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组建战车师,将44军副军长曾克林调任师长,调原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杨永松调任政委。
战车师虽然是师级单位,可上级派副军长改为师长,属于高配单位。战车师下辖2个装甲团,一个战车团,一个对空火炮团,可以说全是机械化装备,该师6500多人。
战车师隶属于四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万毅。师长曾克林,副师长赵杰,政委杨永松,参谋长孙三,政治部主任牟永春。
曾克林与杨永松投入到战车师训练当中后,几个月领导班子就进行调整,曾克林被调离,去空军工作,担任新成立的航空混成旅军代表,聂凤智为旅长,刘善本为副旅长。战车师师长由134师师长黄鹄显担任。
同时,上级调刘何担任战车师政委,将杨永松改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对于他的职务改动,是出于工作需要考虑。
抗战结束后,杨永松奔走部队挺进东北,并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工作大半年后,被针对肝炎后,加上其他病症一起,导致无法工作。上级让他到大连治疗,在大连一待就到了1949年2月,可以说东北的主动战事都没有参加。
此时,东北已经解放,平津战役也都结束了。
出院后,他就坐车抵达沈阳报到,东北军区准备安排他担任沈阳警卫师副政委或者保安旅政委。可他表示希望到野战军工作。考虑到东北无战事,野战部队虽然经过平津战役,但还要执行南下中南到任务,需要干部,上级同意他去。
入关后,来到总部后,上级安排他到新成立的战车师担任政委。按说他过去的职务并不低,但因为养病没有工作,职务基本上没有多大晋升。
因为南方水网发达,特种兵纵队并没有南下,而是留在京津地区,还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任务。
1949年12月,上级将四野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刘何调来担任师政委,杨永松改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从业务来说,刘何经验更丰富,他在抗战时期就担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股长,此后一直在炮兵团任职。1944年,上级组建炮兵学校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抗战胜利后,炮兵学校搬到东北办学,朱瑞担任校长,他担任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当炮兵纵队成立后改为副政委。对于炮的认识来说,更有话语权,也是经过实战走过来的。
杨永松过去干政工,解放战争时休养为主,面对机械化业务等或许不熟悉。上级或许希望军政主官都懂,也或许是身体原因,改为副职。
1950年以后,这支部队改编为坦克第一师,隶属于装甲兵。
1951年2月,坦克一师挺进朝鲜前线,刘何调离后,杨永松再次担任政委,但他没有去前线,而是留守国内,负责后指挥所领导工作。1955年,授军衔时,他被授予少将。
1957年,调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工作,担任副军职。1968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1978年退二线。