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皇帝的女人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可以拥有很多媳妇儿,而皇帝担心有男人进入宫廷给自己戴一顶绿皇冠,因此古代宫廷的规矩就是给男人做阉割手术用太监来服务宫廷。
但是看过古装剧的人都知道,宫廷里除了太监之外还有侍卫,既然太监都已经受了“一刀切”的待遇,那么为何同样在宫廷服务的侍卫却不需要被“一刀切”,反而还能继续当真男人?难道皇帝就不怕妃嫔与侍卫私通,让自己戴上绿皇冠?下面就来说说为何侍卫不用像太监那样被“一刀切”。
其实古代的皇宫非常大,中国传统房屋建筑都讲究坐北朝南,因此皇宫也分为南北两面,即北面是休息生活的地方,称之为后寝或内廷,南面是工作处理政务的地方,称之为前朝或外朝。
后寝和前朝虽然都是在同一处皇宫,但是它们的功能作用可不相同,就以距离我们现代人最近的明清两朝来举例子,两朝的皇宫就是现今的故宫,看故宫布局就能看出来。
故宫是以乾清门为划分,乾清门以北是皇帝休息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内廷,乾清门以南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朝臣的地方,属于工作区域,也就是外朝。
在乾清门以南像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三大殿外加文化殿、武英殿、军机处、内务府、南三所(皇子的生活区域)等机构,这都属于是前朝也叫外朝,属于是皇帝平时工作处理政务的地方。
乾清门以北像慈宁宫、坤宁宫、延禧宫、翊坤宫、储秀宫、景仁宫、永和宫等等宫殿,这些都是太后、太妃、皇后、妃嫔等宫廷女眷居住的地方,这都属于是后寝也叫内廷,属于是宫廷女眷生活地方。
可以说把故宫比喻成一座普通人家的房子,乾清门以南就相当于普通人家的客厅和书房,用来接待客人和工作学习的地方,乾清门以北就相当于是主卧室,相信谁家来客人也不会没事让人家去主卧室坐着吧,大多都是在客厅闲谈,古代皇帝居住的皇宫也是如此。
而且明清两朝是禁止后宫干政,所以一般情况下在乾清门以南的外朝区域是看不到太后、皇后以及后宫妃嫔这些女眷的。
宫廷女眷不能出现在乾清门以南的区域,而宫廷侍卫、朝臣、御医、御厨等这些不需要阉割的真男人也不能进入乾清门以北的区域,所以他们根本接触不到宫廷女眷,那也就不需要阉割他们了。
当然,其他朝代皇帝是怎样生活工作的,毕竟时代久远,史料记载也不是清楚,但是明清两朝距离我们现代人最近的两个朝代,可都是有清清楚楚的记载。
当初紫禁城的设计者已经为宫廷的房屋布局进行了功能划分设置,乾清宫就是皇帝的起居寝宫,太和殿也就是金銮殿就是皇帝平日接见朝臣和工作以及举行一些诸如登基仪式这类的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
但是要知道看图可以看出来,皇帝如果从居住的乾清宫到太和殿需要走很远,明清两朝的皇帝怕麻烦,很少每天走这么远去太和殿办公,于是他们就把办公地点选在了乾清宫内,接见朝臣也基本在乾清宫接见。
所以明清时期皇帝的办公居所大多在乾清门和乾清宫之内,三大殿基本都是长时间被闲置的,只有在非常重大的国家庆典时才会使用。
具体说来就是皇帝每天早起起来后,就准备开始在乾清门外听政,称之为御门听政,也就是古代常说的早朝。当然,这个御门听政的规矩主要是清朝入关之后才有的,明朝皇帝除了前期的皇帝和明末帝朱由检之外,明朝中期之后的皇帝几乎不上早朝,也就没有这个规矩。
清朝的皇帝每天在乾清门听政完毕后,日常就在乾清宫中的东、西暖阁处理政务,但是自清世宗雍正皇帝之后,雍正将寝宫搬到了乾清宫西面的偏殿养心殿,此后养心殿也成了皇帝的寝宫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由于整个乾清宫和养心殿都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区域,因此清朝时期的侍卫大多在乾清宫和养心殿看守,有官员要觐见皇帝时,会由侍卫引领他们到乾清宫或者养心殿觐见皇帝,觐见结束后,再由侍卫把他们领出去。
而宫廷规矩是太监可以在内外廷自由出入,侍卫则只能出入在外廷,由于乾清宫属于内廷了,因为皇帝不想到外廷办公的缘故,所以侍卫才得以进入乾清门内,因此侍卫在乾清宫内的活动范围会由严格的管制。
按照清朝的规矩是侍卫只有在白天时才能在乾清宫内活动,而且其活动范围止于隆福、景和、日经、月华四门。
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清朝的侍卫活动区域基本就集中在乾清宫范围内,由于交泰殿就属于通往皇后居所坤宁宫范围了,属于是女眷区域,侍卫是一律不能进入的。
