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虽然节操掉了一地,但书法功力惊人

科学与历史 2020-02-28 22:00:01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2]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溥仪的老师:陆润庠

溥仪的老师之一是满清遗老陆润庠,乃同治十三年状元,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在诸多老师的熏陶下,溥仪以染指书画为风雅。据说,溥仪善楷书,取法欧阳询;能作花鸟,取工致一路,气格较弱,但不俗气。溥仪还有另一个老师,他叫袁励准。至于他说法水平,只说一件事:被誉为“中华第一门”的“新华门”匾额书法就是出自其手,至今还悬挂在中南海。据悉,袁励擅长诗文书画,而书法更似米芾,劲力奔放,潇洒自如。

作为清代皇室,必然会接受严格的书画教育,溥仪的楷书沿袭了王室的雍容华贵,行书如沐春风,隶书更是工整隽永,花鸟取工致一路,气格较弱,但不俗气。史学家称他的字:虬劲有力字字透出帝王气象。

0 阅读:4
科学与历史

科学与历史

天文使人开阔眼界,历史使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