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山公园初见鲫鱼胆,又是一份难得的意外之喜。

资料显示:鲫鱼胆学名Maesa perlaria,又称:鲫鱼胆草,是报春花科鲫鱼胆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枝条细长,常呈蔓生状。
叶,椭圆形或卵形,长3-7厘米,边缘有锯齿,叶面光滑,深绿色。
花,白色或淡黄色,小花簇生于叶腋,花期在春夏季。
果,球形浆果,成熟时呈红色或黑色,直径约5毫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印度等地,常见于低海拔山区、林缘、溪边等湿润环境。
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等。
同时含有黄酮类、酚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部分人可能对鲫鱼胆过敏,使用时应谨慎。
总之,鲫鱼胆是一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传统医学和生态保护中均有重要作用。










狂拍了许多照片,心情美美的。从此,植物朋友又添一位,生活又生一份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