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痰作祟”,用好这物,从根上把痰化掉!

百智说健康 2025-04-11 03:56:33

“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许多人在上呼吸道感染时都饱受它的折磨,痰在肺中积聚成团,咳吐不停,有时引起喘息,憋气烦闷。一旦咳出排净,立觉神清气爽,胸中大快。然而这里提到的痰只是中医概念中的有形之痰、狭义之痰。

还有一些无形之痰,它们留滞在身体各处就会引起表现各异的各种疾病。如瘀阻在胃就表现为呕吐,阻塞经络血脉就会头晕中风、胸闷心慌,瘀阻在四肢肌肉关节就引起风湿肿痛、手足关节变形,聚集在肌肤体表则发为瘰疬瘿瘤。

痰不仅是疾病造成的结果,也是产生疾病的病因,因病生痰,因痰致病,恶性循环,并引发其他病症,从而使疾病发展日趋复杂,难以治疗。因而中医常说“百病痰作祟”“怪病多痰”。

既然许多疾病都与痰相关,那么化痰、祛痰就是治疗的不二法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了一首治痰的基础方二陈汤。

二陈汤包含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等六味药。此方之所以名叫“二陈”,是因为方中起主要作用的两味药物(半夏、橘红)都以陈年药材为佳,可避免药性过于燥热损伤人体津液。

二陈汤

方中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可使水分顺着经络的气流流通。脾虚是产生痰饮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用茯苓、甘草加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杜绝生痰的源头。煎加生姜,既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又能帮助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加少量的乌梅,酸味收敛,缓和半夏、橘红的燥热之性。

由于二陈汤的配伍简单,药效显著,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多有加减变化,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病情。

加减变化

风痰可加胆南星、白附子、皂角等;

寒痰可加半夏、姜汁等;

热痰可加石膏、青黛、黄芩等;

湿痰可加苍术、白术等;

燥痰可加瓜蒌、杏仁等;

食痰可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老痰可加枳实、海浮石、芒硝等;

气痰可加香附、枳壳等;

胁痰在皮里膜外,可加白芥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陈汤的应用广泛,但并非家庭日常养生所用,更不能以祛湿为名擅自服用以减肥降脂,如果辨证错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有害身体健康,因而需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处方后方可使用。

0 阅读:2
百智说健康

百智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