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最具代表的食物品牌,麦当劳、肯德基的影响力是空前的,但同时也给美国饮食文化打上了油炸、不健康的标签。
但这家店却颠覆了人们的观念,主打无油炸、健康观念,成立37年,全美开店超2000家,不仅将麦当劳、肯德基双双PK下去,还成为了星巴克最大的对手!
它就是Panera Bread。
01
与时间对抗,做不一样的美食
1981年,波士顿市区一条街道,年轻的David Peterman和Mitch Roberts,端着各自的托盘,托盘上放着切成小块的面包,给过往的行人试吃,并感兴趣的人介绍着身后不远处自家的面包店——Panera Bread。
彼时麦当劳、肯德基的汉堡早已统治了这座城市,油腻、肥胖成为了众多美国人的身体现状。Panera Bread来源于意大利语,译为“时间的面包”,主打非油炸食品,David 和Mitch 深知想要从麦当劳、肯德基的市场撕出一条路来,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但说到底,Panera Bread还是卖面粉做成的食物。
可想而知,David 和Mitch 的地推活动并不顺利,他们费劲口舌才说动了几个愿意进店尝试的顾客。
没想到的是,就是这几个愿意尝试的顾客给Panera Bread带来了第一批忠实粉丝。靠着这样的口口相传,Panera Bread总算打开了市场。
30多年过去了,Panera Bread发展成了全美超2000家门店的连锁店,其中自营店和加盟店各占一半左右,每年销售额50亿美元!
02
健康意识崛起,以及30年不变的初心
那么,为什么Panera Bread能与麦当劳、肯德基竞争呢?
Panera Bread 的创立起源于美国人对健康意识的崛起,这是时代赋予其的基因,而Panera Bread更是将其贯彻到底。
它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健康,2016年5月时,更是表示要去除产品中150多种添加剂,包括阿斯巴甜、发泡剂以及高糖玉米糖浆等等这些在面包行业必用的添加剂。
同时Panera Bread还倡议餐饮行业禁止使用抗生素肉,善待动物等等一系列人道主义举措。
所有门店的面包都是当天烘焙,当日没有销售完的面包都会捐给社区慈善机构。
做一项事业不难,难的是3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
03
品类众多,把面包做出花来
Panera Bread不是传统的面包店,它更是一家将面包做成花的简餐店。
店内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以面包为基础,比如明星产品全麦低卡三明治,便是现烤面包、有机鸡肉和最新鲜的蔬菜组合而成。
在Panera Bread里,这样的三明治种类非常丰富,光面包胚就有十一种可选。除此之外,Panera Bread配合着面包提供现磨咖啡、沙拉、配菜和酱等,还有儿童餐等。
如此一来,就可以吸引为热量发愁、提倡健康的顾客和喜欢汉堡、三明治的小朋友了,并且还能提升客单价。
值得一提的是,Panera Bread最大的特点是大份,说是提升客单价,但基本上只要花费9美元,顾客就可以撑着肚子出去了。
04
一切以顾客体验为主
不论什么餐饮行业,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必然能让顾客对品牌产生依赖感,Penara Bread 更是如此。
在简餐形式的餐厅,能够给顾客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服务就是简餐升级的核心。Panera Bread 曾做过一次市场调查,顾客对于整体体验最不满的是点餐的速度问题。
因为此前为了体现定制化服务的特色,Panera Bread 所有的产品,无论是三明治还是卷饼,全部都是由顾客自行挑选食材,然后服务员再进行现场制作,这就增加了点单的用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anera Bread 开启了店面2.0时代。
首先是店面升级,主打舒适、社交,更大的空间用来享受美食和社交。
其次是数字化点单和免排队体验。Panera Bread 在店内增加了自动点餐机,新的菜单以触屏点单的形式呈现,并且还能用APP进行网上点餐,利用科技的力量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另一方也减少了用餐高峰期点餐员的工作量。
并且2016年时,出手买下Panera Bread 的JAB资本,出台了一个名为“咖啡和贝果”的计划,其重点对垒目标的就是星巴克,Panera Bread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05
贩卖生活方式,打消顾客疑虑
和星巴克一样,Panera Bread 卖的不仅仅是面包,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或者说是逼格。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填饱肚子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注重社交分享、情感诉求等,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往Panera Bread 的人,只要往那一坐,喝喝咖啡,吃吃三明治,都是一种逼格的体验,顾客不会太在意其价格,因为Panera Bread 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享受。
Panera Bread 如今创立已有37年的时间,37年如一日的践行其健康主张,将用户体验放在最关心的地方,由此而来的顾客便成为了其粉丝,要知道,顾客对品牌忠诚度越高,品牌进步的空间就越大。
至于它是否能PK掉星巴克,未来肯定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星巴克的文化早就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