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尽腊亦尽,春暖便如寒食天。气色半归湖岸柳,人家多上郭门船。
文禽相并映短草,翠潋欲生浮嫩烟。几处酒旗山影下,细风时已弄繁弦。
春天到了,美景如画。哪怕无欲无求、心境淡然的隐士也静极思动春游赏景。这首《湖上初春偶作》是北宋隐士林逋的作品,描写了他春日游湖的经历。林逋隐居在杭州孤山靠近西湖,景色如何可想而知。

梅花绽放之后,腊月就结束了。天气越来越暖,好像提前到了寒食节。春风吹拂,湖边柳树已经渐渐变绿。林逋用词可谓字字雕琢,“气色半归”给了湖边柳树,剩下的另一半想必滋养了西湖的山山水水。明明没有说很美、很动人,依然可以让人感动。面对美景,人们纷纷乘船游湖欣赏春色。

文禽是指羽毛漂亮华美的水鸟,比如常见的鸳鸯。水中禽鸟的羽毛在春日阳光下闪烁光彩,和水边新绿小草相映成趣。碧波荡漾,水面升起了淡淡的烟雾。一个“嫩”字和湖水颜色相互呼应。如此美景,让人心情大好,忍不住想要喝上几杯。远处群山倒映在水中,山脚下的酒旗随着春风摆动。忽然传来一阵拨弄琴弦的声音,原来这是春风送来的礼物。

林逋眼中的西湖春色让人温暖,他通过视觉、听觉双重感受描写出一幅生动的西湖春色画卷。倘若仅有美景还不能让人彻底动情,他通过景色描写呈现出春天的生趣。别以为隐士心如止水,面对自然美景他们的感受格外敏感。之所以隐居山林,就是为了观察四季变换、聆听自然天籁。

史书中记载,林逋孤高自傲,性格恬淡,不喜欢追逐名利。让他感动的只有山水自然,他写诗寄托自己感情。林逋住在西湖孤山,盖了一间草庐。他有一条小船,经常乘船游湖。他喜欢与住在西湖边的得道高僧、文人雅士交往,偶有所感就赋诗一首。诗写好,尽兴了,就把题有诗句的信笺随手丢入风中。他让自己的诗情才华成了西湖美景的一部分,后人提到西湖就会想到这位和靖先生。

有个叫薛映的人在杭州为官,他很喜欢林逋的诗作、尊敬林逋的人品。他经常去孤山拜访林逋,甚至出资帮林逋改善居住环境。每当有人觉得林逋生活艰难劝他入仕,林逋都会说一句,只爱青山绿水。这就是林逋,估计只有他才能写出西湖春天最美的一面。

一首写景诗,蕴含了林逋的高尚品格与精神追求。他作为出世之人,看到的一切都和自然有关。读罢《湖上初春偶作》,仿佛已经置身西湖,随同林逋一起春游。如果能和林逋游湖,估计会让很多文人名士羡慕嫉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