品行与恶臭的名声,官是不能再当了——权力与部队是可以指数级放大其恶行的杠杆,断不能再交到他们手中。

6.继续人事安排1)一国之政,首重民生

此前,霍彦威曾多次推荐孔循,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重用的人才。庚子(十四日),任命其为枢密副使。没过两天,壬寅(十六日),更是连职务中的副字都取消了。

显然,孔循之前两边下注的策略至此有了天量的回报。至于霍彦威为什么会多次推荐?想来有两个原因:

孔循本人有丰富理财经验——当初在后梁做过租庸使、在后唐一度也是租庸使孔谦的副手,正是眼下李嗣源急需的人才。

两人是后梁跳槽过来的前同事,想在李嗣源一朝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抱团取暖显然是个不错的思路——起码,眼下就可以跟同样抱团的安重诲与张延朗较一日之短长。

有新人笑,就得有旧人哭。时任租庸使的孔谦成了李嗣源主政后第一个刀下亡魂——如果不算逃到晋阳的刘皇后的话——为表明自己的施政理念,李嗣源在教令中详述其“奸佞侵刻穷困军民之罪”,随后斩杀并废除其制定的“苛敛之法”。

孔谦的一生绝对是过山车的一生,原本不过普普通通的后梁中下层官员,好不容易靠着不顾百姓死活,给李存勖筹备到足够的粮饷而成为后唐财税一把手,却因为靠山山倒而成了李嗣源新政的祭品。

说起来,就算是最严厉的孔黑也得承认,在李存勖消灭后梁的战争中,孔谦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怎么李嗣源一上位,不先杀名声更加不好的温韬、段凝,反而将孔谦放进了菜单?

因为彼时的后唐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如果不能抓紧时间搞经济,就算杀一百个段凝、温韬,帝国子民也活不下去。

既然要搞经济,不是应该先重用孔谦,然后再根据其表现决定是杀是放吗?毕竟他之前能服务好李存勖的四处征伐,难道现在就搞不掂李嗣源的重振经济?

现实是冷漠的、答案是残酷的,孔谦的长板——敛财、调配资源——足够长,所以能在极度重视血统的李存勖手下,从没有背景的nobody成长为帝国第一财税官;但他的短板——生财、安抚民生——又太短,别说撑不起李嗣源的新政,就连帮李存勖熬过寒冬都做不到。

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违背初衷,李存勖重启李嗣源】一文中提到,李存勖时代,后唐是一个典型帝国军事主义国家,如果不能持续扩张,就会如搁浅的巨鲸,不用敌人动手,自己就会被体重压死。

李存勖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但一来沙陀胡人以战养战的路径依赖,让他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来沉迷于享乐的当代战神,其实已经丧斗志,压根就没有推动变革以解决问题的意志;李嗣源同样看到了这个关键点,甫一上位,就将目光集中到促进民生、重振经济之上。这也就是他接连火线提拔张延朗、孔循这样有财税方面履历的人,甚至不惜给予枢密副使大位的原因。

啥,你说此前李存勖搞不掂的事情,如今李嗣源也难有作为?一般而言,的确如此——如果连如日中天的李存勖都推不动改革,名气、实力都差了一筹的李嗣源更没有办法推得动。

但,彼时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般”,而是乱世中的乱世。原有的权力格局因为兵乱而彻底打散,连李继岌领导的、最具实力的平蜀大军都完全没有向李嗣源展现出一丝敌对,可见世人的诉求完全是生而为人的最低要求:能苟活着就行。至于其他?还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强大的李存勖,面对的是同样强大的军事贵族同盟,压根没有精力去搞活经济;相较于李存勖弱势的李嗣源,面对的是希望赶紧结束乱局、完全没有抵抗意志的一盘散沙。

所以,李嗣源实施新政的压力压根不来自与外部,而是完全取决于内部,比如:目标是否正确、路线是否妥帖、人才是否契合。

选好了人才,李嗣源还要再扶上马送一程——他改革了帝国的财税体制。

废除租庸使及内勾司,跟不能与时俱进的旧体制一刀两断。

恢复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并指定一位宰相直接管理,做到全国一盘棋。

2)安抚将士,取消监军制

将促经济、保民生的事情安排下去,李嗣源的第二刀砍向了军事。与高高在上的李存勖相比,李嗣源无疑更加了解将士们的想法与心声,所以他取消了不得人心的宦官监军制度——“罢诸道监军使……命诸道尽杀之”。

罢黜监军还好理解,但,为什么会严厉到这种地步?解除士卒对监军制的不满,自然是可以摆到台面上的理由;而整个兵变过程中,监军们即便有心,也完全无力制衡节度使的现实,恐怕才是更加重要的决策依据。

李嗣源甫一出手,就盯住军、政两方面的帝国积弊,施以极具针对性的治理。既然帝国走上正轨,诸将又怎么会有造反的动机呢?

