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非要杀王皇后?如若不杀,三年后她可能比王皇后更惨

温读pro 2024-07-15 09:55:04

“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

这是废弃的王皇后在死前留下的一句话。

永徽六年,唐高宗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就是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软禁起来,废为庶人,第二道就是立武则天为皇后。

面对明明对自己已经毫无威胁的王皇后,武则天不仅要赶尽杀绝,而且是以和吕雉相同的手段,断了王皇后的手足,把她扔进了酒缸里面去。

王皇后临终的那句话,祝皇帝万寿无疆,又说武昭仪正承恩泽,所以“我死是我分内的事情”。

王皇后这话说得最后都很体面,但到死都不承认武则天是什么皇后,她就是一个武昭仪。

从655年6月到11月,短短半年,武媚娘和王皇后之间争夺后位的残酷斗争,就这样以极为凄惨的结局落幕。

这段历史因为各种影视剧的演绎而令人熟知,变成历史上著名的后宫争斗事件,而实际上,废立皇后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之后的政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皇后,并非刻薄家或者无脑的女人,她貌美且温柔婉淑,是很有国母的做派的。

王皇后的优势很明显,但她的不足也很致命。

王皇后没有孩子,没有给皇家延续香火,这是她不可回避的问题,她自己心中肯定是万分着急的。

对比李治宠爱的妃子,循规蹈矩、每天端着架子的王皇后,和李治的关系相敬如宾,处于一种看似很稳固、但很难受宠的危险状态。

而萧淑妃先她一步给李治生下了孩子,而且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按照惯例,“雍王”一般会封给皇后的嫡子,而李治却给了萧淑妃的儿子,这就让王皇后不得不防了。

于是,王皇后开始打武媚娘的主意。

这个武媚娘,王皇后刚开始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亡故之后,唐太宗常常思念,郁郁寡欢,听说武媚娘长得很漂亮,就把她召进宫,封她做了才人。

其实太宗时期,武媚娘是不得宠的,在太宗驾崩之后,入宫十二年没有子嗣的武媚娘削发为尼,在感业寺出家。

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一直在寻找机会,现在知道了李治和武媚娘见不得人的关系之后,她感到万分振奋。

武媚娘在感业寺成日面对青灯,怎么可能认命。

她在宫中的时候,就已经胆子大到和未来的皇帝厮混,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她在感业寺给李治写了一首诗,叫《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治对武媚娘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现在看她这首凄楚的诗,也想到了曾经二人的缠绵悱恻,等不及想要见到武媚娘。

在太宗周年忌日当天,李治面子上是去祭拜父皇,实际上是去感业寺找武媚娘。

两人见面之后,武媚娘泣不成声,弄得李治也是潸然泪下。

这场面马上就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她就派人去找了武媚娘,让她先把头发蓄起来,等待时机。

王皇后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萧淑妃出身名门望族,朝堂上也有倚靠,王皇后不能轻易控制她。

但武媚娘出身小门小户的,还是先皇的嫔妃,让你进宫都是抬举你了,你一定会记得我的恩情,一定比较好控制。

王皇后后来也找了机会,和李治说,让他将武媚娘接进后宫。

李治和武媚娘的感情是太子时代晚辈和长辈之间的乱伦,又在感业寺里面幽会,这是大逆不道的,是李治无法说出口的。

没想到将这层窗户纸戳破的,竟然是王皇后。

这可正中李治下怀,他马上就同意了。

永徽二年,李治的孝期刚刚满,就迫不及待吧武媚娘接进了公里。

没过多久,武媚娘就生下了儿子李弘,一切好像都如王皇后的预料一般。

李治对武媚娘的恩宠让萧淑妃如坐针毡,两个都有儿子的嫔妃争斗,王皇后本来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

她可万万没想到,会把自己给折进去。

武媚娘仗着皇帝的恩宠,很快就被封了二品昭仪。

和王皇后相比,武则天的手段要高明许多,可以说武则天除了出身门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弱点。

她美貌聪慧,关键是非常谦逊。

二次入宫的武媚娘,对王皇后一直表现得毕恭毕敬,一副无心和她争斗的假象,行为举止都非常妥帖,王皇后很高兴。

武媚娘能被封为昭仪,其中也有不少王皇后说的好话。

而王皇后并不知道李治和武媚娘当时心里在打什么主意。

李治登基之后,最大的苦恼就是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所控制,他们架空了新帝的权力,让李治相当忌惮。

从古至今,新帝对旧臣,特别是倚老卖老、独揽大权的旧臣都不会手软。

李治想要夺回大权,必须先找个人下手,他选择了王皇后。

王皇后的出身太原王氏,和长孙无忌关系密切,宰相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试想王皇后这一家子,在后宫地位最高,在前朝也是大权在握,李治怎么可能容忍。

