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丞相诸葛亮,是个真正的多面手,自从刘备死后,蜀国的一切要务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既要保证蜀国的内政,又要想着复兴大汉,有的时候还要搞点小发明。
诸葛亮一生有三大发明,每一个都不一般,其中有一个至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诸葛亮的这三大发明都是什么?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这些东西?这些发明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蜀汉“机关枪”诸葛亮常年打仗,因此他的发明大多与军事有关。诸葛亮曾发明过一种“诸葛连弩”,被当时的人称为神器。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弩机改进,研发出了一种一次射出十支八寸长弩箭的弩机。
这样的弩机如果能够单兵配置,那的确称得上是神器,但是根据人们的推测,诸葛亮发明的这种“连弩”其实并不是单兵配置,而是一种用来守城的大型弩机。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好几个人推着的,像小车一样的弩机,这样的就是守城用的。
但是这样的猜测,又为诸葛连弩增添了一些疑点。
如果想要一次发射十支箭,那么单兵使用的弩机是没办法做到的,因为当时的单兵弩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功率。
即使勉强将这根弩箭射出去了,这弩箭的威力也肯定不能达到实用效果。
要想有一次射出十支箭的功率,就必须使用那种大型弩,由于这种大型守城弩和一张床一样大,因此又被称为“床弩”。
但是使用床弩可不对,因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写了,诸葛连弩的弩箭长八寸,而且是一根铁棍。
首先,像一张床那么大的弩机,怎么可能只发射八寸的箭矢呢?就算尺寸写错了,那材质也不对。
因为大型弩机的标准箭矢非常长,先不说这弩机能不能把这么沉的十根大铁棍完美地发射出去,后勤部能不能造出这样的箭矢都成问题。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诸葛连弩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但是陈寿写的是《三国志》,他又不是在写《三国演义》,怎么能在史书里乱写呢?
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陈寿不过是一个史官,他应该只是听说了诸葛连弩的厉害,并没有真的见过。
因此,陈寿可能理解错了诸葛连弩的含义,他认为是一次发射十支箭,但实际上诸葛连弩是把十支箭分成十次发射。
也就是说,诸葛亮发明的并不是诸葛连弩,而是“诸葛弹夹”,一般的弩箭都是单发,而诸葛亮改进过的弩箭则是半自动,这绝对称得上是神器。
如果蜀国的士兵能被人装备上这样的跨时代武器,那蜀军肯定是所向披靡,但实际上诸葛连弩受制于多个方面。
首先就是材料问题,每个连弩都是以八寸长的铁箭作为子弹,一发子弹的价格实在昂贵了,因此只能是在小范围内使用,比如给守城的士兵拿来守城。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大发明家叫马钧,诸葛连弩问世之后,马钧也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他认为诸葛连弩十分精巧,但是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设计出五十发的连弩。
但是当他真的设计出来之后,却根本没有实装到军队里,至于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子弹不足,而且太重了。
蜀汉自走车除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也是诸葛亮一大发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木牛流马比连弩还要出名,毕竟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简直令人称奇。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也无法理解木牛流马的原理,自然也就无法复刻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家里并不缺粮食,益州蜀地本就是产粮大省,因此蜀军的军粮肯定不会缺。
但是诸葛亮数次北伐,很多次失败都是因为缺粮,不是运粮的道路被断,就是运粮的将军偷懒。出兵打仗,军粮是十分关键的物资,吃不饱饭的军队是打不了硬仗的。
因此北伐时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这个运粮问题。为了能够让蜀军有稳定的粮食来源,诸葛亮决定放弃人工运粮,选择了最听话的机械运粮。
只要机器不坏,这些粮食肯定能按时送到。
于是木牛流马应运而生。所以这“木牛流马”到底是牛还是马?
其实木牛流马是两样东西,木牛是诸葛亮研制的初级版本,经过一些实地试验之后,诸葛亮又在木牛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了最终版的“木牛”,也就是流马。
完全体的流马每次能背上四百斤以上的粮食,一天之内最少能走三十里路。
书中记载了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但是却根本复刻不出来,因为书中并没有写明木牛流马的动力源。
这木牛流马根本不需要人推,也不需要加油,更不需要充电,它自己就能按照既定路线往前走,这简直是神了,难道这牛马是吃粮食的?因此,真正的木牛流马至今没有现世。
香喷喷大馒头“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没有饭吃可不行,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实惠的馒头,正是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亮发明馒头可不是为了让士兵们吃饱,而是为了保住士兵们的生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初诸葛亮讨伐孟获的时候,七擒孟获,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
诸葛亮带着孟获返回成都的路上,必须渡过泸水河,但是来的时候泸水河风平浪静,返回的时候却是无风起浪。蜀军的先头部队无法渡河,只能回来找诸葛亮。
诸葛亮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本地人孟获告诉了诸葛亮原因。他们认为这泸水河中有一位猖神,只要给这位神明祭祀,这河两岸的百姓便能风调雨顺,河水也是安静地流淌。
但是当诸葛亮问到需要什么祭品时,孟获却说要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再加上黑牛白羊。
当时正是凯旋班师的路上,怎么可能找四十九个该死之人呢?这都是经历了血战的将士。
诸葛亮不想杀士兵,于是便命令军中的厨师用白面包上牛羊肉,制作出了四十九个“蛮族的头颅”,简称“蛮头”。
诸葛亮用这些假人头骗过了河神,蜀军顺利回到了成都。
所以,一开始的馒头其实还真是带馅的,我们现在吃的馒头大部分都是不带馅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蛮头”被改成了“馒头”,由于一般的百姓吃不上什么肉,索性直接不包肉了,于是就有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香喷喷的白面馒头。
诸葛亮的这三大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带馅“蛮头”,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有很多学者试图复刻诸葛亮的发明,但是都失败了,就连那位大科学家祖冲之,也尝试着复刻木牛流马,但是失败了。时至今日,我们还能见到的诸葛亮发明,就只有锅里蒸的馒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