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前半生大都不停地追逐:追逐荣耀,追逐利益,追逐鲜花与掌声,追逐优于他人的薪酬。有些人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职位越升越高,名利双收,各种荣耀加身,堪称辉煌;有些人或者自己打拼,或者有长辈接济,拥有足够多的财富与家产;有些人儿女优秀,要么拥有要职,要么拥有财富。前半生的辉煌、优渥的家产、优秀的儿女,都是值得炫耀的。但在退休后的养老面前,却总是会有所欠缺。毕竟,无论曾经多么成功,到了晚年,健康和幸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老了,老了,拼的不是拥有哪些外在的优于他人的条件,而是自身需要具备的这七点:
一、健康的体魄
每个人退休后,都会被齐刷刷地甩在同一个起跑线。有些人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睡会玩,他们养的不是老,而是兴趣,是情志。健康的体魄,是多少钱财买不来的资本。有些人曾经人前显贵,却逃不过年老后的孤单;有些人腰缠万贯,却离不开药罐;有些人儿女优秀,却不能常伴身边。有了健康,就有了幸福老去最基本的条件,它让你能够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绥宁县黄土矿镇大湾村,也有一位走过了整个世纪的老人,她叫肖改玉,年过百岁,依旧腿脚灵便,精神矍铄,每天过得舒心自在。老人胃口极好,从不挑食,每天坚持活动筋骨,从不懈怠,择菜、割草、喂鹅、做针线活……都不在话下。如今,肖改玉老人一家已是五世同堂,每到肖老过生日,儿孙们便从四面八方聚到老人身边,为她贺寿,其间滋味,当属人间幸福至味。
一个人晚年的幸福,不在于银行帐户的余额,也不在于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身体是否硬朗,是否还能自由享受生活。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身体健康,才有能力、有心情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果没有了健康,不但自顾不暇,还会成为一家人的拖累;如果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担当,没有了能力,更甚者会没有了尊严。健康在,晚年生活才会有最基本的保障。
二、丰盈的心态
生活,是晨起暮落;日子,是柴米油盐。生活既有柴米油盐的现实,也有琴棋书画的浪漫。有丰盈灵魂的人,一手忙碌于人间的烟火,一手享受着诗意的清欢,内心因此变得无比丰盈和富足。这种内心的丰盈和富足,对于人到老年来说,是最为有力的支撑,它让老年人在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时,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而满足的心,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份美好。
主持人曾经向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询问关于长寿的秘诀,周先生回答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向前看,要能够想得开。”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我就是想不开怎么办呢?”周先生轻松地回答:“那就拐个弯,换个角度思考,不就都想开了吗?”这番话并不是周老随随便便说的玩笑,而是他真正用来度过生活中许多困难时刻的智慧箴言。
在周老六十岁的时候,他被派到中国西北的一个农村进行思想改造,本来应该享受幸福退休生活的他,却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比如锄地、喂猪、扛麻袋、刨冻粪等等。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周老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的心态,把那些艰难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沙漠中,他会思考为什么芨芨草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到了湿地附近,他会仔细观察天空中结对飞行的大雁;做饭的时候,他又开始研究为什么那里的黄瓜比北京的长得好。周老曾经公开表示,那几年的劳动经历不仅治好了他的失眠症,还让他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正是这种乐观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铸就了周有光老人辉煌灿烂的百岁生涯。
季羡林曾说:“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以长寿健康之道。”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丰富和满足,他们就不太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影响。因为不受外界干扰,他们的心态就会变得平和,心态平和的人,情绪通常也会很稳定,而情绪稳定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轻松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三、对生活足够热爱
光阴用来成全,岁月需要温柔以待。人生无论走到哪个阶段,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华裔乒乓球老将倪夏莲和歌星张学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这两位不同领域的明星,因为一次奇妙的互动而联系在了一起,让无数网友感到热血沸腾。这一切的缘分始于张学友在一次演唱会上模仿了倪夏莲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庆祝动作。这个举动让倪夏莲非常感动,她通过媒体隔空向张学友喊话:“张学友是我的偶像,我希望他能来看我打乒乓球比赛,我也非常希望能去看他的演唱会。”令人惊喜的是,不久之后,张学友真的给倪夏莲发去了演唱会的邀请函。在演唱会上,张学友特别向观众介绍了倪夏莲,并表示她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既然你都可以参加奥运会,那我也应该可以继续唱下去。”尽管两人都已经年过六旬,但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限制,不断创造历史。
汪曾祺说:“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当我们心中有所热爱,内心就会有所寄托,内心不空虚,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充实和丰盈。每天我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忙碌而充实,并且乐在其中。这样充实的日常,能够温暖我们的岁月。拥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温暖,照亮整个余生。
四、有一定数量的养老金
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们无法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为未来做一些准备。比如,当我们退休后,如果能领到养老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这样,当我们需要钱的时候,手里至少有一些可以依靠的资源。
邻居齐老每月都能领到一笔不错的退休金,他的老伴却没有退休金,而他们的孩子在40多岁时就下岗了,之后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幸运的是,他们的孙子很优秀,考上了大学,现在在外地工作。齐老刚领退休金没两年,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有时候他甚至连家里的老伴和儿子都不认识。但是,因为齐老的退休工资是家里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有这笔钱和没这笔钱,会极大影响到家庭的生活。所以,即便他患病十几年来,依旧是被照顾得很好的。即便有时候他不认识回家的路,因为手上带有电话手表,也都在社区里面活动,街坊邻居也都认识他。