而这个时候,武媚娘的身份就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了。

有了儿子的武媚娘在迎合王皇后的同时,又让萧淑妃不停吃哑巴亏,这让李治看出她除了“争宠”之外的其他能力,他清楚明白武媚娘的网已经撒下去了。

在宫中,但凡是和王皇后有嫌隙,对王皇后不满的,武媚娘都会悄悄接触,用各种手段赢得他们的信任,武媚娘在宫中得到的赏赐,她从不吝啬,都分给了这些人,所以这些人都能为武媚娘所用。

武媚娘的收买,甚至已经触及到王皇后、萧淑妃身边,很多她们身边的人其实都是武媚娘的眼线。

武媚娘这么做,让李治感觉到她是和李治坚定站在一起的,只要李治想要办到的事情,武媚娘哪怕委曲求全,也要协助他。

李治和武媚娘从单纯的男女情爱发展成政治盟友的关系,而王皇后对此似乎一无所知,等到她已经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自己其实已经处于被孤立的地步了。

明明让武媚娘对付的是萧淑妃,为什么她自己却感觉到比原来更大的压力呢?

王皇后决定重新和萧淑妃联手,对付武媚娘。

不过此时的李治已经完全听不进,她们越在李治面前诋毁武媚娘,武媚娘越得宠。

武媚娘原本是王皇后利用的一粒棋子,现在却远远占了上风,但武媚娘没有因为一时的得胜而放松了对她们的警惕,而是一次次向她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永徽六年六月,武媚娘诬陷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厌胜”,告诉了李治。

所谓的“厌胜”,其实是一种封建的迷信活动,就是将自己仇恨的人制作成木头小人,然后用针扎,并且伴随着恶毒的诅咒。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认为,这件事其实是武媚娘的阴谋。

李治表示对“厌胜”之事深恶痛绝,命令柳氏被幽禁不得入宫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被贬职。

对如何处理王皇后,李治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对废皇后十分慎重。

废立皇后是国家大事,以前的李治可以荒唐,和武媚娘乱搞,但现在他是皇帝,是根基尚未稳固的新君,不能自己想一出是一出。

于是,李治亲自去了一趟长孙无忌的家中,对长孙无忌进行了一番安抚。又是给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升官,又令人给长孙无忌画像,亲自给这幅画提了字。

他这一波是为了收买老臣,也是想要为日后扶持武媚娘做铺垫。

后来李治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长孙无忌数次进言,激烈反对。

李治于是又秘密给长孙无忌送了一车金银珠宝,十车绫罗绸缎。他还让武媚娘的母亲杨氏和其他官员反复去做长孙无忌的工作,但是长孙无忌都不同意,这些人都无功而返。

就在李治进退两难的时候,是中书舍人李义府改变了局面。

李义府因为善文,极善于察言观色,所以一直深得李治的赏识,不过他这个人内心其实是比较阴险的,官场上但凡是和自己产生利益冲突的人,他都会故意构陷倾轧。

李义府和长孙无忌有私人恩怨,他生怕长孙无忌会在官场上排挤他,于是就想要转嫁矛盾。

这时候,李义府听说李治现在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一直犹豫不决,主要是生怕群臣群起反对,特别是长孙无忌,他在这件事上是油盐不进。

李义府逮到机会了,立马上表,请求废除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

李义府这一下子得到了李治和武媚娘两个人的赏识,后面直接留任京师,更是飞速升官到中书侍郎。

李义府一道奏折能够得到这样的大便宜,其他臣子当然也跟着效仿。

废王皇后,立武媚娘已经不是简单的皇家家事了,一些在太宗时期郁郁不得志的老臣,还有一些一直被长孙无忌排除在集团之外、处处被打压的新贵,都表示愿意支持武媚娘。

这样,朝堂上立刻出现了与长孙无忌对立的一股力量,成为了支持李治的阵营。

李治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也就有了和长孙无忌摊牌的底气。

但没有想到,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褚遂良、来济等老臣的反对,褚遂良还把太宗的遗言搬出来:我好儿好妇,今以付卿。

这些老臣直接在大殿上闹自尽,李治非常愤怒,但是他又不好发作。

李治又陷入了举步维艰之中,这时候,一直没有表态的老臣李勣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李勣这个人其实是唐朝开过时期的武将,战功无数,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在官场上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从不居高自傲,在太宗时期如此,现在辅佐太子也是如此。

他在这件事上突然发声,点拨李治,简直是四两拨千斤。

李勣这句话让李治恍然大悟,不少大臣也跟在李勣后面纷纷附和。

老臣许敬宗和李勣一唱一和:“种田的多收了十斛麦,都想要换掉老婆,何况是天子,他想要立谁做皇后,还要听别人指指点点吗?”

