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庶:陈赓之子,解放军少将,97年担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

峻辉聊过去 2024-09-04 14:28:44

“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八一军徽映着自豪的笑容,威武文明之师,祖国钢铁长城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而是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军歌。

1996年1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一条极其重要的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建完成,并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准时进驻香港。

也就是在7月1日,这个不眠之夜,开国大将陈赓之子陈知庶过的相当劳累,同时也伴随着无比的激动。

作为驻港部队副司令员,陈知庶没有合上眼睛,一直奋斗在进驻的一线,指挥战士做好交接工作。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少年丧父的陈知庶

1954年的1月,北京的天气格外的寒冷,凌厉的北风穿过西伯利亚大森林,一路南下,吹到了北京的军区大院。一座寻常的四合院,屋顶的烟囱冒出了一股浓浓的白烟,这就是陈赓大将的居所。

前不久,陈赓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然而,婴儿不绝于耳的啼哭声,并没有唤回远在朝鲜半岛的父亲。彼时的陈赓,领兵在外,正在和美军进行谈判。家中只有母亲一人,和两个哥哥。

当陈赓从电话里听到妻子傅涯传来的喜讯,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想必大家都知道,陈赓是一个非常爱笑、风趣幽默的将军。

可陈赓到了朝鲜,见识到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他笑不出来了。望着战场上倒下的一排排志愿军战士,陈赓的心里更不是滋味,偶尔还独自一人抹眼泪。

不过妻子产下的婴儿,还是稍稍缓解了陈赓内心的忧愁,毕竟一个个婴儿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在朝鲜作战为的不就是下一代能有个安定的未来吗?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就好多了。于是他对妻子说:“你可要保重好身体,好好照顾孩子。”

电话另一头,妻子问陈赓:“陈赓,你得给咱孩子起个名字啊?”陈赓大声说道:“这个简单,我早就想好了,就按照我们老陈家的‘知’字辈,叫他陈知庶吧。”傅涯“嗯”了一声,随即陈赓就撂下了电话。

不久,陈赓就返回了国内,见到了儿子陈知庶,和儿子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为了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陈赓远到哈尔滨,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作为“哈军工”的创始人,陈赓大将的教育思想确立了“哈军工”的办学方向,即“两老办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锚定前沿抓尖端。

那段时间,陈赓异常忙碌,故而小时候的陈知庶很少见到父亲。了解父亲的方式,大多也是从大哥陈知建、母亲傅涯那里听到的。

父亲陈赓

“老司号员,老通信员,老饲养员,老警卫员,老侦查员——五大员,那都是我父亲的宝贝,个个身怀绝技。”这是陈知庶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关父亲陈赓的故事。

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已经是解放军少将的陈知庶对记者说:“我父亲他有个老号长,我很熟悉,是个老红军,没什么文化,但背号谱特别厉害,全兵团的号谱他都能背下来,甚至可以用号音将行军中的某团某营叫过来,起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1950年,陈赓带着部队打到昆明,部队要裁员,要老号长退伍,通信科科长做不通工作。

老号长明确地对科长说:“要让我退伍,必须要司令来说,不然我谁的账都不卖。”陈赓一听就明白了,就将五大员召集在一起,自掏腰包,请他们饱餐一顿,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们也就顺利转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采访中陈知庶一边说,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还补充了一句:“受父亲的影响,我对司号员也特别有感情,现在的手机铃声也都是吹号声。”

有一天,陈知庶还从大哥陈知非的口中得知了父亲创办“哈军工”的艰辛历程。办学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力量,陈赓鬼点子多,先走遍了各大学,和知名教授秉烛夜谈,随后列出了一份“猎物”名单。

遇上大学不愿意放的,陈赓就拿着名单去找周总理。只是周总理日理万机,不容易见到,陈赓就耍起了“无赖”。一大早,就到总理家里去“堵”。

某日早晨,陈赓来到西花厅。这天,周总理本来是要见民主人士,客厅坐满了人,陈赓就悄摸摸等在门外。

恰好看到周总理出去上厕所,陈赓就迅速跟进了卫生间。周总理见昔日的大弟子匆匆忙忙走了进来,问了句:“陈赓,你怎么到这了?”

