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让他独自去拉队伍,能拉起来就自编自封,解放后他成为中将

赵婧瑶说历史 2024-12-27 15:26:55

前 言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出现大量伤员。

为保证行军速度,营以上伤员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营以下伤员每人发放十块银元,就地遣散。

不幸的是,他也被列入了遣散名单。

当得知自己要被留下时,他很是不甘,居然靠着一根竹竿当拐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孤身一人踏上了追赶部队的征程。

那么,他究竟是谁?

贫苦出身,投身革命

滕海清,出生于1909年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7岁起,他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15岁时,为了生计,他离开家乡到霍山县帮工烧木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贫困的生活让滕海清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

1929年,六霍起义爆发,这场革命风暴给滕海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毅然参加了霍山游击队,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在游击队里,滕海清表现出色,受到领导的表扬。

1930年,红一军在商南扩红,滕海清得知消息后,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

加入红军后,滕海清作战勇敢。在多次战斗中,他不畏强敌,冲锋在前。

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在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中,滕海清不断晋升,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长。

然而,他的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战马风波,明降暗升

1932年,因私藏战马事件,滕海清被调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

那时红四方面军在潢光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时任红三十二团五连连长的滕海清,也缴获了两匹膘肥体壮的枣红色战马。

滕海清看着这两匹高大威风的战马,心痒难耐,他想到自己身为连长却不会骑马,传出去会让人笑话,于是决定先把战马留下练骑术,过几天再上缴。

这天,滕海清牵着两匹马刚出璞塔镇东门,就迎面撞上了师长倪志亮和师政委甘济时。

倪师长一眼就看到了这两匹高大威武的枣红马和旁边略显慌张的小战士,便走过去问道:

“你是哪个团的?”“三十二团的。我是五连连长。”“牵两匹马干什么?”

滕海清灵机一动,回答说:“哦,是给师长、政委牵的。”

倪师长望了望甘政委时,说:“这个小连长,脑瓜子蛮机灵的。”随后,让通信员将这两匹马牵走。

没想到滕海清的人生会因这两匹战马发生改变。

十天后,滕海清接到营部通知:“带上背包,到师部报到。”

这一下可把滕海清吓坏了,他以为自己因为私藏战马的事情要受到处罚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照组织程序先到营部见了营长,询问营长为何调他走,营长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是团部的通知。

滕海清又拿着营部的介绍信到了团部,问团长程启光,团长也说不知道,是师部的命令。

无奈之下,滕海清带着团部开的介绍信来到了师部驻地,进了师长、政委的办公室。

倪志亮师长看完滕海清递过来的介绍信后,开口道:

“调你来,是想让你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你不会不满意吧?”

滕海清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急忙回答:“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不满意的。”

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不被抓就行。

滕海清到了通信队后,一开始还以为自己被降职了,心中有些庆幸没有受到更严重的处罚。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排长职位非但不是“降”了,反而是“升”了。

原来,师部通信队是个特殊单位,只有两个排,人数却相当于一个加强连。

滕海清所在的一排,没有士兵,都是一些在战斗中没打好仗的营连干部。

二排则是从各团挑选来的优秀班长,经过培训后分配到连队当排长。

滕海清所管理的人员都是营长和连长级别的人物,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职位实际上是得到了提升。

滕海清也明白了倪志亮师长对他的良苦用心,更加努力地在新岗位上工作。

艰难长征,千里追军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滕海清身负重伤。

他的左眼几近失明,右臂被击穿,还掉了两颗门牙。

在部队转移过程中,为保证行军速度,张国焘决定将伤员分为两类管理。

营以上伤员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营以下伤员每人发放十块银元,就地遣散。

滕海清不幸被列入了遣散名单。当得知自己要被留下时,他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委屈。

他眼睁睁地看着同是伤员的营长被担架抬走,而自己却要被“遗弃”。

他想不通,自己一心为革命,为何在这关键时刻要被丢下。但他也明白,这是部队的无奈之举。

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革命队伍,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追上部队。

