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是西周时期一位著名诸侯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然而,有人提出曾侯乙墓中存在“楚王酓章”铭文的说法,这与历史事实明显不符。
楚王配鐘(终)的释义
1. “楚王酓章”不可能存在
根据历史典籍和文献,楚国国君均姓熊。作为一国之君,楚王的姓氏和名字具有极高的宗教和礼仪意义,不可能随意更改。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华夏民族的重要信仰,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因此,“楚王酓章”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2. 正确的释义:楚,王配鐘(终)
经过深入研究,“楚王酓章”铭文的正确释义应为“楚,王配鐘(终)”。这是指楚王为诸侯薨葬时送来的配鐘,符合古代礼制中的“配”概念。诸侯去世后,天子或上位者送酒食、祭奠和乐器,称为“配”。“配鐘”是指乐器为鐘,也是后来传承送钟(终)的由来,即为逝者送钟送乐器,象征送逝者到极乐世界。
丧礼中的配祭制度
在古代丧礼中,天子或送丧者可以送剑、战车、战马、战戈等物品作为配祭的一部分。这些物品根据逝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曾侯乙墓中出现的钟(终)即是这一配祭制度的体现,显示了当时礼制的严格和复杂。
礼仪制度与王号
根据古代礼仪制度,楚王的名号在丧礼中有严格的使用规定。楚王有王号,用以扬名,而如果“酓章”是其名,则按照礼仪制度,不会随意使用在墓葬中。因此,曾侯乙墓中所谓“楚王酓章”之说不符合礼仪制度和历史事实。
结论
曾侯乙墓中不存在“楚王酓章”,这一铭文的释义应为“楚,王配鐘(终)”。楚国国君姓熊,不可能出现一个“酓章”。正确理解铭文中的“配鐘”是理解古代丧礼中礼制和配祭制度的重要一步。通过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时期的礼仪文化和宗教信仰,从而揭示出更为准确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