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步步惊心》中都曾演绎过康熙晚年收到死鹰的事情,其实这件事并非电视剧中演绎的剧情,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这件事的历史上真相至今成谜。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时,皇八子胤禩为康熙进献了两只优良的海东青,结果康熙看到这两只海东青时,它们都已经奄奄一息要死了,这让康熙十分恼火,康熙认为这是胤禩在诅咒自己年老将死,于是康熙对外宣布与胤禩断绝父子关系,从此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这件事史称“海东青事件”或者“毙鹰事件”。
关于这件事发生的详细过程史书中记载十分模糊,只是康熙对外说出狠话,要与胤禩断绝父子关系,从这件事之后胤禩彻底失去竞争皇位的资格。因此后世大多猜测这件事可能是胤禩的竞争对手构陷,甚至有人猜测是后来对胤禩极为残酷的雍正皇帝所为。
下面结合史料来推测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晚年“毙鹰事件”的真相,或许大家都猜错了,幕后黑手出人意料。
毙鹰事件之前康熙对胤禩就已经带有很大偏见胤禩生母是康熙的良妃卫氏,由于卫氏家族出身辛者库贱籍,因此胤禩母子最初并不受康熙的重视。但是,逐渐长大的胤禩表现出勤奋好学,待人斯文有礼,还很有风度的形象,因此这让他一度很受康熙的喜爱。
在朝野上下胤禩很有人望,很多朝臣都对他十分信服,诸皇子中也有很多人与他关系十分亲密,比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他们都十分拥护胤禩以他马首是瞻,也就组成了“八爷党”。
即便是一些没与胤禩组成党羽的年长皇子,也都对胤禩很有好感,比如皇长子胤禔、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这些皇子也都对胤禩颇有好感,就连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也与胤禩关系很亲密,两人大婚之后分府治事,府邸都曾在一处比邻而居,由此可见胤禩当时的人望有多么高。
人缘好,还有能力,因此胤禩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时,康熙第一次大封诸子爵位就把他册封为贝勒,要知道当时只有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因为曾跟随康熙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立有战功才被封为郡王,而胤禩则是与雍正、胤祺、胤祐三位年长的皇子一同被封为贝勒,当时胤禩年仅17岁,可见康熙对他的喜爱。
只不过康熙对胤禩的喜爱在一废太子时期停止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康熙第一次废掉了太子胤礽,在胤礽被废之后,当时的老大胤禔觉得自己机会来了,于是对胤礽是各种落井下石,这引发了康熙的不满。
康熙为了杜绝胤禔的野心,甚至对外宣布胤禔不可能被立为太子,可是胤禔还不死心,既然他不能成为太子,他就想扶持一个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兄弟成为太子,这样他就有了拥立之功。
于是胤禔就想到了生母惠妃纳兰氏的养子胤禩,一直以来胤禔与胤禩关系都比较亲密,因此胤禔在明知自己继位无望的情况下就想扶胤禩上位。后来胤禔给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的意思是胤礽品行卑劣,失去人心了,术士张明德曾认为胤禩贵不可言,其意就是胤禩应该成为太子,而如果康熙不忍诛杀胤礽,他愿意代劳。
胤禔不仅想扶胤禩上位,还想让康熙诛杀胤礽,他这番话直接把康熙气懵了,同时也毁了胤禩在康熙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康熙认为胤禔与胤禩结党图谋太子之位,于是他不仅严厉斥责了胤禔,还下旨把二人全都圈禁起来。
之后经过皇三子胤祉的指证,康熙发现原来胤禔还曾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胤礽,因此康熙派人对胤禔进行全面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康熙一跳,原来胤禔不仅镇魇诅咒胤礽,还收买了相士张明德,企图派身负高强武功的张明德去刺杀胤礽。
康熙的这一番调查也还了胤禩清白,证实了胤禩没有参与胤禔镇魇诅咒和收买刺客刺杀胤礽的事,因此康熙下旨褫夺胤禔直郡王爵位,将其终身圈禁于王府,而胤禩则被释放。虽然胤禩被释放,但是康熙并不完全信任他,他始终认为胤禩有觊觎太子之位的野心。
后来发生的群臣推举胤禩为太子的事情则更让康熙对他猜忌加深,在一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眼看着朝野局势越发动荡,诸皇子之间暗流涌动,他为了稳住政局,就打算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
但是胤礽是康熙所废,康熙又不好自己提出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于是他在这期间就经常召集一些朝廷重臣谈话,在话里话外无不表现出对胤礽的喜爱,这是为复立胤礽做铺垫。
后来康熙又下旨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上书从诸皇子中推举一位太子出来,康熙本以为他对那些重臣暗示对胤礽的喜爱,他们会领悟自己的意思从而推举胤礽成为太子,这样康熙就能顺坡下驴了。
可是让康熙没想到的是以大学士佟国维、李光地、马齐等人为首的朝廷重臣居然都一致推举了胤禩成为太子,这让康熙很生气,他认为胤禩结党营私图谋太子之位,他当即驳斥了这些重臣拥立胤禩为太子的上书,并很严厉的惩罚了佟国维和马齐二人,随即他对外宣布胤禩有结党营私图谋太子之位的嫌疑,这种人怎么配成为太子。
所以从这时候起康熙就已经对胤禩抱有很大偏见,康熙认为胤禩所做的一切都是想成为太子,这也导致胤禩和康熙父子之间隔阂太深,后来康熙爆发,对胤禩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绝情之话。
毙鹰事件很可能是康熙本人自导自演后来康熙还是复立了胤礽为太子,不过康熙始终对胤礽不满意,因此在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康熙二次废掉了胤礽,从此之后康熙一朝不再设立太子。