滕海清没有丝毫犹豫,他找来一根竹竿当拐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孤身一人踏上了追赶部队的艰难征程。他一步一捱地向西前行,右臂用绷带兜住悬吊在脖子上,左手拄着竹竿探路。

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跤,但始终没有放弃。

夜深了,他气喘吁吁地终于赶上了后卫部队。

那一刻,他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他急忙找到野战医院的院长,大声质问为何丢下他。院长无奈地解释这是上级的命令。

正当院长左右为难时,倪志亮出现了。

倪志亮表示,滕海清虽然是排长,但手下都是营连干部,应按营以上方式对待。

从此,滕海清继续跟随部队前行,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在长征的艰难岁月中熠熠生辉。

独自拉队,屡立战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到达四川后,虽占领多处县城,但兵力损耗严重。

此时,师长倪志亮找到了滕海清,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留在当地拉队伍,壮大红军力量。

倪志亮还提出了一个极具有吸引力的提议,即允许他拥有“自编自封”的权力,能够根据其组织的人数,授予其相应级别的官职。

倪志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知滕海清能力出色,却因伤病不得不担任轻松工作,这限制了他的发展。为了让滕海清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倪志亮决定给他这个特殊的任务。

滕海清深知要获得士兵就得先得到群众支持,而当时农民最关注的就是粮食。

于是,他带领农民打倒当地封建地主,合理分配了地主所占的粮仓。

这一行动迅速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支持,许多人纷纷加入他的游击队。

队伍因此得到了不小的扩张。倪志亮也遵守承诺,给他分配了30多支枪。

有了武器支持,滕海清的队伍在打土豪和分田地上干得越发顺利,他也成为了游击大队的队长。队伍迅速扩张到了几百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考验滕海清。

在反“六路围攻”的作战中,滕海清再次不幸负伤,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颈部,他不得不再次撤回前线养伤。

休息了一个月后,他又回到了保卫队做指导员。

但他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养好伤后他依旧在部队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

凭借着多次优异的表现,他很快升到了营教导员。

在之后的战斗中,他屡立战功,职位不断晋升。

抗战解放,功勋卓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海清被委以重任。

1938年,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开赴抗日前线,滕海清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

1939年元月,日军侵占鹿邑,他率部插到鹿邑和商丘之间及商亳公路两侧,相机打击敌人。

在著名的芦家庙战斗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当时,商丘日伪军 2000余人沿亳商公路南犯,先头部队500余人在伪军豫东剿共支队司令崔华山的率领下窜抵亳北芦家庙。

彭雪枫司令员决定由二大队执行歼敌任务,滕海清一方面派人继续侦察,一方面做好战前动员工作。

1939年1月8日夜晚,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大队尖刀排和三个连300多人从宿营地王牌坊出发,直插芦家庙。

战斗打响后,二大队攻势迅猛,采取分割包围战术,以班、排为单位勇敢穿插。

经过3小时激战,共击毙伪军100多人,俘虏伪军参谋长崔学善等100多人,缴获步枪87支、轻机枪1挺、子弹千余发,而二大队仅牺牲1人,负伤17人。

此后,他率部参加了窦娄、板桥集、津浦路西、淮北地区反扫荡战役和山子头自卫反击战等数十次战斗、战役,大力进行敌后根据地建设,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著功绩。

解放战争时期,滕海清率领队伍在华东野战军屡立战功。

他历任师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纵队司令员等职。

率部参加了朝阳集、泗城、宿北、莱芜、孟良崮、胶河、莱阳、鲁南、淮海、渡江等战斗、战役。

在宿北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果敢作战,成功突破敌人防线,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在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勇猛穿插,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对国民党整编74师形成合围,最终取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在淮海战役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浴血奋战,为解放全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结 语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面对无数的磨难与考验,滕海清却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从贫苦的农民到革命的先锋,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滕海清将军的一生,是对革命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也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