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亿商业大佬的求生欲有多强?被造谣跑路后,亲自发文辟谣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4-02-08 10:36:34

亿万富豪的求生欲有多强,从一篇微博就能看出来。

2022年7月,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出国进行公务考察,由于在国外停留时间超过两个月,再加上复星同一时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频繁减持,坊间盛传郭广昌这是试图效仿贾跃亭,一跑了之。

这条流言最后疯传到什么程度?

根据彭博社的在此期间的报道显示:就连国内的监管单位都被舆情惊动,发文要求各金融机构紧急梳理与复星集团的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风险。

整个跑路事件,最终以郭广昌的一篇微博收尾,2022年9月13日,郭广昌发文表示:自己已经回到上海,中国永远是复星最重要的根据地,即使身处海外,自己都始终心系国内。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简单的舆情公关事件,但背后却暗潮汹涌。

复星集团作为国内头部民营资本,巅峰时期,旗下控股公司达100多家,其中有35家为上市公司,总市值8000多亿。

这样一家资本巨头被风言风语搅动,本身就不是一件寻常事了,它的背后其实还暗藏着一场滔天巨浪,而复星系是国内少有的,能挺过这场大浪的资本系族。

01

复星郭广昌,是中国资本局中,是少有的农村出身的商业人物。

他出生于浙江东阳的农民家庭,父亲在一次爆破工作中受伤致残,从此不能干活,郭家的经济,可以说是非常拮据。

高考,是这个农村小伙逆天改命的关键。

1987年,郭广昌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他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了一名校团委老师。

从农村穷小子到复旦的团委老师,身份的转变,让郭广昌拥有了参与时代浪潮的机会。

1992年长者南巡讲话以后,郭广昌随大流一起辞职下海,第三年,他就赚到了1个亿。

这钱是怎么赚来的?

郭广昌下海创业做的第一家公司,是当时比较少见的信息咨询公司,通过为元祖、太阳神、乐凯胶卷等企业提供市场调查报告,郭广昌创业的头两年里,赚了100万。

而剩下9900万,基本都是在第三年赚到的。

这一年,复星集团的另外几位创始人:王群斌、范伟、谈剑加入了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谈剑,这是郭广昌后来的妻子,同时她也是中国遗传学第一人谈家桢院士的孙女。

1993年,主营咨询业务的复星集团突然转型生物制药,仅仅半年后,公司便推出了首款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看过《繁花》的朋友,应该知道主角阿宝曾意外感染肝炎,这段剧情的背景,其实就是1988年在上海爆发的甲肝疫情:短短三个月内,有近30万人感染。

这场风波后,上海医疗机构一直在寻找能够对肝炎进行快速诊断的产品,而复星,是彼时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相关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

郭广昌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当然他没有说这个机遇,具体是诊断试剂还是他妻子。

背靠这款产品,复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赚到了1亿元,1998年,它又成为了当年唯一一家获准上市的民营企业,一举募资3.5亿元。

这笔雄厚的启动资金,也成为了复星日后腾飞的关键。

02

千禧年以后,大量的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陷入了巨额亏损的经营困局,尽管许多企业负债累累,但他们本身所拥有的资产,比如厂房、地皮、技术人员等资源,在市场上还是非常吃香的。

因此,接盘国有企业并进行债务重组,是当时市场的主流,但这种操作最大的门槛就是资金。

郭广昌的筹划,至少从1995年就已经开始了。

在通过乙肝诊断试剂揽金1亿元之后,他立马成立了复地集团进军房地产业务,后者在2004年于港股上市,一举为郭广昌融来了14.99亿港元。

依靠着左手医疗右手地产提供的充沛现金流,郭广昌举起了扩张大旗。

2002年,复星受让豫园商城当时第一大股东豫园集团所持部分股份,开始涉足商业零售业;

2003年,复星与中国医药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国药控股

超过20多家改制中的国企在2000-2007年间被郭广昌收入囊中。

他的每次并购操作都精准的踩在了行业的低谷时期,比如在买招金矿业时,金价还在400元,一年后就涨到了600,并购海翔药业的成本3000万,最终带来的回报却接近4个亿。

郭广昌的扩张路径其实并不新鲜,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低点介入、整合扩张,然后通过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务再融资、最后上市套现。

这套路径最难的点在于标的选择,跟选股一样,选错了那就彻底赔进去了,因为每次都能够踩在低价并购,郭广昌在那段时间被业内戏称为:中国版巴菲特。

随着投资版图的不断壮大,复星集团旗下的产业也越来越多,除了医药和地产外,又相继拓展出了钢铁、零售、保险等多个领域。

2007年7月16日,郭广昌将旗下所有产业一同打包进了复星国际,并在香港实现了整体上市。

此举让复星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了111亿港元的资金,郭广昌在当年也以110亿的身家登录胡润百富邦。

至此,复星系正式亮相中国。

03

2008年以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郭广昌将自己捡漏的范围拓展到了国际。

此后十年,复星累计在海外并购了超过47个项目,总计投入资金达300亿美元之巨。

根据界面新闻统计,截止2018年,复星旗下所有资产的总市值约为8517亿人民币,在国内资本系族中,已属超巨之列,排在它前面的民营资本巨头,只有明天、安邦和海航三家。

其中的安邦与海航,都和复星一起,在2017年因大幅收购海外资产而被监管点名进行风险摸排,前两者的风险因此暴露并最终走向败局。

而复星之所以能够坚挺到今天的原因,在于他的资金并不是通过挪用险资或者骗取贷款筹集来的,复星扩张的资金来源,除了依靠上市筹资的途径以外,大部分是借助外部融资渠道,比如公司债或者私募等。

以复星国际2018年财报来看,公司主要的负债来源为已发行的债务工具,银行贷款仅为33.41亿元。

这也是为什么,在监管点名后,复星2019年仍然敢在国外买买的原因,简单点说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郭广昌的投资眼光也确实不错,大手笔的收购并没有拖累集团财报,复星国际在2019年甚至还取得了30%的增长,全年营收1429亿,利润148亿。

不过,再好的布局也顶不住黑天鹅,复星国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板块:快乐、健康、富足和智造,分别对应着消费、医药、金融及工业领域,其中的大头主要来源于代表着消费产业的快乐,根据2021年财报显示,其占比达41.2%。

这部分产业,在2020年后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骤降的营收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复星集团的偿债顾虑,2022年8月,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发布公告表示:

截止2021年末,复星资产规模8063.72亿,负债6031亿,由于公司层面流动性较弱,且面临较大偿债压力,决定将其评级下调至B1级,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复星的债务危机,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而一份内部通知在此期间的不胫而走,则直接引爆了市场情绪,让复星集团的信贷挤兑风险飙涨。

为了应对债务危机,郭广昌开始抛售资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9年底到2023年三季度,复星系披露出售资产超过24项,交易规模超过666亿元。

比较有趣的是,复星此次抛售中,有不少资产是被国资并购的,比如其持有超过20多年的南钢集团,就是被中信以130亿元收入囊中的。

从20年前的依靠国企改制起家,到20年后抛售资产被国企接盘,资本有时候就像一个圈,无论往哪个方向,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我是爱讲商业的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23
科技咨云不计算

科技咨云不计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