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提倡“棍棒”教育的年代,父母更倾向于说教,以为只要不动手,就能把伤害降到最低。可是父母忘了,很多时候语言的伤害值,远远比“棍棒”的伤害值更高,因为一个疼在心里,另一个疼在身体上。
心里的伤害,哪怕到了成年,想起来还是会隐隐作痛。而身体的疼痛,可能到了第二天,就已经慢慢被遗忘。希望所有的父母,意识到语言危害,别再对孩子说那些疼在心里的话,他们真的承受不起。
所谓的“语言暴力”,其实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就像冷箭一样,直接摧毁孩子的自信。未来,他们需要很多时间治愈伤害,甚至还会因此断送大好前程,因为被语言伤害的孩子,大多都自卑敏感。
最伤孩子的话,父母别再说了
第一句:哭什么哭?一天就知道哭!
听到孩子哭泣,父母就会脱口而出,直接用粗暴的语言阻止他们哭泣,尤其是对男孩更严苛。可事实上,孩子没有管控情绪的能力,不懂用其他方式发泄内心的委屈、不甘。哭,就是他们宣泄情绪最直接的方式。
父母不开心的时候,都知道生闷气、发脾气,为何到了孩子这里,会阻止他们呢?可能父母觉得哭泣是没出息的表现,可事实上恰好相反,只有真正的哭出来,才能把负面情绪排解出来,对心理健康最有帮助。
第二句:我都说了不行,为啥还要去做!
一句话,把父母的霸道和自私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意上是为孩子好,结果却说尽了伤他们的好。这句话说出口,大多孩子会停止反驳,并非他们认可父母意思,而是觉得没有必要。
父母的“不行”,是担心孩子受伤,害怕他们做不好。却忘了所有人,都是从不会到会,都是靠错误积累出的经验。若是孩子连体验的权利都没有,那他注定会成为平庸的人。
第三句:你看别人多好,再看看你!
怒其不争的时候,就会拿孩子去对比,而且只和优秀的人比。很想问问父母:这样的对比,到底有何意义呢?拿孩子的短处去对比别人的长处,注定不如别人。悲催的是,孩子的自信也被磨灭了。
没有孩子生来喜欢对比,可能父母是想刺激他们,以为看到别人的优点后,就能奋起直追,然后改变现状。只是想象过于美好,现实却惨不忍睹,孩子只会衍生出自暴自弃的想法。
写在最后:聪慧的父母,都在试着接纳孩子的缺点,而不是拼命打击他们的自信。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不惜余力鼓励和表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