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宋朝与周边国家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也变得愈加紧密。这就使得在宋朝任职的蕃官数量越来越多。宋朝蕃官由宋廷任命,在任职期间,其身份既是宋朝官员,又是蕃人,还具有蕃族身份。宋朝蕃官群体既要承担传统文化和汉人的文化认同,又要肩负起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双重任务。
宋朝蕃官群体虽然都以入仕为目的,但入仕后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而是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活动。特别是在宋与辽、夏、金等国的交往中,宋廷以各种形式奖励蕃官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政治活动,其中不少蕃官还身兼“馆宾”等要职。
一、蕃官的入仕宋朝蕃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二是通过官职升迁。
宋太祖乾德元年,宋廷曾下诏“近岁举士及诸路乡贡进士不甚多,如前已降敕敕,欲令多举”。在此背景下,“自今以来,特降敕敕,许得选授官职”。
此后的宋仁宗庆历年间,宋廷又多次下诏鼓励蕃官参加科举考试,“今有蕃官欲得进士及第者……许得选授官职”。从宋朝蕃官的入仕途径来看,与科举考试相比,宋朝蕃官入仕更依赖于官职的升迁。
唐朝时期就有蕃官通过“恩荫”方式入仕的先例,而宋朝蕃官入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恩荫”方式入仕。
“恩荫”是宋朝时期对官员出身和科举考试成绩的一种特殊规定,即官员的出身越高、科举考试成绩越好、门第越高则越有可能被皇帝“恩荫”。
例如宋仁宗庆历年间就曾下诏:“……故知州杨景昌、刘庭训等官因朝命授官未有官阶,乞令礼部尚书吴奎等加恩荫。”
由此可见,宋朝蕃官通过“恩荫”方式入仕的难度较大。不过,通过其他途径入仕则相对容易一些。例如,宋仁宗庆历二年,宋廷下诏“……今有蕃官欲得进士及第,乞令礼部尚书吴奎等加恩荫……”就是因为当时蕃官群体中有一些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宋廷便下诏允许他们通过“恩荫”方式入仕。
除“恩荫”方式外,宋朝蕃官还可以通过“拔擢”和“特拔”方式入仕。
所谓“拔擢”,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录取后授予官职。根据宋朝官员的出身和科举考试成绩等条件,可以将蕃官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蕃官;另一类则是通过拔擢而入仕的蕃官。
“拔擢”一般要经过吏部、礼部的考试,其过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不过,宋朝时期,官员的出身和科举考试成绩等条件对于官职升迁而言同样重要。
宋真宗景德元年,宋廷下诏书“……今有蕃官欲得进士及第、特拔者,乞令礼部尚书吴奎等加恩荫。”宋朝蕃官在入仕后通常都会得到一定的官职和品级,这不仅体现了宋廷对蕃官群体的重视,也为宋朝蕃官的入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在宋朝,蕃官不仅可以通过“恩荫”方式入仕,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入仕。可见,在宋朝蕃官群体中有部分人通过其他途径入仕。此外,还有一些蕃官是因为功勋而入宋廷为官。
二、蕃官对宋朝政治事务的参与宋朝蕃官群体在入仕前多为“武人”,也有一些蕃官入朝后即“文官”,在入朝任职之前多为地方官吏。蕃官在宋朝的政治舞台上虽然是配角,但他们在担任主要官职后,同样对宋朝政治事务有一定的影响。在宋与辽、夏、金等国的交往中,蕃官群体作为友好使者和平使者,对双方进行外交斡旋,维护双方利益。
宋朝蕃官群体在担任各种官职期间,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宋朝蕃官群体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官员参与其中;另一种是作为“馆宾”参与其中。
作为官员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官员被任命为官职;二是被授予官职。在宋朝蕃官群体中,有不少人因“学问”出众而被任命为官职,如刘昌裔、孙邦彦、张焘等人。蕃官群体被授予官职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宋朝蕃官群体以“学问”著称,这也是宋廷对他们的一种奖励方式。宋廷以“学问”作为任命蕃官的主要标准,一方面可以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宋朝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在宋朝,虽然蕃官在朝廷中并没有正式的官职,但他们通过向朝廷提供建议或谏议、建议或建言等方式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宋廷为了鼓励蕃官群体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授予他们“馆宾”等官职。
由于宋朝蕃官群体身份的特殊性,所以宋廷还为其颁发“文林郎”等荣誉称号。此外,宋廷还给一些蕃官颁发“知制诰”、“直秘阁”等官职。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不少蕃官被授予官职后担任宋朝的军事要职。例如,李翰担任庆远军节度使后,被授予检校太傅、中书令、兼枢密使、河北副招讨使、检校太师等官职。在宋夏战争中,赵构曾以蕃官身份参与到宋夏战争中,并且对宋朝军队的作战部署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都体现了宋朝蕃官群体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的情况。
另外,作为“馆宾”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宋朝蕃官群体中有不少人因才学出众而被宋廷授予“馆宾”等官职,其中张焘就曾担任过“馆宾”。在宋夏战争期间,张焘积极参与到宋夏战争中,并且在战争期间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其中,他提出的“请于夏人断其马足、断其饮食”的建议对宋朝和夏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也因此得到了宋廷的嘉奖。在宋夏战争结束后,张焘还参与到宋金战争中。
三、蕃官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宋蕃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群体,其既有蕃族的身份,又承担着汉文化的传播、汉族官员对蕃族的教化以及与周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等多重任务。
