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对方的转移话题谬误带偏,才能直奔主题

昆仑云曦 2024-09-18 17:14:29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是以圣人不由自主照之,不规而正之,不识而辨之,不闻而明之。”庄子对于那些不直面问题,而是通过转移话题来回避问题的人不满。

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面的场景:

父亲:你的职业规划只是当作家?我看你上小学,最发愁作文啊!

女儿:你总是老眼光看人。

父亲:从过去就可以判断现在,我一直这样看人看事情,还能有错?

女儿:怪不得你和妈妈经常吵架!

父亲提出论题:女儿是否适合以作家为职业,并提出论据:女儿小学最发愁作文。

女儿反驳父亲的论点,但没有针对论据反驳,而是又插进去一个新的论题:父亲分析人的方法不恰当——总是用老眼光看人。

接着,父亲维护自己的论点——我就是这么看人看事的,此时,女儿第二次又转移论题,提出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问题——父亲和母亲经常吵架。

至此,双方早已经偏离了当初的初始论题——职业规划,而演变成父母关系以及父亲思维方式的论题。

女儿就出现转移话题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是用一个不相干的话题插进当前的论点,导致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

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①甲主题正被讨论;②乙主题被介绍进来,好像和甲主题有关,实际上并不相干;③甲主题被置之不理,开始讨论乙主题;③丙主题又被介绍进来,好像和甲、乙主题有关,实际上仍然不相干;……最终,甲主题没有取得任何思维和沟通的结果。

《论语·卫灵公》: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如果找不到中庸之道的人交往,那就找那些有激情和原则的人吧。狂者积极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在交流中,如果遇到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可以转向讨论更有建设性的话题。

有的人,不断跳槽,从活力四射青年一直到眼角鱼尾纹悄悄出现的中年,始终找不到职业定位,就是总在转移话题——始终没有围绕做过的每一份工作深度思考,理性分析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哪样的生活,糊里糊涂上班,糊里糊涂辞职,看似理由很多,但往往别人的、流行的,却从来不是属于适合自己潜能爆发式的。

《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认为,君子居住的地方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的对象要选择贤士,这样可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保持正直。在对话中,如果发现话题偏离正轨,就要及时引导回到正题。

如果首先识破自己的思维谬误,从做过的工作中,全面细致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反思自己,认清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

0 阅读:3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