3)看破世事,张居翰退隐

对了,宦官固然是李存勖倒台的病根之一,但其中就没有一个贤良之辈?至少,当初改一字而救千余前蜀降人的张居翰,总得算得上宦官中的贤良吧!

的确,张居翰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死太监。最早,他是唐昭宗的人,工作卓有成效,“超授内常侍,出监幽州军事”。

对,第一份地方工便是监军。

后来在诛杀宦官潮中,他被刘仁恭保护下来——一如李克用保护张承业之故事。等朱温攻打刘仁恭,他被派去李克用搬救兵。又因为工作能力强,而被李克用留为己用——派给大将李嗣昭当监军。

潞州之战,李嗣昭、张居翰于城中被困经年。残酷的战争使两人结出深厚的友谊,以至于身为昭义节度使的李嗣昭每次出征,都安排张居翰带着他自己的三千燕军守卫军镇——已经是可以放心将后背交给对方的生死之交。

嗯,他最后一份地方工作还是监军。直到郭崇韬为了打压李绍宏,提拔资历尚浅的张居翰进入朝廷担任枢密使为止。

这份履历足够有说服力。只要张居翰想,李嗣源就会在自己的班子里给他留一个位置——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枢密使这样的关键岗位怕是轮不到张居翰了。

然而,张居翰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呈,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想告老还乡,回长安颐养天年。细想一下,也能理解,毕竟大势所趋,如果非要逆流而行,天晓得将来会有何种反弹?还不如退隐了事。

接到辞呈,李嗣源也长出了一口气。这样的前朝大佬,用,难免掣肘;不用,又会被人诟病无容人之量。如今张居翰本人提出来,就不用自己扮白脸了,当即批准。同时,为了彰显对张居翰的优礼,任命其子张延贵“为西京职事,以供侍养”。

天成三年,七十一岁的张居翰卒于长安。旧五代史载:

(张)居翰性和而静,谙悉旧事。在潞州累年,每春课人育蔬种树,敦本惠农,有仁者之心焉。

7.国号之辩

至此,后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李嗣源再也找不出足够份量的竞争者。有司旧事重提:咱们还是再聊一下新皇即位的事儿吧。

这一次,李嗣源不再说什么“不是我、我没想、别瞎说“的场面话,而是提出一个灵魂之问”咱们用什么国号合适?“跳过回答是否即位的尴尬,直接快进到第二步。就算不能当皇帝,做一个发言人还是信手拈来的。

面对老板的转变,百官惊喜交加。喜的是再也用不着演戏了;惊的是事发突然,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霍彦威、孔循反应快,表示:“唐运已尽,宜自建国号”。

原本对这事儿无所谓的后唐诸将登时从懵懵懂懂中如梦方醒,赶紧反对:咱们姓什么?是盛唐赐予的李姓;咱们是靠什么聚拢人心?是继承自唐哀帝的衣钵;咱们如何得以建国?因为天下相信咱们能为唐复仇。那……是谁不想我们续用唐的国号?还不是那些曾在后梁打过工的贰臣!

霍彦威、孔循之辈,固然在兵变之中立有勋功,但李嗣源更加清楚:自己的基本盘依旧是原来的河东旧部。一旦采纳了前者的提议,后者排名靠前的工号可就保不住了。

李嗣源当即从善如流。如此,名声上,的确有些吃亏——建国可以称祖的荣誉落不到自己头上了;但实打实的好处终归属于自己——有了河东旧部的力挺,帝国之内再无抗手。

你瞧,后唐都建国了,梁晋争霸居然还打了一回加时赛——只是,场上的选手已经不再是常规时间的那些人了。

不过四年光景,世间已是沧海桑田。悲夫!

