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割流量「专家建议」,全是狗屁和荒谬

风生 2022-08-31 17:37:37

如果说最畅销的儿童读物是《百科全书》,那么互联网最割流量内容里一定有个「专家建议」。

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解析,在媒体助浪下,怎么突然成了群众的“血压直升机”。

除了是语不惊人的流量密码外,风生觉得最大的可能是专家脱离群众太久了。

01建议不要建议

8月27日,词条 #建议专家建议点有用的#喜提热搜的背后,也正是大众对于「不切实际」最好的建议。

而这次的导火索也是因为 #专家建议还房贷时间延至40年# 、 #专家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连登热搜前茅。

与前段时间同样是热搜的“专家建议30岁未经济独立女性尽早回老家”的断章取义不同。

这位北大教授的原话就是“在县城里,一个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能接收到的信息,增长的见识,和农村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于提升农民的个人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些农民仍然需要在农村种地,他可以需要的时候开着车过去种地,但是他长期住在县城。而且农民在县城里面的话,医疗、教育、生活环境等都会有很大的改善,也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

甚至在节目中,这位专家还抛出将房贷延长到40年,能帮助年轻人减轻还贷压力的建议。

且不说「买房」这国民级话题的争议,专家在提建议时没有设身处地产生共情,“何不食肉糜”谁又能不厌恶呢?

不禁让人想起同样饱受热议的“六个钱包”和“把家里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的言论。

以上视下的提出的“专家建议”本就是荒谬和错误的,但恰恰这类专家可一点不少。

02双脚离地

规划,是刻进国人灵魂的词条。与激昂与远见深度捆绑,但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

说实话,不少专家的建议中不乏含有正向又合理的建议,但又实在有点「庄周梦蝶」的思维,这究竟是谁的梦?

就像「专家建议取消外卖回归健康生活」一样,道理我都懂,可要是真有的选择,谁又愿意远离健康呢?

说到底,年轻人讨厌说教的背后,本质就是道理没法令人「共情」。

借用互联网公司的一句话:你都没找到用户痛点,你怎么留存,怎么拉新。

公式的大道理,以己度人的思维,甚至建议无法实现的苍凉,才是这届年轻人如此反感专家的根本原因。

双脚离地的局限性,总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那被大家用脚投票“专家不要提建议”。

03人间清醒

现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都不能精准预判将来。

加上发声、信息途径的不同,"建议"本身就是一处处信息茧房。

谁能保障听到的,不是资本要放出的声音呢?

前路漫漫,举步艰难,起码选择聆听的权利仍攥在自己手中,错误的建议自然也有发对的权利。

尤其近年专家的的建议中,不乏生娃、买房、创业等,荒谬阵阵飘荡,怎能让人不捏起鼻子走开呢?

基于社会阶级差异,生活总有不少居高者俯视的指指点点,毫无营养,也碍于利益纠葛无法被驳斥。

但一个空调房里的专家,若想对一个未曾了解的人进行规划或建议,本身就是无知表现。

但同时,我也很感谢专家,虽然他们无法通过建议改善不公,但却能让我在接受不公时,不怀好意的宣泄专家。

完稿时,我那精神内耗应该也好的七七八八了。

0 阅读:34
风生

风生

随风而生,随心而说。一个不太合群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