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起批评,一两句话就会委屈大哭;经不起挫折,一丁点的困难就会想着退缩。这样的孩子,典型的“玻璃心”,而且一碰就碎。太过脆弱,会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很可能影响他们大好的青春。
家有“玻璃心”的孩子,父母才会真正感受到“养娃不易”四个字。教育路上,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因为孩子的内心如同玻璃一般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和承受力,更是差到离谱。
最重要的是,“玻璃心”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展开联想。时间久了,父母会觉得特别累,而孩子也会退步得更厉害。没有天生就“玻璃心”的孩子,说到底,还是父母过度宠溺的结果。
正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总是患得患失的表现,不仅给了孩子很多压力,而且让他们失去自我体验的机会。那些父母以为的保护,到了最后都是伤害,需要孩子独自去承受。
如何改正孩子的心态,让他远离玻璃心呢?
1、疏散内心的负面情绪
要说最重要的,一定是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当他出现“玻璃心”的表现时,说明内心已经出现问题。若是不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很可能一直和负面情绪作伴,然后延伸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试着跟孩子沟通,引导他们把内心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来。只有说出来,孩子才会变得开心一些,才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给孩子机会,让他独自尝试
从现在开始,做个“狠心”的父母,即便是在心疼,也要让孩子独自去尝试,让他独自去面对挫折。跌倒了又能怎样?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前行就好;失败了也没关系,尝试的次数多了,总能等到成功。
当孩子做错的时候,父母继续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加自信。所谓“越挫越勇”,就是不断的和挫折面对面,然后才能变得勇敢无畏。
3、适度的表扬和批评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父母都要掌握分寸,切勿过度。尤其是表扬,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着重夸赞孩子的努力,或者坚持,而不是一句“你很好”来代替。批评也是如此,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在此期间,父母要注意态度,语气和措辞要真诚,而不是敷衍。每一次批评或者表扬,目的都是让孩子更好。
写在最后:与其责怪孩子的“玻璃心”,父母不如先从自身开始改变,因为这都是教育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