宋蕃官不仅要承担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要承担起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职责。在政治上,蕃官不仅要积极参与宋朝对辽、夏、金等国的战争,还得协助宋朝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经济上,蕃官也要为宋朝提供各种物资。
蕃官作为特殊群体,其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是汉族官员,还是蕃人;他们既有政治认同,又有文化认同;他们既是宋朝官员又是蕃人;他们还具有汉族文化的传播任务。这些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既要承担着“尽忠报国”的使命,又要肩负着“华夷一家”的重任。
宋朝蕃官群体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由于其特殊身份,他们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就必须要承担起特殊使命。在其担任官职期间,其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会发生变化。有些蕃官甚至在担任官职期间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并以此来维护自己作为蕃人和宋朝官员的身份。如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在担任宰相期间,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此来维护自己作为契丹人的身份。
契丹族是北方游牧民族,其最初在辽朝建国,后成为辽王朝的臣民。契丹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契丹人以渔猎为生。后来,契丹人不断向东扩张,逐渐形成了东胡族和北狄族。
随着辽与宋朝之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宋廷开始大量使用蕃官来处理与辽、西夏等国的关系。
四、蕃官的物质待遇及生活状况宋朝蕃官的物质待遇较宋朝国内其他官员而言是较好的,但他们并没有直接享受到宋朝国内官员所享有的福利待遇。
虽然蕃官在担任蕃官期间,宋朝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保障,但这些物质保障大多是建立在宋朝国内官员的基础之上。
由于蕃官群体属于蕃人,所以宋朝政府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宋廷儒家治国理念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与宋廷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这也是宋廷对他们采取排斥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蕃官在任职期间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待遇。宋廷会对一些蕃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授予一定的官职。例如:
在宋初时期,为鼓励蕃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和军事活动,宋廷就曾对担任军事要职者给予物质奖励。
这种物质奖励包括银器、金银、彩帛、粮食等。此外,宋朝政府还会为担任军事要职者提供相应的待遇保障。
虽然在宋朝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尊番抑汉文化倾向,但在宋朝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双方也逐渐建立起了相对平等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讲,宋朝蕃官群体也是在与蕃人打交道过程中不断改变其民族观念和文化认同的。
同时也正是由于宋朝对蕃官群体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使得在宋任职的蕃官在文化认同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蕃官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结语
宋朝蕃官群体在入仕后,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而是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活动。这是因为,首先,在宋与辽、夏等国交往中,蕃官群体通过参与这些国家事务和政治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在宋与金等国的交往中,蕃官群体在一些涉及政治事务的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宋朝蕃官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宋朝廷的鼓励政策,在文化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蕃官群体没有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从另一方面看,宋朝蕃官群体作为汉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他们通过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起到了强化汉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因此,宋朝蕃官群体的仕宦与文化认同不仅是汉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在蕃官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汉族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此需要认识清楚。当然了,蕃官在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时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完全正面和积极的。其对于促进宋朝与周边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宋代蕃官研究》
《蕃汉政治交往与文化认同》
《宋代蕃籍官员研究》
《北宋蕃官与汉族社会》
《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蕃汉政治与文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