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轻视课本习题,高考数学:课本习题,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好学的老球迷 2025-03-21 20:06:32

在高考备考中,关于高考数学题和课本题的关系,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高考题肯定都能在课本找到源头,于是拼命钻研课本,认为把课本每道题做会就万事大吉;但也有人觉得有些高考题和课本联系太牵强,课本在备考中作用不大。

那高考数学的题目和课本题到底有怎样的渊源?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利用课本进行备考呢?

要说高考数学题和课本题的联系,确实每道高考题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课本题的影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要是为了找联系而强行关联,就有点离谱了。就像有些地方、有些时候的高考题或者中考题,课本知识在其中所占比例小得可怜,感觉课本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而考试范围却像那广袤无垠的太平洋。

咱们研究课本原型题,目的就是要重视课本。然而,很多人对 “重视课本” 存在误解。不少人觉得只要把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做出来,就算是重视课本了。但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仅仅做到这一点,也就只能考个中等水平。

这是为啥呢?因为这种做法只是表面功夫,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

那怎样才算是对课本习题进行深度学习、思考和拓展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课本习题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习题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很多课本习题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思路,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做题,而不深入挖掘这些内在的东西,就无法真正发挥课本的作用。

比如,有些课本习题看似简单,但通过改变条件、拓展结论或者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就能衍生出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时,多思考题目之间的联系,尝试举一反三,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再比如,有些习题的解法可能不止一种,我们要学会探索多种解法,比较不同解法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那咱们就来看看具体该怎么做。

在做课本习题时,不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每做完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做一道函数题,不仅要算出答案,还要思考这道题是如何运用函数的性质来解题的,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题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要对课本习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尝试改变题目条件,看看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或者增加一些条件,让题目变得更复杂,锻炼自己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比如一道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习题,我们可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边长或者角度等条件,重新计算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建立知识网络。把课本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的习题联系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比如数列和函数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在做数列习题时,可以思考能否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通过建立知识网络,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定期复习课本习题。不要做完就扔在一边,要定期回顾,尤其是那些做错的题目。每次复习时,可能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不断巩固和提高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记住,重视课本不是简单地做做习题,而是要通过深度学习、思考和拓展,真正发挥课本在高考备考中的作用。这样,我们在面对高考数学,才能更有底气,更从容地应对各种题目。

0 阅读:4
好学的老球迷

好学的老球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