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附子

老糖话健康 2023-03-04 02:14:14

附子属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温里药,药性温热,其味多辛,归脾、胃、心、肾经为主。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作用,而能用于各种里寒之证。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炮制加工品。主产于湖北、湖南、四川等地。6~8月间采挖,去须根,洗净,分别加工炮制成为盐附子、黑顺片及白附片。

【处方用名】

附子、熟附片、制附子、川附子、盐附子、白附子。

【性味归经】

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

本品为纯阳燥烈之品,其性善走,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又能逐在里之寒邪而散寒止痛。故凡亡阳、阳虚、脏寒诸证,皆可用之。

1、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或,阴寒内盛,或因大汗、大吐、大泻,以及其他原因而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欲脱证。常配干姜、甘草同用。若兼见气虚欲脱或因大出血而致气脱亡阳者,可配人参同用。若阳虚而表不固,汗出不止者,常配黄芪同用。

2、补火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痠脚弱,阳痿、尿频等,常配肉桂、熟地、枸杞子、山萸肉等同用。若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常配干姜、白术、党参等同用。若阳虚兼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可配麻黄、细辛等同用。

3、散寒止痛:用于心腹冷痛,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常配肉桂、干姜、吴茱萸等同用。或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

3~15克,久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阴虚内热患者及孕妇忌用,不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同用。(药典1985年版)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也。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之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药物成分: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此外还含非生物碱成分。

药理:具有强心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乌头及附子煎剂,对蟾蜍、蛙、豚鼠离体心脏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熟附子作用较强,煎煮愈久,强心愈显著,毒性虚低。其强心成分一般认为是非生物碱部分,对动物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消炎作用。此外,乌头碱有镇痛作用,东莨菪碱能增强其效力。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甾醇的排泄,减少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医药院校本科《中药学》教材)

【附】乌头

乌头有川乌、草乌两种。川乌主产于四川,系栽培,为毛莨科乌头的根块;草乌全国各地均产,系野生。乌头的性味、功效与附子相似,既可散在表之风寒,又能逐在里之寒湿,但补阳助阳之力不利附子,而祛风通痹之功较附子为胜。前人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常用治风寒湿痹,肢体痠痛麻木,心痠冷痛、疝痛等。但毒性较强烈,草乌尤甚,故宜慎用,一般用量3~10克,阴虚有热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不宜与犀角同用。

0 阅读:30

老糖话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