而“毙鹰事件”正是发生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在二废太子后,康熙一直不再设立太子,朝臣们对这件事看法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认为胤礽还可以再给一次机会,支持胤礽复立;另一派朝臣则是认为胤禩深受拥护可以立为太子。
可是不管是胤礽还是胤禩他们俩都不能让康熙满意,所以他就不想在二人中选择,但是朝臣在上书中或多或少都会向康熙称赞二人的好,因此康熙有些不胜其烦。
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时,康熙被是否立太子立谁为太子的事搞得心烦,于是去热河散心,当时陪伴康熙去热河的皇子除了胤禩之外,还有胤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五个皇子。
但是到了热河之后,正好快赶上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三周年的忌日,胤禩向康熙报称想先回去祭奠母亲卫氏,然后在汤泉恭迎康熙圣驾,得到了康熙批准。
胤禩在祭奠完生母良妃之后,就派太监去热河行宫向康熙汇报并请安,并且胤禩为了让康熙开心还特意挑选了两只品相好的海东青进献,想让海东青帮康熙打猎,让康熙开心一下。
就这样送到热河行宫时,康熙就见到了两只快死了的海东青,于是康熙震怒,认为这是胤禩在诅咒自己年老快点去世。
因此康熙召集了当时伴驾的五位皇子,并当着五个儿子的面痛斥胤禩送死鹰的事情。《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康熙这番话先是把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都骂了一顿,称卫氏家族是辛者库贱籍出身,认为胤禩处心积虑结党营私参与谋害胤礽,还承认了当初是被迫复立胤礽为太子,就是想稳定局势,现在胤禩送死鹰不就是想把他气死,然后好趁着群臣拥护继位。
可以说康熙这一番话说的非常难听,而且他还当着五个儿子的面表示要和胤禩断绝父子关系,称“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于是康熙下旨暂停胤禩的一切俸禄和皇子待遇,康熙这一番下来就代表着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胤禩为此非常苦闷,一度染上重病险些去世。
现在来看当时这段历史,这似乎就像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场戏,为什么说是康熙自导自演而不是其他皇子陷害呢?
主要因为谁也没真看到将死的海东青,全都是康熙本人在对外宣布,而且胤禩在事后没有找任何兄弟的麻烦,他还苦闷的差点得病去世,想想胤禩可是康熙诸子中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以他的能力不可能揣摩不出是谁陷害他,如果他知道了有人陷害他,事后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胤禩事后不仅没找任何人的麻烦,还郁闷的大病一场险些去世,这就说明了胤禩很可能都知道这件事是父亲康熙自导自演的戏,其目的就是为了断绝他的争储之心,也说明了康熙绝不会立他为太子,所以他才郁闷的差点得病死去。
而且在当时能有资格与胤禩争位的人只有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但是老三和老四的手段很相似,这哥俩都是非常低调内敛,不争不抢的类型,他们俩绝不会主动做出争位的表现。老三胤祉当时表面醉心于文学,组织文人编书,老四雍正在当时则表现的醉心于道教丹药和研究长生之术,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
尤其是雍正表现的比胤祉还沉稳,雍正不仅没有表现出野心,他还表现的处处善于讨好康熙,团结一众兄弟,他如此行事就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被众兄弟群起而攻之。
因此不管胤祉还是雍正,他们俩都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毕竟他们俩隐藏的太深了,如果他们俩冒险行事将来被康熙发觉,反而会暴露自己的野心,造成胤禩的无辜,那才是得不偿失。
因此整件事很可能就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场戏,他的目的就是两个,其一是拿胤禩杀鸡儆猴,警告那些想站队的群臣和有野心的皇子;其二是康熙作为皇帝,出于对胤禩党羽势力过大的猜忌。
而这个推测也很合理,当时康熙二废太子之后,虽然诸子和诸朝臣没有明目张胆的争位,但是朝堂之下已经是暗流涌动,有野心的皇子都在暗中较劲,朝臣们也都是选队站边,这让康熙颇为烦恼。此时打击胤禩,无异于杀鸡儆猴,康熙就是想借着胤禩警告众朝臣和诸子。
再有就是胤禩的党羽势力确实过于庞大,以至于让康熙都认为胤禩的党羽势力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因此康熙打击胤禩,也是想警告那些拥护胤禩的大臣,他彻底没戏了,该和他保持距离了。
在“毙鹰事件”之后,果然很多之前与胤禩关系亲密的朝臣都开始逐渐与其疏远,像大学士马齐从最初支持他成为太子,到后来已经不敢在立储的事情上表态了,这就是康熙想要的效果。
而且在“毙鹰事件”之后不久,胤禩把“八爷党”改为“十四爷党”,全力支持胤禵成为太子,在胤禵获得康熙喜爱后,胤禩与康熙的父子关系也逐渐好转,康熙甚至还把胤禩的独子弘旺接入宫廷亲自抚育,完全不像当初说要和胤禩断绝父子关系那般绝情。
所以结合这些史料来看,这就说明了“毙鹰事件”很可能就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其目的就和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时一样,就是为了平息朝堂之下的暗流涌动,稳住政局,敲打群臣和诸皇子所施展的政治手段。
事后康熙可能是觉得自己对胤禩太过分了,出于愧疚的心理,才会主动下旨把胤禩的儿子弘旺接入宫廷抚育。
写在最后这么一看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毙鹰事件”要比电视剧中演绎的还要精彩,在这件事之后,康熙收获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稳住了政局,也使得即将摆到明面上来的诸子争位局势又转到了暗处。所以正因如此,这才使得“毙鹰事件”在历史上显得疑雾重重。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