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邻里情
文/王爱芳
·1·
今天破五,五天的年,眨眼功夫又要过去了。
不知是不是年岁大了,不喜欢吵闹。孩子们都出去了,我一个人锁着门,坐在阳台上,有一搭没一搭翻看着书。慨叹着日子真是不经过,也慨叹着内心的寂寞。
寂寞时,容易多想。
儿时过年的种种热闹画面,一帧一帧在脑海里来来回回的闪现。意乱中干脆丢下书,顺手拿起手机。翻看手机时,才发现朋友在微信中私下留言,说是有一街道,中午自发组织“百家宴”,邀我过去看看。
看看就看看,反正在家没事儿。朋友说的地方我是知道的,离我家不远。看离时间还早,我坐着又继续发呆。差不多临近中午,才手脚麻利地换下睡衣,骑着电动车直奔目的地。
·2·
可能是我来得早了的缘故吧,街道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热闹劲儿。
说实话,有点冷清。放眼望去,长长的一条街,只有一长溜小桌子,杵在路中间。不过街道上边,一排排横挂的大红灯笼,让人看着还有些喜庆。但此刻,各家各户门前空荡荡的,并没有人。兴许是大家伙儿都在家里忙着准备饭菜吧,我劝慰自己。
继续朝街道深处走去。走近了,才发现一个背着包的人,正在趴着头在调试相机。想必是和我一样,闻着热闹过来采风的。可能我们都好奇于这个活动,邻里自发的宴会,让人一听就倍感温馨。
这种邻里宴会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也不是我们这边的风俗。“百家宴”听着就喜庆热闹,想来应该是我们这个小城第一个街道自发的吧。
当然,到底是不是第一,我不敢肯定。反正到目前为止,在我居住的小城里,我还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这样暖心的行为。其实,无论是与不是第一,但在我心里,它在这一刻带给我的温暖,已是非他莫属。
就在我愣神间,一个女人端着一盘冻肉从旁边一个小院里走出来。女人把手中菜盘麻利地放到桌子上,转身欲走。我赶紧凑上前,笑着轻声问:咱这儿是不是中午举办“百家宴”?女人答道:是,家里还有一个菜。
女人说着走着。
我紧跟随其后,微笑着征求道:可不可以让我跟您去家看看?
女人回头朗朗一笑,说当然可以。
·3·
我随女人进入她家小院。
小院很整洁,收拾得十分雅致,一看主人家应该是个有品位之人。
进门靠右手处,院中有一个小水池。水池的四周放着几个盆景,盆景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边上,还有几根粗的藤蔓直接攀爬到二楼的顶上。水池中间有一个假山,假山像是一大块大的上水石。
我想象着。如若是夏天,这儿“绿蔓攀援织夏梦,浓荫漫卷覆闲庭”,水池里应该会有鱼,上水石上布满绿苔,那定是别有一番韵味。
女人将我迎进她家客厅。
客厅一角,摆着很多形状怪异的根雕,家里一男人正在捯饬着这些根雕。我好奇地走近了看,看到一个根雕底部有一标签,上面写着“大汉编钟”。
我这才注意到,根雕上挂着一小排不同石头做的钟磬。男人拿一器具击打这些钟磬,叮叮当当,几种不同的清脆之音在客厅回荡。
这时,女人把一个口琴递给男人。男人笑着说,他要在“百家宴”上向大家吹奏一曲,给宴席助兴。
·4·
从小院出来,街道正在慢慢热闹起来。
不断有人端着做好的饭菜,从家里出来。才一会儿工夫,那一长溜空空的桌子,变得拥挤起来。各种饭菜凑在一起,有代表团团圆圆的元宵,有象征热腾腾生活的火锅,有好多家常凉菜热菜,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菜肴。
能看出,每一道菜都是一家人挖空心思,集全家智慧的结晶。菜品的丰富和精致,能看得出每一家都想拿出自己的拿手厨艺,做出让街坊邻里大家伙喜欢的饭菜。最亮眼也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在一长溜桌子中间,密密匝匝拥挤的美食中,我竟然看到一个大大的水果蛋糕。
抬头看了看周围,桌子周围已经涌满了人。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脸上都笑意盈盈。人们绕着桌子,走来走去,相互谈笑着。人群中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他们撒着欢,笑着闹着,跑来跑去,整条街都是热热闹闹的。
这温馨的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不是一群人在一起简简单单的聚餐,这围在一起就餐的,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感受着眼前衣暖菜香的邻里情长。
·5·
热闹声中,我和身边的一个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告诉我。这一条街住着三十多户人家,他们有一个微信群。街上住的每一户人家,都在群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了,全街人都去帮忙。谁家的老人小孩有困难,也尽可以向群里求助。谁家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群里就举荐街道上德高望重的长者,去帮助解决问题。古语道:“千金置宅,万金买邻”。这几年,自从有了“百家宴”,左邻右舍一年里相处得更加融洽了,像家人一样。
