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让孩子去上学,他磨磨唧唧,但是孩子却说:给我讲个故事我就上学,给我买个棒棒糖我就去上学。
很多家长为了不迟到,为了孩子能尽快去上学,往往会“从”了他们。
这样好吗?不好。
这是强化。
强化了他们不想上学的行为。他们知道路数后,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种方法来“要挟”家长。
那怎么办呢?
强硬地跟孩子说不能迟到,强拉硬拽把他们拖到学校?这样容易闹得鸡飞狗跳。
我们可以缓和一下,设置一个完成奖励制。
坚持一周,每天不迟到集一朵小红花。集齐五个小红花,实现一个简单的愿望。
过段时间再增加难度,坚持10天送一个。
我这样试过,效果还不错。
这样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和坚持。明白付出与收获。
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外部的激励只是辅助。我们还是要孩子为自己负责。
上学是很重要的事情,去晚了耽误家长也耽误自己。在孩子集小红花的过程中,通过编故事呀,讲道理呀,讲事实呀,让孩子明白这些。
最终形成自我驱动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问问孩子,为了达成一些目标,比如上学不迟到,该如何做呢?
孩子自己就会给出很多好的想法,写下来,跟孩子一起执行,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变得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