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考上高中了,结果高一数学才考 30 分?是不是瞬间觉得心都凉透啦,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就跟天都要塌下来似的?这分数乍一看,确实挺让人崩溃的,心里头肯定犯嘀咕:“完了完了,这数学可咋整啊!” 我太理解这种心情了,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有次考试成绩也特差,当时那心情,简直了,就觉得自己在学习这事儿上根本没希望了。但后来慢慢发现,只要找对路,还是能扳回来的。所以啊,先别急着绝望,这才哪儿到哪儿呀!这事儿啊,完全有救!但前提是得用对方法,可不能再稀里糊涂地瞎学了。
咱先得搞清楚问题出在哪,为啥才考 30 分知识断层太严重初中数学基础就不咋地,像代数运算、解方程,还有几何证明这些,压根就没掌握好。到了高一,新知识更是像听天书,函数、集合、三角函数啥的,完全摸不着头脑。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没打好,上面的楼肯定摇摇欲坠。学习习惯一塌糊涂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课后也不知道复习,作业更是敷衍了事,应付老师。从来都不整理错题,碰到难题直接就放弃了,这学习态度,成绩能好才怪呢。心态消极得不行老是自我否定,心里想着 “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种心态怎么可能学好数学呢?接下来讲讲逆袭策略,3 个月从 30 分到 90 分不是梦第一阶段:猛补基础,这得花 1 个月时间重新把初中核心知识学明白,每天拿出 1 小时重点补这些内容:代数方面:分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因式分解,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运算,必须得熟练掌握。几何方面: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判定,勾股定理,还有平行线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几何的重点。同步把高一最基础的章节抓起来,每天 40 分钟优先学集合、不等式、函数概念,像定义域、值域这些。怎么学呢?课本上的例题得逐句理解,一步一步模仿人家的解题步骤。课本后面的课后习题,只做 A 组的基础题就行。第二阶段:搭建知识框架,这也得 1 个月专题突破高一的核心章节,每天 1.5 小时按照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概率统计这个顺序来。具体这么操作:函数:通过画图来理解单调性、奇偶性,比如说 y = x² 和 y = 1/x 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一画出来,性质就一目了然了。三角函数:把 30°、45°、60° 这些特殊角的 sin、cos、tan 值背得滚瓜烂熟,这是做题的基础。向量:掌握好加减法、坐标表示,还有模长公式。这部分内容虽然有点抽象,但是多做题就会熟悉了。刷题按章节一道一道刷,每道题都得彻底搞懂了再做下一题。建立错题本,每天 20 分钟记录错题得有规则:只记基础题,像集合运算、解不等式这些。还要标注清楚错误原因,是计算错了,还是概念混淆了,或者是完全不会。错题订正后,当天先改好,3 天后重新做一遍,1 周后再检测一次。第三阶段:巩固 + 应试训练,最后 1 个月冲刺限时刷基础卷,每周 2 套选 “高一期中 / 期末基础模拟卷”,规定 90 分钟做完。目标就是前 10 道选择题、前 3 道填空题、前 2 道大题必须全对。这样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分稳稳拿到手。针对性提分技巧选择题:学会排除法、代入法,比如遇到函数题,代入特殊值 x = 0、x = 1,说不定就能快速找到答案。大题:要注意分步骤得分,像函数题,先把定义域求出来,公式写对了,说不定就能拿到几分。
数学想要逆袭,关键不在于智商高低,而是看你对知识点和题目的重复次数。一道题认认真真做 3 遍,比囫囵吞枣做 3 道新题有用多了。千万不能再拖延了,从今天开始,每天解决 1 个小问题,3 个月后,你肯定会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记住,数学考 30 分绝不是终点,而是你华丽逆袭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