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春色
文/冯清利
二十多年前,我开始到县城工作,自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的春节前夕,我和妻子要越岭翻山到山的那边去,为父母送一些米面油水果等物品。
腊月二十八到家,往往还不到贴春联的时候。若二十九到家,父亲大都把春联早早地贴上了,满园以红红的春联接纳我归来。
看看这个门,再看看那个门,里里外外一片红,整个院落一派节日气象,遂心生温暖。红色,真的是最适宜最当家最能出彩的节日色彩。
父亲是这种喜庆氛围的制造者。没有风的日子,他会把一张小方桌放在院子中间,为自家也为邻居们写春联。有风或有雪的日子,他便把小方桌放在屋子中间。红联、白雪、黑墨相映,雪更白,联更红,墨更浓。
记得桌子的右角总放着从集市上买来的新农家历,最后一页上,有当年跟着形势走而编撰的最新春联内容。
我曾当了多年父亲写春联的服务生。他在桌子那边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写对联,我则在桌子的这一边,配合着把纸拉紧。父亲写上一个字,我往后退上一步。待父亲写完,我便一手捏住纸的一头,一张张有序地放在空闲的地方。
年复一年,父亲常写的一些对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我记住了,从中渐渐品味出了对联的规律和妙处。
父亲写得最多的横批是“人勤春早”“家和万事兴”,写得最多的字是“春”和“福”。那些年,“春”来了,“福”还在路上;现在的“福”不再怠慢,春到福到,春不到福已到。
写完对联,父亲开始将红纸裁上许多小纸条,他要为家里的灶火、织布机、水井、树木、瓦罐、架子车、鸡圈、猪圈写春联了。在父亲眼里,这些地方,也是家园的一分子。是啊,哪一天不绞水用,哪一天不去喂鸡猪?过年了,也让它们过个年。
年年岁岁,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长生不老;人们对如意吉祥的期盼,永无止境。岁岁年年,织布机“上下龙开口,左右凤点头”,在母亲的“单手穿日月,双足定乾坤”中,我们的过年新衣有了着落。
“小心灯火、日经月纬、水星大吉、树木旺盛、五谷丰登、劳动光荣、六畜兴旺”等内容,写了一冬又一冬,贴了一春又一春。在冬去春来中,家由小树变大树,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了。
写到最后,父亲不忘写一个“满门春色”。这四个字,在所写的春联中,堪称“一诗压全唐”。
贴这些红纸条,需要上心。屋门上的内容差别不大,这些地方却要一一对应。不能把属于树木的贴到水井上,也不能把属于水井的贴到瓦罐上。
贴完所有春联,再看整个院子,一下子靓丽起来。贴上春联,就把春色迎到了家中。看明媚春光,照在院落中,院落也明媚;照在花木上,花木也阳光。
春色不打折,我们的幸福、祝福更不能打折。
过年,过的是一种向往和期盼。过了腊月二十三,农家开始进入春节倒计时,父亲也有了新的期盼。腊月二十九,我请了假回去。一到家,看春联还没张贴。
午饭后开始一一贴吧。父亲的话,让我知道他也有此意:“这些年,你没有在家贴过对联了,今年,和你弟贴一回吧!”末了,我听到他低低的声音:“我有点贴不动了。”
是啊,父亲已经八十岁了。他的话让我一怔。
平日里,写诗作文成为父亲的乐趣,他在诗意中过着烟火日子,在寻常生活中寻找着点点诗意。他永远如老黄牛一般,不停歇、不怕累,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啊!
我早该让他老人家歇歇啦!贴春联虽不是多累的活,但间间房屋、里里外外,从横批、门框到门一通贴下来,爬高上低,还是挺累人、颇费时间的。我的心还是不够细啊!
父亲一手建设的厦房,至今还保留着。腊月里下的雪,在东厦房上还有积存。午后气温回升后,雪开始融化,贴春联时,水滴“叭、叭”正好落在棉衣上、头发上,有的直往脖子里钻,凉丝丝的。
那在往年,父亲雪后贴春联,雪水不照样“叭、叭”地滴吗?我更自责了。
贴正屋门,需要使用梯子。贴左右门框时,我想,现在的春联大多由左至右书写,已经贴过的也都如此,就不假思索按左右顺序把春联贴上了。不曾想,打开横批,恰相反。再揭下来?心想,算了,农村人懂得的不是很多。
父亲看贴反了,毫不犹豫地说,换吧,趁刚贴上。让懂的人看到了,不笑话你们文化人?没错,换!一换,真的顺劲多了。要不,一年中,父亲每每看到它,就心里别扭,怎么行?
孝顺,孝顺,除了其它方面要做到,贴春联也要顺啊!
大小门贴毕,父亲端来了一个小筐,里边放了十几张红纸条。父亲还萦记着家园的那些小成员们。织布机、架子车已退出历史舞台,还有离不了的灶火、水井、树木、瓦罐、鸡圈、猪圈……
该贴的都贴了,如割完了一地麦子、掰完了一地玉米。看着满园红,父亲意足心满,我则找到了乡愁。贴了一次春联,与家乡水乳交融了。
走出院落,站在街道上,再看大门两侧的春联:一室太和真高贵,满门春色大荣华。感觉将它贴在这儿,挺好。
(该文发表于2024年2月19日《洛阳日报》)
冯清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洛阳市散文学会会长,宜阳县文联四级调研员。出版散文集《一路好奇》,文学作品刊发于《中国铁路文艺》《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奔流》《时代报告》《青年文学家》《牡丹》《洛神》《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洛阳日报》《信阳日报》等;入选《202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21年河南文学作品选散文卷》《洛阳文学年选散文卷(2020-2022)》《洛阳文学年选散文卷2023)》,获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第五届奔流文学奖优秀奖,主编《宜阳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