陈赓轻笑一声,说:“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你批一下!不然我这个院长就要成光杆司令了,那就打不赢仗了。”总理没法,知道他的难处,也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赓续红色血脉

由于长时间的宵衣旰食,陈赓在陈知庶七岁时就不幸去世了。长到十五岁,陈知庶这半个孤儿遇到了运动最顶峰的时代。

按照六七十年代的规定,学校停业停课,陈知庶无法上大学。于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陈知庶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加入了解放军。

初入军营,陈知庶被分配到了重喷火排。临行前,母亲傅涯告诉他,要隐姓埋名,不搞特殊,不给父亲丢人。还很稚嫩的陈知庶点了点头,随即就整日刻苦训练,磨练筋骨。重喷火排,顾名思义,就是拿着喷火器,对敌作战。每一套喷火设备重达四五十斤,对一个半大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连天的训练,让陈知庶的手、肩膀都磨出了大大的圆形水泡。不过陈知庶没有哭过一次,母亲来驻地看望他时,战友们才知道原来朝夕相处的陈知庶是陈赓的儿子。

军营生活中,陈知庶经常摆弄一台老旧的照相机,这是父亲陈赓的遗物,也是陈知庶和父亲在冥冥中交流的渠道。很小的时候,陈知庶就跟着父亲,学习照相技术。

陈知庶乐滋滋地说:“那台机器,虽然老,但没什么磨损,拧卷的机构是一个铁疙瘩。有时劲道不对,就会拉断胶卷。”

后来从战士升为团作训参谋,陈知庶就用自己的薪水,购买了一台海鸥205,120底片的照相机。业余时间,陈知庶自己洗胶卷,自己放大,放大器还是一位战友送的。

在和记者马鸿杰的交谈中,陈知庶热情介绍了自己使用过的相讥类型。先是旧的徕卡,海鸥206,直到用上了佳能A1。

香港回归前,陈知庶作为驻港部队筹备小组的成员,多次使用这台佳能A1,和英军交往。

1997年,身为总参某部副处长的陈知庶接到一个重大使命。军委任命他为驻港部队副司令员,兼军事办公室主任,处理同英军的交涉事宜。

解放军驻港部队中环军营也许是世界上地价最贵的军营——置身于香港中环,面朝维多利亚港,和中银大厦、汇丰银行,还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为邻。只有墙头向外弯曲的尖利铁钩,和地面上醒目的黄色禁区线将军营与周边环境分割开来。

交割过程中,并未出现太多的波澜,主要是让驻港部队如何融入香港社会,既稳定局势,承担任务,又不让香港民众反感,这是一个大问题。驻港部队进港前,香港媒体曾做过调查,让市民选出驻港解放军的总部位置,结果80%以上的人认为应当设在“新界”。

当时,驻港英军总部就在中环,“新界”处于香港的边缘地带,这说明了当时香港市民普遍不信任解放军这个具有相同肤色的陌生人。

为此,陈知庶和司令员商讨后,制定了若干规则。比如设立了驻港部队法律出,下设新闻发言办公室(这是全军军级单位独有的部门),充当和香港外界沟通的机构。

又比如,在内地部队的军营门口,双黄线是营区警戒线。一旦有人不听劝告,未经许可,侵入警戒线,哨兵就可以动武将其驱逐。可陈知庶想到这样不妥,出于拉近和香港人民的距离,迎合香港民众的习惯,便取消了双黄线。

最后,驻港部队军营的每个清晨,既没有起床号,也没有哨声,除了值班干部发出的指挥口令,部队几乎不喊口号,以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同时,为了减少飞行噪音对市民的干扰,陈知庶还让驻港空军部队训练时的飞行高度提高了150米。

圆满完成了任务,陈知庶就于2004年履新,掉头西行,调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离开香港前,陈知庶自费购买了一台康泰克斯G2。香槟色的外观,16毫米的超广角,原装德国镜头,堪称是照相机的一代神机。

陈知庶用这台照相机,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工作照片,成了后人第一手的学习资料。

结语:

2014年,陈知庶因年龄原因,卸任了甘肃省军区司令一职。很快,他就光荣退役,卸甲归田。

脱去军装的陈知庶并未消磨旧日时光,又开拓了另一片新的天地,黄埔军校学生会会长任职。

2023年,陈知庶受林上元会长委托,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十六届主题名为“发黄埔优势,促进祖国统一”的会议。会上,陈知庶作了致辞,继续尽自己的力量,为统一事业做贡献。

参考资料

《陈知庶:热爱国土的另一种方式》 名人地理 格罗

《大隐于市的驻港部队》 党政论坛 刘志毅

3 阅读:160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