到了晚上时,太监会从乾清宫内关闭宫门,所有的乾清宫侍卫全都要退出,乾清宫侍卫在晚上时,只在乾清门外值守,内廷的安保措施就由太监接手了。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晚上要安排太监护卫内廷,当然是皇帝怕被戴绿帽子了,毕竟侍卫可是真男人,晚上留侍卫在内廷,那不是制造宫廷丑闻和奸情呢嘛。
明清时期都有武太监,宫廷会挑选太监中身材高大有力者,平时会由专人培训他们武技,用他们来宿卫内廷,这些武太监既有保护内廷、护卫皇帝和后妃的职责,也有负责监督宫女与侍卫私通的职责,所以像电视剧里面演的宫女经常与侍卫打照面的剧情根本在历史上就不可能出现。
在夜晚时,紫禁城的外廷会戒备极严,相对来说内廷就松一点,毕竟都是由武太监负责护卫,比不了专业的护卫,所以乾清宫到晚上以后,乾清门就会紧闭,无论如何都不会打开乾清门,即便有紧急要事非进不可,也是由武太监在内廷放下吊篮,从院墙上把人吊上来。
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晚上想去行刺皇帝,难度是非常大的,除非能避开外廷的侍卫巡查,然后还得能飞檐走壁进入内廷。
所以侍卫在晚上是不能进入内廷,可以说侍卫和宫廷女眷接触的机会非常非常少,那么没有太多的交集,自然就不需要像太监那样被阉割了,要知道太监就是因为和宫廷女眷接触机会比较多,因此才会被阉割的。
而且在历朝历代侍卫的身份地位都要远比太监高多了,别看侍卫、太监、御厨、御医等等这些人都是为宫廷服务的,但是这些人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侍卫。
还拿清朝来说,清朝的侍卫可不是普通的士兵,清朝的侍卫都是有官级的官,清朝最低级的侍卫是蓝翎侍卫,官级都是正六品,比知县品级还高,次低级的三等侍卫官级是正五品,快赶上知府了,再高一级的二等侍卫官级是正四品,已经和省里的道员级别一样了,最高级的一等侍卫官级是正三品,已经和地方的按察使级别一样了。
清朝的规矩是不论哪一等侍卫,任期结束后都会外放为武官,侍卫外放之后,官级都会比之前提一级,所以这些清朝的侍卫们外放出去,都是地方的高级武官。像高级的一等侍卫和二等侍卫外放出去,有很多都能混到一省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提督级别。
而且清朝的侍卫如果不愿当武官还可以转为同品级的文官,在清朝有很多侍卫最后都是出将入相,比如清朝历史上有名的索额图、隆科多、傅恒、和珅等人都是侍卫出身,最后位极人臣。
清朝的宫廷侍卫大多是由满洲贵族子弟充任,而自清圣祖康熙之后,宫廷会从每届武科举中选拔二三十人充为宫廷侍卫,武状元会授予一等侍卫,榜眼和探花会授予二等侍卫,二甲选十人为三等侍卫,三甲选十人为蓝翎侍卫,也就是汉人参加武科举也能充当侍卫。
像乾隆的小舅子傅恒,最初就是蓝翎侍卫,后来一路晋升为一等侍卫,又在一等侍卫上获得乾隆提拔,先后被任命为巡抚、总督、尚书、协办大学士、首席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在乾隆时期是出将入相,统兵在外能帮乾隆平定天下,理政在内能帮乾隆分担政务。
还有乾隆时期的马瑔,本来马瑔考中武探花被授予二等侍卫,后来被外放为福建抚标右营游击,他却因与同事打架被罢官。后来他又改名为马全再次参加武科举,这次又考中了武科举的状元,在殿前面试时被乾隆认了出来,乾隆没有追究他的过往,钦点他为武状元,并授予他一等侍卫之职。
马全的侍卫任期满了之后,被外放为甘肃提督和四川提督等职,最后马全在四川提督任上参与平定金川叛乱,战死沙场,乾隆还赐予他家族世袭骑都尉和云骑尉世职。
从这些能看出来尤其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侍卫,那都是镀金的地方,人家将来出去必定是手握大权的富贵之人,相比之下太监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不是走投无路,谁会去当太监,就出身而言就比侍卫要差远了。
所以侍卫身份地位非常高,虽然太监与侍卫都是宫里人,但二者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而侍卫属于是皇帝心腹,是要被皇帝笼络的,太监则是奴才,是要被皇帝施威的。再加之侍卫与后宫女眷几乎没有交集,因此侍卫是可以不用像太监那样遭到“一刀切”。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