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北海满抗战的旗帜,铁血御侮,为何最后下落不明

探史笔记 2025-02-21 09:18:24
引言

张殿九,这个名字在1932年的东北战场可谓响当当。他带领“东北民众救国军”在海满地区与日军血战,誓死守护祖国北疆。

然而,他的抗战故事最终以“消失”二字收场。他到底去了哪里?为何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会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火车站戒严,海满抗战打响第一枪

1932年9月27日,天还没亮,齐齐哈尔以北的铁路沿线突然进入全面戒备状态。从富拉尔基到满洲里,各大火车站的护路军官兵全部荷枪实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神情紧张,仿佛大战一触即发。

更离奇的是,齐齐哈尔伪满当局对这一带的电报电话全都失去了联系,就连例行巡航的日本侦察机坂仓号,也在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本关东军的指挥部彻底炸了锅。要知道,黑龙江已经基本落入日军之手,江桥抗战后,马占山虽然诈降,但整个东北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日军控制。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海满地区——也就是海拉尔到满洲里的这片地界,突然举起了青天白日旗。铁路被切断,日军的官员和领事被扣押,日本国境警察队的武器被缴,整个局面完全超出了关东军的掌控。

这场戏的导演,正是苏炳文和张殿九。两人一个镇守海拉尔,一个驻防扎兰屯,之前一直保持低调,对日军虚与委蛇。但当日军的铁蹄越踩越近,他们已经别无选择。9月27日这天,他们决定不再忍,让海满地区的日军尝尝中国军人的铁血手段。

他们的计划十分周密,事先秘密调配部队,在关键的铁路节点设伏。

当日军侦察机飞到碾子山附近时,突然发生故障,被迫降落,机上的8名日本侦察人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当场歼灭。至此,日军的眼睛被彻底蒙上,关东军根本不知道海满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几乎与此同时,张殿九的部队在扎兰屯发动突袭,占领车站,封锁了通往齐齐哈尔的交通要道。

而在满洲里,苏炳文的部队也开始行动,成功缴获了日军的国境警察队,让整个地区一夜之间易手。这场突如其来的抗日行动,被称为“海满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最激烈的武装抵抗之一。

然而,日本关东军不会束手就擒。日军最高统帅武藤信义立刻调集重兵,准备镇压这场起义。一场恶战即将在海满大地爆发。

血战富拉尔基,坚守博克图隘口

日军的反应非常迅速。10月3日,关东军派出飞机和重炮,配合地面部队,开始全面进攻富拉尔基一线。

驻守在这里的是张殿九的前敌总指挥张玉珽,他手下的官兵以步兵第一旅第六团为主,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日军,但斗志极为旺盛。面对日军的猛攻,他们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成功击毙日军百余人。

然而,日军随即增援,战况进入白热化。敌军不仅加派重炮,还派出战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战斗持续两天,阵地上的泥土被炸得寸草不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团长高峻岭在战斗中右臂被炸断,仍然坚持指挥作战。最终,敌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勉强推进,而救国军的伤亡同样巨大,步一团已经损失惨重。

张殿九见势不妙,立刻与苏炳文商议,决定转移主战场,把战线拉到博克图隘口。这是连接兴安岭和海拉尔的重要关隘,山势险要,是阻挡日军进攻的最佳屏障。他们命令部队迅速向博克图方向集结,准备进行最后的防御战。

然而,日军的装甲列车很快杀到。他们想出了一个险招:

在博克图隧道前方布下了一列装满石块的货车,当日军的装甲列车驶入下坡路段时,他们猛然放行矿车,让它沿着轨道呼啸而下,狠狠撞向日军装甲车。

日军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装甲列车当场脱轨,十余名日军工兵被碾压致死。

虽然这一计策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但张殿九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日军的火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而救国军的伤亡越来越大。最终,苏炳文和张殿九被迫做出最艰难的决定——撤退。

撤入苏联,英雄何去何从?

1932年12月4日,张殿九和苏炳文带着残部,乘火车穿过满洲里,进入苏联境内。这一决定虽然避免了部队被全歼,但也让他们彻底失去了继续抗战的可能。

进入苏联后,义勇军的待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起初,苏联方面还算礼遇,安置了大量伤员,并提供了一些物资补给。但很快,局势就变了。部分普通士兵被分散遣返,而高级将领则受到严格管控。

半年后,张殿九和苏炳文经由欧洲回国,受到了国民政府的欢迎。然而,回国之后,张殿九的行踪就变得扑朔迷离。最初,他还活跃于一些抗日宣传活动,但很快就销声匿迹。

有传言称,他被国民政府安排了闲职,郁郁不得志;也有人说,他被日伪特务盯上,最终死于暗杀。甚至有人猜测,他可能改名换姓,隐居乡野,避开战争的纷扰。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一个事实无法改变——张殿九曾经是东北抗战的重要旗帜,他在海满抗战中的英勇表现,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尽管他的下落成谜,但他在战场上的呐喊,依然回荡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

东北抗战的历史上,有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而张殿九,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位。他是如何消失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0 阅读:7
探史笔记

探史笔记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