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期,「看广告」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环。
TA是缓解亲友尴尬的目光所至,是掌握换台权的绝佳机遇,更是人有三急的黄金时间...
但人们并不热爱它,以至于不少会员等级的就是依据视频广告时长划分。
广告间的同台竞技,「改变深度,促进营销」是不少答题的参考答案。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可能仍是一位不成熟的观众!
在此,让一位成熟的广告爱好者告诉你,纵横广告界只需要小学生三件套:复读机,抄写本,儿歌。
复读机:很多人以为「不断复述的洗脑式文案」是广告从业者的底牌时,它却已然成为行业炼金石级的王牌。
·某重复台词广告 , 从18年到21年依然不忘初心。
IPO前的宣发怎么办?扩充品牌认知度怎么做?
行业明灯教你在线重复台词,够短够用力,最好每念一次,语气加重一次,一遍不行再念一遍,势必能观看者印象深刻!
具象化场景介绍?三字卖点叫的够大声就行;观众反馈差?品牌名被记住就行;广告转化率低?公司数据漂亮就行~
·抄写本:不仅热衷搬运形式,更要复刻好题材!
从业多年何来「抄袭」?不过是经验使然罢了,广告人的idea怎能叫抄?
*(以下案例均为2021年广告)
①某运动品牌广告片段,与某礼盒品牌的广告创意撞车,虽然咱们片段极短,但也掩盖不住英雄所见略同对跑酷的向往~
-某运动品牌2021年新春广告片段-
-某品牌16年广告片段-
②某牛奶品牌广告片段,与表情包级的奶酪广告来了次经典致敬,或许是命运让东西方又一次文化大会师。
这表情包熟嘛
- 脑补BGM:just you know... -
你们西方人用我们的熊猫,今天咱就要用回你们的奶牛!
③某汽车品牌广告片段,与某铁路数年前的广告表现意外相似,大家都是轮子驱动,这必然是冥冥之中安排的缘分!
↑某汽车广告
某铁路广告
以前那么多的案例分析,难道不是为了今后创作的才思泉涌?学以致用,吾辈重铸广告届荣光~
·儿歌三百首:记得以前课堂时说过一则营销案例:某狗粮广告加入高频背景音,让宠物狗产生反应,而引导消费者为爱宠买单。
音乐无国界这句至理名言,相信不少广告人都听过;
所以在很多广告场景里,用音乐牵引出消费者的感性是不少「艺术营销学家」希望做出的成绩。
请明星专门写广告歌?又费钱,又不能抓住甲方的重点!儿歌就不错,还能勾勒“爷青回”的情怀~
- 要是哪天酱爆去唱广告歌我一点也不会意外~ -
直接买(拿) 口水歌 脍炙人口的热曲进行改篇,够快够简明,再来个明星配合,又有记忆点又完成任务,甲乙方双赢!
曾经,周杰伦的《我的地盘》与XX地带的合作,让不少广告人懂得音乐营销的魅力,也奠定了代言人和品牌方双双获益,仔细一想居然已经是04年的事情了...
·长度:*附赠章节
在电视广告这个领域里,大概有两类广告是比较长的。
一类是品牌向的,以品牌故事为宣导,还有些会安排个高管出境,介绍下初心,或是掌握核心优势啥的。
像电器类会以科技为主导,提升生活便捷是他们的方向;这些多半不会太要求转化率,基本是塑造“企业人设”用的。
另一类风生称为「专业广告」:它们消费群体定位清晰,演绎需求场景,利用依据为产品背书,为顾客提供清晰明了的购买方式等等。
-16年的顺口溜不比21年重复两句半的广告牛X?-
像很多保健类广告,在这方面就做到很“专业”,教科书式的诠释《定位》的重要性,更是引经据典,为大众科普古方和量子科技,简直业界楷模。
·写在后面: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
虽然上面吐槽了很多现阶段视频广告普遍现象,但并不代表这圈子就是泥潭。
国内不乏出现很多优秀的广告案例,甚至也有不少企业愿意出钱拍些营销效果不太如意,却惊艳大众的作品。
但终归到底,广告是营销的一部分,目的是转化成为收益,而且据我所知很多称赞有加的作品,也离不开前期推广的投入。
就像每一年的电影烂片形式都在变化一样,从流量明星到综艺改篇,再到毁IP卖情怀等等,广告可能也需要经历一个浮躁的过程。
一旦用户开始用脚投票,“名声”的获取成本也变得不易编造,或许变革便会发生。
“傻白甜”的广告形式,新颖与流量加持的文风,似乎更符合现阶段的广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