可见,拥有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可以用这笔钱投资旅游,投资健康,定期体检,从多方面提高晚年的生活品质,真正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养老金,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减轻了儿女的负担,我们可以体面地过好自己的晚年。
五、有少管闲事的自觉
有人问百岁老人喻泽琴长寿的秘诀,她说:“少管闲事,心态决定一切。儿孙辈的事,我从不掺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老人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过度干涉儿女的生活。
电视剧《安家》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在剧中,家里的大宝不想吃饭,婆婆就一边喂饭,一边让他看动画片。儿媳告诉两位老人,不应该这样惯着孩子,但婆婆却反驳说:“你看社区里哪家孩子不是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孩子一看有人撑腰,更加来劲了,扬言如果不让他看就不吃饭。儿媳看到孩子如此蛮横无理,严厉地批评了他。然而,这边孩子刚认识到错误,另一边公公就开始数落起儿媳来:“你一回来就又吵又闹的,你走走走走……”这一闹,儿媳直接下定决心,要和他们分开住,甚至告诉丈夫:“要么换房子,要么换老婆。”
其实,两位老人并没有恶意,但他们的过度干预,让原本和睦的家庭硝烟四起。很认同一句话:和子女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是人到晚年必经的修行。要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到了一定年纪,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可以给建议,给帮助,但绝不能干涉,更不能插手,全心全意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儿女开心,为人父母的,也能颐养天年。
六、有三五知己
作家雪小禅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这个世界上,人山人海,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然而,真正能够成为知己的人却寥寥无几。虽然认识你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交心的人却少之又少。当我们有幸遇到那个与我们心灵默契的人时,那种孤独感就会烟消云散。
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彼此了解和信任。知心的朋友之间,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隔阂,不会相互瞧不起或歧视,而是会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人生一世,不求朋友遍天下,只求身边有知己,足以慰平生。
巴金和冰心的友谊长达70年,一直持续到他们晚年。通过98封书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最初是在一次聚会上相识的,后来在重庆的时候,冰心生病了,巴金经常去看望她。当巴金得知冰心经济困难,连年夜饭都成了问题时,他决定帮助冰心出版她的著作,以减轻她的生活压力。巴金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让冰心非常感激。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也真诚地说:
巴金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即使后来他们分居两地,冰心和巴金也始终挂念着对方,通过书信来表达彼此的关心。在生活中,他们互相帮助;在文学上,他们互相探讨。这样的友谊一直持续到冰心去世。
古语云:“患难识人,泥泞识马。”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够用心交流、坦诚相对的人。他们之间的友谊,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平时,我们可能很难分辨谁是真正的好朋友,谁又不是那么可靠。只有在遇到困难或麻烦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出谁会伸出援手,谁会默默支持你。真正的友情,不是风光时高朋满座,而是落难时雪中送炭。如果一生中能有三五个这样的知己,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彼此相互依存;就像身体与影子一样,时刻不离不弃,那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七、像超人一样的自己
倪萍在《姥姥语录》中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经营。当我们的孩子忙于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伴侣也离我们而去,我们最终能依靠的,其实只有我们自己。
我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里面的一段话让人深思:作为父母,我们总想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陪伴他们成长。但现实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孩子长大后,我们对他们的依赖反而变得更多,而我们能给予的帮助却越来越有限。现在,我们可能在儿孙的教育上帮不上忙,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代沟。三代人的相处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过度的干涉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因此,当孩子长大,我们变老时,默默地在孩子背后支持他们,成为他们安心的后盾,照顾好自己,不成为他们奋斗路上的拖累,就已经足够好了。
记得年轻时,我的朋友王仪的丈夫不幸得了脑中风,后来更是发展成偏瘫,失去了自主行动的能力。王仪不离不弃地照顾了丈夫整整八年。在丈夫去世后,她四十岁那年,一位好心的邻居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是一位高校老师,终身未娶。但在吃饭时他明确表示,他不会在王仪的儿子结婚时提供任何帮助,将来如果他先走一步,他的房子会留给自己的弟弟。王仪意识到,对方只是想找一个免费的保姆。于是她婉拒了这段关系。从那以后,王仪不再寻找新的伴侣,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她去学习开车、学习游泳、学习化妆,坚持健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的她,一个人在泰国生活得悠然自得,闲暇时会和她的狗狗在海边散步,或者读书、品茶,过着简单而舒适的生活。
杨绛先生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人活一辈子,依靠别人,终究是没有安全感的。我们最终能指望上的,只有自己。最大的靠山,也是自己。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把自己照顾好,善待身体,保持健康;手有存款,心中不慌;然后,努力活成自己最好的靠山。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兵荒马乱,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身体不再挺拔,精神状态不饱满,亲人和朋友也会逐渐离我们而去。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晚年必修的课题。人生的下半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晚年时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和自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