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神秘大姐,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究竟多贪婪?一次就能侵吞30亿

探史笔记 2025-02-21 09:20:01
引言

宋霭龄,一个隐藏在权力背后的女人,她不站在前台,却操控着整个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

1936年,她在上海滩制造公债市场崩盘,靠着内幕交易轻松赚取数千万法币;1942年,她和孔祥熙联手,在美元公债骗局中,一次就吞掉30亿!

国难当头,百姓在饥饿线上挣扎,而宋霭龄却靠着投机倒把、操纵市场,攫取了无数财富。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她和孔祥熙的贪婪,到底有多可怕?

公债骗局:宋霭龄如何让百姓倾家荡产?

1936年的上海滩,战火逼近,民众忧心忡忡,但宋霭龄却在这乱局之中,看准了“生财之道”——割韭菜式的公债骗局。

这一年,财政部长孔祥熙宣布国民政府发行一批新公债,名义上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实际上,这笔钱最终去了哪里,老百姓永远也不会知道。但宋霭龄知道,她不仅知道,还要狠狠地薅一把。

为了这次“大生意”,宋霭龄亲自策划,让财政部次长徐堪、中央银行副总裁陈行,以及她弟弟宋子良,一起成立“三泰公司”,专门干一件事——操控公债市场,狠狠敛财!

上海滩的金融市场本就动荡,宋霭龄趁机四处放风,说国民政府即将发行新的战时公债,旧公债可能会被废止,利息也可能不再支付。

这一招下去,整个市场一片恐慌,百姓们纷纷抛售手中的公债,价格暴跌,最低的时候,公债面值直接跌去了一半!

看到债券价格暴跌,宋霭龄立刻指示“三泰公司”大规模低价收购。百姓们恐慌地卖出,他们则稳稳当当地一点点把债券吞进自己的口袋。

等到市场上的旧公债大部分已经被她们掌控时,宋霭龄又让孔祥熙出面,郑重辟谣:“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稳定,公债不仅不会废止,反而会提高利息!”

这一消息一出,公债价格像坐上了火箭,一天之内暴涨了两倍!宋霭龄一看,火候到了,立刻指示三泰公司将手中的债券高价抛出,收割了一整波市场财富。短短几天,他们靠着这场“金融大戏”,就赚了足足三千多万法币!

然而,上海滩的老百姓就惨了。许多人因为这场公债骗局倾家荡产,破产自杀的不在少数。

可宋霭龄呢?她甚至都没在意上海百姓的死活,她的目光,早已放到了更大的“生意”上——美元公债骗局!

美元公债骗局:一场30亿的大收割

1942年,中国抗战进入第五个年头,美国为了支持国民党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用于抗战开支。

这本是国际援助,却成了宋霭龄夫妇的一场“私人盛宴”。

蒋介石研究后决定:3亿美元购买黄金,作为战略储备;1亿美元购买军火,用于抗战。1亿美元用于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公债”,面向全国人民募集资金。但问题来了,谁愿意掏钱去买国民党的公债?

百姓们早已对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失去了信任,担心这些债券到头来会变成一堆废纸。所以,美金公债发行后,市场反应冷淡,一年过去,1亿美元的债券只卖出了5000万,剩下的债券被大量闲置。

宋霭龄看到这情况,眼前一亮,知道发财的机会来了!

她授意孔祥熙,停止出售剩余的美金公债,并通过财政部的关系,让中央银行以“内部消化”为借口,低价吃进剩下的债券。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自己买自己的债券,花的还是政府的钱!

随着战争持续,市场上开始出现美元短缺,美金公债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宋霭龄一边操纵市场,一边让银行界放风,宣称美金公债是“抗战必胜的投资”,是最安全的资产。

很快,美金公债的价格飙升,从原本的20元法币兑换1美元,一路暴涨到250元法币兑换1美元!当价格涨到巅峰时,宋霭龄夫妇果断出手,以市场最高价抛售手中持有的美金公债,换取巨额法币。

仅这一波操作,他们就狂赚了30亿法币!

这30亿,相当于当时中国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却被宋家夫妇轻松收入囊中。而普通百姓呢?他们掏出积蓄买的美金公债,最终变成了一堆废纸。

币制改革,如何掏空国库?

如果说公债骗局和美元公债骗局,已经让宋霭龄夫妇赚得盆满钵满,那么他们在币制改革上的操作,更是直接“掏空了国库”!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采用法币体系。

这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掌控国家金融命脉的宋家和孔家。币制改革的消息在市场上还是机密时,宋霭龄已经得到了“内部情报”——银元即将废除,黄金和外汇将成为最值钱的资产。

于是,她立刻动用巨额资金,低价收购黄金、美元和外汇,为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做准备。

当政府正式宣布实施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时,市场上的资金迅速涌入黄金市场,黄金价格疯涨,宋霭龄的资产也瞬间翻了数十倍!

看到黄金市场达到巅峰,宋霭龄立刻让手下大量抛售黄金,换取大笔法币,将这笔钱转移到美国、巴西等海外账户。

到抗战结束时,国民政府的国库已经被掏空,而宋霭龄夫妇的海外资产却多达数亿美元!

0 阅读:0
探史笔记

探史笔记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