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先后爆发,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验。
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率先进入"战区",同时,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受到了极大挑战,中国卫生防疫管理架构和公共卫生现状的短板也暴露无遗。
疫情的考验让我们认清了现实,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数千个生命留在了寒冬,但幸运的是,新冠疫情推动了中国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思考与发展。
多所高校发力公共卫生领域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指出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可谓是人才的"战略储备库"。近两个多月以来,已经有多所高校发力公共卫生领域建设,为中国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2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约,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
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正式成立,目前只招收研究生;
4月2日,南方科技大学成立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
前不久,国务院学位管理委员会公布2019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批准厦门大学自主审核增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同样,天津科技大学获批增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月21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山大学捐赠人民币3500万元,设立"中山大学融创公共卫生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工作;
3月1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组织召开了设立公共卫生学院论证会。教务处处长闫永红介绍了成立该学院的北京和必要性。
为何对于公共卫生医疗领域的建设响应如此快速和重视?在新冠疫情的大冲击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多个短板等待补齐,领导人直言要着重发展,多所顶尖高校吹起"冲锋号",纷纷发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公共卫生领域确实亟待发展提高,不管是教育规模、人才培养规模,还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共有90多个公共卫生学院(系),大多开设5年制预防医学本科学位,约70家开设了硕士学位,约30家具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全国目前每年大概培养公共卫生领域本科生7000人,硕士生1500人,博士生400人。仅仅从培养规模来看,每年不到一万人的人才输出,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疫情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大规模建设的需要,缺口之大可以想见。
相应高等教育规模与大环境不匹配、人才培养规模小、高层次人才培养周期长……总体来看,中国专业公共卫生人才数量配置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相应的问题都让国家开始重点关注。
广东省率先启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完善补强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通知。明确在2020年,将适当扩大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并在2020年专插本招生中增设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0%。
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实力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参评的高校不过数十所,而学科实力出众的高校,数量也是屈指可数。
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南京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评估等级皆为A+,在此次疫情中,这两所高校所贡献的力量与科研成果也是有目共睹;其次便是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获评结果为A-;但评估结果中出现了"断层",没有获评为A的高校。
不过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些非"双一流"高校的评估结果很是出众,也有非医学类院校参评。新一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希望在当前大趋势的引导下,能有更多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在2017年开启的"双一流"建设的布局中,首批"双一流"高校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的,却只有北京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战况"实属有些"惨烈"。
"双一流"也即将迎来二次洗牌,是稳住一席之地,还是被后来者换上,名单中的各大高校都不敢松懈。在小编看来,此次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能抓住机会,冲进"双一流"的名单,倒也不是不可能。
专业人才的培养,自然是从"根儿"抓起,此时本科教育就尤为重要。在本科招生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设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等专业,直白看来,预防医学是核心,此次疫情的突发也是验证了这一点。
据统计,内地高校目前有109所院校设立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基本上集中在医学院校和综合型高校。除此之外,还有18所高校招收预防医学高职(专科)专业,13所高校招收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科)专业。
一番数字看下来,有些人也许觉得:每年近一万的人才输出、一百余所高校设立专业,还有百余所院校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也不少了。
但要明确,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万人口中,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而近三年来,仅国家疾控中心流失的中青年骨干就有百人之多,有些地方疾控机构的人才流失可能更严重。
从培养质量上来看,"双一流"大学中,设置公共卫生学院的并不多见。所以此次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顶尖高校公共卫生相关学院的建立,可能就在释放一个信号: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与教育的发展,也许能迎来一个"春天"。
文章信息来源:青塔、中国教育在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如有失误,欢迎指正。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新鲜资讯和原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