老人最后的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
儿时印象最深的是,老家左邻右舍相处得就如同家人一样。那时,各家各户的大门很少上锁。即使外出,和邻居随意打声招呼,就可放心地离开。阴天下雨,谁家衣服被子没收,窗户没关,这些都不用担心,左邻右舍会替你善后。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不用招呼,一街人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孩子们就更不拿自己当外人了,每天走东家窜西家,如同回自家一样的随便。
可再看看如今身边。每天从单位回家,走在小区里会遇上一些熟悉的脸庞,却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每个人一回家就紧闭家门,有些邻里即是住在对面,也从无来往。人与人之间变得漠然,有了距离。身边推土机嘎嘎作响,高楼拔地而起,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却在快速发展的路上,丢失掉了最宝贵的“街坊邻里”。
怀念纯朴的乡情,怀念那些还跟土地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怀念昔日袭着古风的邻里,他们守着人类生存最初的乡村,吹着旷野上的风,沐浴着从天而降的甘霖,吃着有机肥料浇灌的蔬菜,枕着虫鸣蛙叫一夜好眠。他们农事闲了,就聚上一聚,对酒当歌,一起回顾昔日的臭事儿和当年的雄壮。相比都市人的小确幸,那更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与幸福!
有时候真想不明白,不知道为何好多人还想搬离这么好的乡村?一群一群涌进钢筋水泥建起的城市森林,远离土地,远离旷野的风,住在狭小局促的单元房里。城市大了,住得楼也越来越高,人心也越来越小了。大多数家都安装着防盗门防盗窗,让自己生活在钢筋水泥铸起的笼子里,门上还安装起了猫眼,透过猫眼看着过往的人。
是的,这些防护的确是能保护我们,却也阻隔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其实,人是属于社会性的,有谁的内心不期盼着邻里间微笑的问候?又有谁不期盼着彼此互相照应和开心畅聊?
·6·开宴了。我强行拽回飘远的思绪。环视四周,看身边有人笑着往坐着的老人盘子里添加食物,有人在切割分发蛋糕,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突然,耳边响起清新的口琴声,是那家男人在为大家吹奏助兴。男人演奏结束,一旁的几个女人也跃跃欲试,她们想用优美的舞姿表达内心里的喜悦。
我在一旁深深感受着,远亲不如近邻。
的确,邻里之间融洽、和睦、相互帮助的关系,比得过距离遥远的亲戚。感觉身边能有一群好邻居,也是一种福气。我站在一旁,真真实实感受这种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邻里情。
其实我们都知道,遇上好邻居,让人欢喜。舒适的好的邻里关系,可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邻里之间分享的东西不在乎东西的价值,他们分享的是一份心情,是一份快乐。他们给我们带来便利、幸福和满足,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美好。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是期望别人好,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别人的好邻居。别人对我们好,邻居在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帮忙时,我们也要尽力而为,在所不辞。好的关系是互相的。,我们要努力成为彼此的需要。想想,正是这邻里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美好,让我们日子过得不那么孤单。
何其幸,能拥有如此棒的邻居!
何其幸,能目睹这一切。眼前和谐的邻居情,让我感受到温暖,一座小城的温暖。这份温暖,宛若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让我最初心中黄沙漫天的困顿,豁然开朗。
(本图摄影:许可)
(共计3161字)
作者简介:
王爱芳,网名丫头,司卫平工作室文创人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宜阳作协副主席,宜阳实验高中英语教师。发表文字一百多万,出版长篇小说《黄花苗》,散文集《爹大娘亲》,长篇报告文学《精彩开始的地方》(合著),城市散文《宜阳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