8.敲黑板,划重点

自卷入兵变起,至即位称帝止,李嗣源有数次机会可以选择激进的策略加快上位步伐;但每一次,他都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绝不轻易冒进,予对手任何可乘之机;宁可牺牲速度,也要保证更高的成功率。

现实用丰厚的收益奖励了采取步步为营策略的李嗣源,让他以一个极为顺畅甚至轻易的过程,登上了后唐第二位皇帝的铁王座,开启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历史篇章。

想提高成功率?那就可能要牺牲速度、步步为营。

(A)张篯

西京留守张筠的弟弟。

由于他的工作岗位地处蜀地与洛阳的必经之路,很是在平蜀一役中得到不少好处。只不过,这些好处不是从他英勇作战或者支援前线得来的。

先是,王宗衍一行人押解进京,结果邺都之乱爆发,李存勖担心前蜀宗室成为新的乱源,不惜毁诺,派向延嗣斩草除根。向延嗣效率拔群,在李嗣源还没上位前,就杀掉了王宗衍。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老板已经成为过去时,保命要紧,赶紧逃匿不知所终。而王宗衍随身的资财就成了张篯的囊中物。

而在切断渭水浮桥一事上,表明自己站队李嗣源之余,也为张篯扣下李继岌军中那些前蜀战利品提供便利。

两笔意外横财立即造就了一位富可敌国的暴发户。只是,张篯极为吝啬,连去西蕃贩马,都不愿意按照市场价公平买卖,结果买回来的马匹质量不达标——一分钱一分货,古人诚不我欺啊。

这可是朝廷的生意,有司自然要追责,张篯没有足够大的现金流,不得不上表请求变买故京田业。不久后,因愤惋成疾而卒——五代的葛朗台啊!

二.学以致用1.现实困境

相信诸君一定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执行复杂项目时,为确保每个阶段都得到充分的控制和优化,避免风险和损失而头疼不已。

创业初期,资源有限,市场不确定性高,苦恼于如何找到验证商业模式或产品可行性的方法。

初涉股市,本金有限,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怎样才能躲避重大损失、抓住难得机会。

2.小小疑问

经历过以上困境的诸君一定想问:【面对机遇,手中筹码有限时,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3.历史沉淀

残唐五代用这段毋庸置疑的史实,沉淀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好可以回答这个疑问。

这个宝贵的非遗就是:【谨小慎微、步步为营,以速度换成功率】。

后人应该能够学以致用……吧?

懂得许多道理,能过好这一生吗?

三.平行宇宙

好奇心爆棚的诸君可能会有疑问:要是不按刚刚总结的干货去处理,会发生什么? 并不需要去平行宇宙寻觅,现实中就有人重蹈覆辙!

1.重蹈覆辙 | 照方抓药

杨广于民怨沸腾之际,不肯苦修内功,反而内修大运河、外征高句丽。结果呢?当初他送给陈后主的那个”炀“的谥号成了回旋镖,将自己牢牢钉在历史上最著名炀帝的耻辱柱上。

苏联解体后,不愿意步步为营地慢慢赢,贸然选择休克疗法,结果成了美国镰刀下的最为翠绿、茁壮的韭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东南亚国家在没有健全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过快开放金融市场吸引外资,结果在1997年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重要事情说三遍

面对机遇,如果手中筹码有限,需要步步为营。

四.One more thing

前面提到,一方诸侯在走投无路之际,自杀这个原本不在备选清单上的选项,就转进如风,变成了并非不可接受的答案。

但,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自己动手,反而一定要假手于人呢?之所以选择让别人下手,是因为自杀难度大,不是随便那个人都能下得去手的——尤其那些养尊处优的创二代,连血都没怎么见识过,哪里能对自己狠下心来?此时,能有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代劳,自然是极好的。

人性都是相通的,面对剖腹的惨烈,日本武士也需要有人送自己最后一程。在讲究工匠精神的岛国,这种状况甚至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即:介错。

我实在搞不懂自杀这种事儿居然还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仪,进而升级成独具特色的奇葩文化,但……的确大受震撼。

五.附录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人事任命|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743943769443334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应对风险,优选杠铃策略 - 李存勖平叛,有始无终|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0595033281331722/?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log_from=0d273679c3cfc_1727014596719)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后唐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5643565344195106/?log_from=3898e5a5b7868_172701468405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违背初衷,李存勖重启李嗣源|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8559119717679626/)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大卫的平行宇宙

简介:在平行宇宙中,口齿笨拙的可以激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