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的妻子为何叫妯娌,两姐妹的丈夫又为何叫连襟?

夜半读诗 2025-01-04 11:06:39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用“妯娌”来称呼兄弟的妻子,用“连襟”来形容姐妹的丈夫。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称呼都是咋来的?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渊源呢?

01

“妯娌”

先来说说 “妯娌”一词,《尔雅·释亲》中就有关于“妯娌” 关系的描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而晋代学者郭璞在注释时提到,当时人们称呼兄弟的妻子时,有时会用到“妯娌”这一词汇。

这说明,“妯娌”作为兄弟妻子的合称,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妯”和“娌”是怎么理解呢?

‌妯‌,本意为家庭中同辈媳妇的中心,通常指兄长的媳妇。在古代家庭观念中,长兄为大,长嫂如母,因此“妯”在家庭中地位较高,常被视为家庭的旋转中心‌。

娌,由“女”和“里”组成,“里”与“外”相对,在家庭结构中,“娌”处于较后的位置,通常指次子至末子的妻子。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称为“妯娌”,指的是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即弟兄的妻子之间互称“妯娌‌”。

还有一种说法,两兄弟的妻子被称为“妯娌”,跟长江流域的地方方言密切相关。

在古代南方的农耕社会中,房屋建筑大多较为紧凑,尤其对于寻常百姓家,居住空间狭小,这样的住所被形象地称为“小筑”,乡里的小筑就叫“筑里”。

因为古代是一大家子好几代人生活在一起,而女性出嫁后,在“筑里”的生活更是占据了大部分时光,不仅要照料自己的丈夫,更要悉心侍奉公婆,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正因为此,人们开始用“筑里”这个词来代指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兄弟的妻子们。

随着汉语语音的演变和发展,“筑里”一词的发音逐渐转化为近似的“妯娌”,并由此固定下来,成为专指两兄弟妻子的特定名词。

02

“连襟”

“连襟”, 指的是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从字面上看,“连” 有连接、相连之意,“襟” 则是衣服的一部分,它形象地表达了姐妹丈夫之间亲密和互助的关系。

‌“连襟”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解释——

一种说法是,“连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川东时,与一位李姓老翁交往甚密,两人常常相聚饮酒,谈天说地。后来发现两家还是亲戚,这种亲密的友谊被称为“连襟”‌。

另一种说法是,“连襟”一词的书面语言形式最早出现在北宋末年,由洪迈提出。

洪迈的堂兄在泉州做幕宾时不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了一封荐书推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

事后,洪迈替堂兄写了一份谢启,其中用到了“襟袂相连”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密关系,后来简化为“连襟”‌。

此外,“连襟”一词在民间也有多种俗称,如“一根檩”、“一根棍”、“一条船”、“一挑担”等,这些称呼多流行于普通百姓之间‌。

在一些地方,人们也称之为“连桥”,形容姐妹的丈夫像桥梁一样连接着彼此的家庭‌。

总之,“妯娌”和“连襟”这两个词,不仅仅是对家庭成员的称呼,更是对家庭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它们背后体现的,正是古人对家庭和谐和秩序的追求和期待。

0 阅读:0
夜半读诗

夜半读诗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