李勣和许敬宗的这番话让李治和武媚娘看到了希望,他们还不停制造舆论,让这个阵营很快就在人数和政治权职上压倒了长孙无忌集团。

长孙无忌集团除了长孙无忌自己,其他的官员要不被贬职,要不自请回老家,总之武媚娘成为皇后已经是定局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武媚娘如愿做了皇后,王皇后的娘家在朝堂上的力量,在这一次冲突之中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

这被贬为庶人的女人,对武媚娘还有什么威胁呢?

武媚娘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关在终日不见光的冷宫里面,没有宫女伺候着,吃着下等的食物,活得就像是被豢养的牛羊一样。

原本养尊处优的皇后和宠妃,现在就在这里慢慢等死,虽然看起来残酷,但只要她们老老实实,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但没想到最后让武媚娘下定决心杀了她们的是李治自己。

就在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关押一个月之后,李治突然后悔了。

他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王皇后就是被冤枉的,昔日的枕边人,现在过得如此凄凉,李治又想起两个人的好来。

于是,李治背着武媚娘,私下来到了两个人被关押的地方。

果然,李治看到两个人的凄惨模样,就心软了,疼惜地问她们过得怎么样。

当初李治废皇后如此决绝,王皇后也没想到他还会来看她们。

王皇后知道,自己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可能永远都要待在这里了。

她试探性地问着李治:“如果陛下还记得往日的情分,还愿意让妾等重见天日,那么就将这处小院改名为‘回心院’吧。”

李治这心里对她们到底有几分怜悯,王皇后她们确实没有把握。

但很快,事实就会告诉她们——即便是李治也救不了她们。

李治去看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武媚娘那里,武媚娘对王皇后彻底动了杀心。

她比谁都了解李治这个人。

李治身为太子的时候,太宗就很喜欢他的良善和文弱,这种看起来没有攻击性的和善,也让大臣们多有赞誉。

现在李治当了皇帝,也在逐渐习惯帝王的雷霆手段,面对老臣也懂得了以柔克刚,但面对女人,还是一如既往地耳根子软。

武媚娘如果不是牢牢把握了他这一缺点,怎么可能进了感业寺还能回宫,甚至翻身做了皇后?

而和李治做了这么长时间夫妻的王皇后也相当清楚,她这话术,可是和当年感业寺武媚娘所用的如出一辙。

武媚娘对李治一番指责,把李治说得服服帖帖:“现在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还没有稳定下来,我刚刚做皇后一个月,随时都可能再起波澜。陛下现在去看这两个人,甚至想要放了她们,那些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大臣,会怎么想?”

李治狠了心,任凭武媚娘去处理二人。

所以在整件事情之中,李治其实是主导者,武媚娘只是一个推动者。

武媚娘将两人拖出来,各打了一百大板,打得两人血肉模糊。除此之外,还命人将这两人的手脚都截了,将她们扔进酒缸里面。

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剧痛之中死亡,两人都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

王皇后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杖杀的皇后。

萧淑妃曾经破口大骂,诅咒下辈子武媚娘变成老鼠,自己则成一只猫,生生咬断武媚娘的喉咙。

武媚娘原本就属老鼠,现在对这个诅咒更加忌讳,宫廷里面也不再允许养猫。

出身名门望族的原配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使了个心眼,在后宫多安插了一个人,并没有真正行恶毒之事,但还是落得个如此可怜的下场。

如果王皇后能生下一个儿子,也许整个唐朝的历史都会扭转。

而命运似乎在故意给武媚娘开路,所有生命之中出现的人物,都在把她推向历史的巅峰。

武则天从一名尼姑到成为皇后,不过用了三年的时间,她深切地明白这皇宫之中,风云诡谲,一个自以为是的疏忽,或者一时不查,都可能将自己的一条命送掉。

在这条攀登的道路上,她对李治像是一场豪赌,说白了,她也只是“险胜”,坐在这个后位上,她绝对不允许王皇后、萧淑妃的身上出现任何的转机。

不然下一个三年,关在这里的可能就是自己。

处理完王皇后之后,武则天马上开始着手重新立太子。

现在的太子是王皇后的养子李忠,许敬宗现在已经是武媚娘的心腹,她在武媚娘的授意之下上书给李治,请求重立太子。

而李忠也是怕了,他主动让位,武则天的儿子李弘被封太子,没有出现任何波澜。

长孙无忌的党羽也逐渐被全部剪除。

就是这样手段狠辣的武媚娘,在她当上皇后之后,她和唐高宗共同执政一直到唐高宗走到人生的尽头。这后宫之中,再没有一个人敢觊觎她皇后的位置。

0 阅读:108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