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中旬到5月中,王光美以国家主席夫人身份访问了印尼等四个东南亚国家。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和夫人张茜也一同前往。照片里的王光美正值42岁,她端庄大方的气质让外国宾客赞叹不已,成为展现新中国女性外交风采的标杆人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的配偶并不直接参与外事活动。但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来访的外国政要日益增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元首访华时常常携夫人同行。
现在面临一个难题:怎么安排外国元首夫人的接待工作?陈毅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
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吸引了全球目光。许多外国友人都渴望来华访问。当外国元首携夫人来访时,若只接待男性贵宾而忽视其配偶,既不符合国际礼仪,也会让人误解我们忽视女性权益。比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即将访华,由我国领导人的夫人出面接待,既体现人文关怀,又能促进友好交流。
1960年,中央注意到张茜等领导人家属在外事活动中表现突出,认为这种"夫人外交"形式值得推广。当年12月20日,在陈毅的主持下,我国首次专门就这一议题召开了工作会议,正式将其纳入外交工作体系。
会议期间,陈毅深入探讨了"夫人外交"的价值与作用,特别强调了这一外交形式的重要性。正是在此次会议上,他决定组建专门的夫人工作团队,并任命张茜为负责人。选择张茜担此重任,主要基于她已有两年多参与外交事务的丰富经验。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领导人的配偶开始参与外事活动,王光美就是其中一员,这也解释了文章开头那张照片的由来。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她这次印尼之行意义非凡,为此做了周密安排。
这次行程特别注重着装问题,因为在外国民众面前展现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国际印象。王光美在《王光美访谈录》里详细记录了访问印尼时的衣着考量。
这次出访任务特殊,外事部门提出了多项准备要求,尤其是着装问题。外交部礼宾司专门通知王光美需要置办出国服装。起初她没打算新做,但礼宾司坚持要确保万无一失。最后周总理亲自协调,派外交部副部长黄镇的夫人朱霖和礼宾司司长俞沛文上门检查她现有的服装是否合适。
王光美在挑选服装时尝试了多种款式,最终决定穿旗袍。前葡萄牙大使过家鼎回忆道:"她选了中国传统服饰旗袍。当时王光美是领导人夫人中最年轻的。她穿着白色旗袍显得优雅大方,气质出众,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为中国外交走向世界舞台创造了良好开端。"
王光美访问印尼时,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印尼方面给予了极高礼遇。为向她致敬,苏加诺总统特意将一个新发现的兰花品种命名为"王光美"。这次外交访问无疑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出访正值国家度过三年经济困难不久,42岁的王光美身着简约大方的白色旗袍,搭配精致项链亮相,为中国树立了优雅的外交形象。访问结束后,"夫人外交"在外交领域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邓颖超曾多次谈及"夫人外交"这一话题。她表示:"女性在对外事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她还提到:"以前我不太接受别人称呼我为夫人,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我们需要以这个身份参与国际交流工作。"
王光美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时已有六个哥哥。父母对她格外偏爱,连买玩具都让她先挑。哥哥王光英回忆说:"妹妹最得宠,好事都紧着她,永远把她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