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期让人扼腕叹息,明末便是其中之一。每当提及明末,人们总会不禁问道:为何那时有那么多汉奸?
满清何以凭借那么少的兵力,如此顺利地统治了中国?相比之下,南宋同样经历了外敌入侵,但汉奸数量却远少于明末。这究竟是何缘故?
南宋时期,面对蒙古的强势入侵,宋朝军民从未停止过抵抗。从襄阳被围到后来的沦陷,宋朝投入了两淮、两湖等大半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进行援救。
中线襄阳失守后2年,西线的宋军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抵抗,直至最后停止。东线的李庭芝,在临安被蒙古占领后,依然坚守淮东,直至全军覆没。南宋军民的抵抗精神,可谓坚韧不拔。
然而,明末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清兵入关后,镇守淮河一线的4镇不到1个月便投降了多铎。中路的左良玉在明、清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甚至顺江东下,袭击南京中央政府。其子左梦庚在江西被李自成部击溃后,也全部投降了清军。
此后的郑芝龙、孙可望等人,更是一个个成为了民族败类。明末诸王中,虽有鲁王朱以海、隆武帝、永历帝等人坚守大义,但甘为满清屠杀同胞的汉奸数量却惊人地庞大。
难道南明的人真的不如南宋的人勇敢不怕死吗?显然不是。南宋有十万将士殉国,士人争相殉难,明末同样不乏英勇之士。江阴之战,十几万百姓或力战到底,或争先求死,无人投降。
广州之战,城中人亦撄城自守,男子上城,妇女馈饷,殊死抵抗,清军损失惨重。南昌之战,守军开城9次,迎击城外的“满洲步马大兵10万”,仅有70名软骨头向清军投降,结果男子被杀,女子被清军分走沦为军妓。
衡阳一战,李定国成功歼灭了八旗军的精锐部队,并斩下了当时满清最骁勇的亲王尼勘的首级,此事震惊天下。在大同之战中,一座孤城独自抵挡了八旗军主力长达八个月之久,最终城中除五百名叛降的汉奸和五名罪犯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而四川地区更是坚持了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直至全川数百万民众几乎被屠杀殆尽。
由此可见,明末的失败,并不在于民众没有骨气和热血,而在于一些贪生怕死的汉奸官僚认贼作父。这些人的能量极大,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脏钱和小老婆,甘愿为清军服务。
此外,清军入关时,旧的帝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李自成又不要前朝官僚,甚至对他们不利。这使得一些前朝官僚为了寻求新的靠山,纷纷投靠清军。
除了这些个人因素外,清廷上层贵胄的政治手段也相当高强。他们打着为明朝报仇的旗号进行欺骗宣传,使得最初很多汉族官僚真的以为满清拥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精锐的军队。
因此,他们动不动就请求派八旗兵来助战。直到清军入关十几年后,这些官僚才发现八旗根本没有那么多,也不是那么强大。但此时他们已经留了辫子,沾上了血,再想反悔也已经没有路了。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在南方的成功,几乎全部是依靠这些罪恶累累的汉奸。他们先是靠着为大明报仇的骗局获取信任,然后靠着鼓励屠杀的政策来巩固地位。
看看几次较大的屠戮中,参加的绿营汉奸兵之多就知道了。这些汉奸为了改写历史,只有走到底灭了南明。然而可悲的是,他们到最后依然逃脱不了“贰臣”的称呼。
清朝入关之后,尽管迅速占领了北方地区,但花费了整整20年才完全统一全国。在此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多数八旗兵都屯驻在北方,南方则主要依靠叛国的汉族军队维持局面。
这很可能是因为八旗军队遭受了重大伤亡,为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他们选择不再继续向南推进作战。而在这段时间里,南方基本上是靠那些背叛自己民族的汉奸来支撑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所谓的智谋战略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那些无耻御用文人记载的历史,往往只是流氓头子、狗头军师和屠夫们的合谋。
他们欺骗、屠杀、压榨老百姓,却还歌颂自己“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历史总会留下痕迹和细节,只要我们通过细读和逻辑分析,还是能大致分辨出历史的总体走向和大致脉络。
明末汉奸之所以如此之多,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政治因素。而满清之所以能够轻松统治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了这些汉奸的力量。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汉奸历来是中国最大的威胁之一。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民族和国家,给历史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打击汉奸行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