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强落榜生(2),黄巢,就是传说中的“金色蛤蟆”?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9-28 15:02:37

上篇文章我们说到,五十岁的黄巢的面前,突然就出现了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要从大唐皇帝唐懿宗李漼的死说起。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唐皇帝唐懿宗李漼死了。他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李儇跪在灵堂里哭着接下了帝国的烂摊子。

李儇倒霉的是,从他继位开始,关东地区就开始持续大旱。自虢州东到大海,整个秋季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以麦穗渣为米,槐树叶为菜。饭吃不饱也就算了,还要卖妻卖子以缴纳给朝廷的租税。

小皇帝李儇听说以后马上下令:不要再向关东百姓收租税了,咱们给关东百姓减减负吧!

地方官吏们得到通知,高兴得是手舞足蹈,纷纷向天跪拜以感念小皇帝圣明。跪拜完,他们就干劲十足、欢天喜地地冲出门收税去了。

不是说不让收租税吗?

嗨,皇帝大气不收,那就由小气的我们代收吧!

于是百姓卖儿卖女换来的租税流进了地方官吏的腰包,成了他们桌上的珍馐和床上的美妾。

灾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既然横竖是个死,不如抱团为盗,死他个轰轰烈烈吧!

一时之间,潼关以东民变四起,起义队伍四处开花,开得最盛的那一朵不是黄巢,而是王仙芝。

王仙芝是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附近)盐帮首领。作为私盐贩子出身的他,有钱又有势,轻轻松松地就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

起义后的王仙芝很苦恼:怎么才能抢占有限的灾民资源,迅速扩充自己部队人数呢?咱们大家虽然不常起义,可大学招新还是经历过的吧。首先得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不是吗?

王仙芝喊出的口号是天补平均。王仙芝说:“我有一个梦想,要让这天下的财富平均平均。”这口号对吃不饱饭的灾民来说太有感召力了,他们闻着饭味就走进了王仙芝的大营。

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他的部队号称草军。虽然草军人数不断增加,可王仙芝知道光人数多没有用,他还需要一场关键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率领草军向濮州、曹州发动进攻。朝廷急派天平节度使薛崇出兵迎敌,可此时的王仙芝兵多将广,薛崇大败,濮州、曹州相继沦陷。

王仙芝大败大唐正规军的消息一经传出,各路起义军欢腾雀跃。王仙芝威武啊,大唐官军不过如此

无数支起义队伍犹如过江之鲫,纷纷游向王仙芝。王仙芝的草军人数迅速扩展到了数万人。

不过,曹州附近的百姓有个疑虑。王仙芝攻陷了曹州,怎么和预言中说的不太一样啊?

什么预言?一首民谣: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喜欢历史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起义或者说王朝覆灭,都免不了配上两句谣言。早在29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过先例。

西周宣王时期,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月将升,日将浸;檗弧箕服,几亡周国

意思是一个卖弓箭的人将灭亡周朝。周宣王害怕了,下令全国抓捕卖弓箭的人。一对卖弓箭的夫妇于是死里逃生,逃向了褒国。逃亡途中,这对夫妇捡到了一个不爱笑的女婴,后世称这个女婴为褒姒。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周幽王为了哄褒姒笑,烽火戏诸侯。从那时开始,谣言就不断地出现在了史书之中。

秦末的大楚兴,陈胜王,隋朝的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元末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大家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上改变了时代的谣言谶语?可以留言给我。

谣言之所以会成为起义前的标准化流程,是因为在信息传播严重受限的古代,没有什么比一首朗朗上口、又略带神秘色彩的童谣更好传播了。

这妥妥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流量密码了。

那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是哪位有心之人做的呢?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反正最大的收益者是黄巢。

当黄巢看到强盛的大唐如今是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变四起,他又想起来了自己昔日的豪言壮语:“我总有一天要杀回长安城,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哎,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啊,也反了吧!

黄巢于是召集众人说:“各位,你们听过金色蛤蟆的预言了吧?金色约等于黄,那这预言中的金色蛤蟆,说的不是我还有谁?”

在金色蛤蟆的加持下,黄巢也成功地拉起了一支属于他的义军队伍。

黄巢家三代贩盐,本来就有一定势力。加上黄巢这个人善骑射,有文化,为人又豪爽仗义,在当地有不错的口碑,所以他的义军队伍也不断壮大。

不过此时黄巢并没有想着单干。此时各路起义军蜂起云涌,小规模起义军的最佳归宿就是能被风头最猛的王仙芝并购。不过被并购也是要讲究技巧的,麾下兄弟人数多,自然被并购后换来的职位也更高,报酬也更丰厚。

王仙芝和黄巢同为私盐贩子,早年是有过合作的。所以当黄巢率众投奔王仙芝时,王仙芝很开心地说:“兄弟,有了你的加入,咱草军那是如虎添翼,如我添你啊!从今以后咱哥俩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啊。”

于是,王仙芝任命黄巢为草军的二把手,黄巢这个名字,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0 阅读:6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