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为什么是张学良非常信任的将领?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说历史百晓生 2025-01-13 14:46:47

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在东北军内部,有这样一位将领,他不仅在军队中身居高位,更赢得了张学良将军的信赖,成为左膀右臂。

那么,奉系人才济济,嫡系众多。为何张学良会如此信任一位直系将领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于学忠与张学良背后的故事。

家族渊源

于学忠,1890年出生于山东蓬莱。他的父亲曾和张作霖都是毅军创建者宋庆的部下。这种家族间的联系,使得于学忠自幼便与张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于文孚和张作霖曾在宋庆的指挥下共同守卫田庄台,这段经历加深了两家人的关系。

而张学良也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张作霖与于学忠的父亲有深厚的友谊,这为日后两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破格提拔与知遇之恩

1927年夏,当吴佩孚北伐失败后,于学忠选择回到家乡务农,拒绝了老蒋的拉拢。

同年夏天,于学忠前往北京拜访张作霖时,后者表示愿意接纳他的部队,并承诺给予相同的待遇。

最终,于学忠被任命为奉系第四方面军团第20军军长,归张学良指挥。

这个决定说明了张氏父子对于学忠人品的认可以和其军事能力的高度评价。

事实上,张学良以其独特的用人之道闻名,能够打破常规任用贤能之士,如聘请傅作义担任军团参议等事例便是明证。

因此,对于学忠而言,这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东北军的核心圈子。

西安事变中的关键角色

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于学忠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能力。

根据相关记载,在张学良准备发动“西安事变”前夕,他曾询问于学忠关于行动后的善后事宜。

尽管风险极大,但于学忠仍然坚定地支持张学良,并在后面的兰州事变中积极响应,成功切断了南京与西北地区的联系。

这个行为有力地支援了西安事变,也为推动联合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时期的表现

1937年,抗战爆发后,于学忠率领51军积极参与抗战,尤其是在淮河战役中,以顽强的斗志顶住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猛烈进攻,被誉为“血肉长城”。

在台儿庄会战时,他还带领部队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这些战例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能力,也让张学良更加坚定了对他的信任。

清廉正直的人品

除了上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外,于学忠之所以能得到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的人品。

据史料记载,于学忠为人正直,对待下属宽厚仁慈,深受士兵爱戴。

尤其是在于学忠率部刚从西北军归附东北军后,张学良让他选择军饷的发放方式。

于学忠没有选择有油水可捞的“包干”方式,而是选择了按实际人数下发。

这种清廉不贪的行为使他在东北军内外都享有极高声誉,彻底得到张学良的信任,成了张学良最倚重的心腹。

结语

于学忠之所以成为张学良非常信任的将领,既有深厚的家族背景和个人感情,又离不开张学良独具慧眼的识人用人之道。

更重要的是,于学忠用自己的人品彻底赢得了张学良的信任。

1 阅读:466
说历史百晓生

说历史百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